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群 《声屏世界》2001,(10):47-48
游戏节目近几年在广播节目中异军突起,并以其短平快的节奏,轻松愉悦的节目氛围,听众的直接参与,大容量的知识信息,被听众广泛接受和喜爱。但是,众多电台的游戏节目,大都是“你模仿我的,我套用他的”,很有一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势头。其实,很多电台游戏节目的策划、主持人往往忽略了一点,这就是作为精神消费品,游戏节目天然的化品位不高和广大听众对精神化的需求日益提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那么,如何办好游戏节目?如何主持好游戏节目?笔在多年的游戏节目主持实践中,略有心得,愿与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2.
一 电视游戏节目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电视节目新品种。通常认为,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获得九八年度“飞天奖”是游戏节目被中国电视界正式认可的标志。也是从《快乐大本营》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起,各级、各类电视台的游戏节目也争先恐后地“你方唱罢我登场”,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快乐旋风”。每逢周六、周日,用遥控器随意搜索,就准能找到几个这样的节目。可以断言,一场游戏节目大战已经爆发,并跻身于各台的黄金时段。 二 关于游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也叫游戏。” 电视游戏节目,是借助于高科技的传媒手段,满足观众的参与、娱乐、益智、争先的需求,并将欢乐带给广大受众的新的娱乐形式。当观众突然发现电视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新闻、获取知识、欣赏艺术,而且还可以游戏,可以让自己开心地参与的时候,这时的电视便不是板着面孔说教的师长,而是亲切随和、善解人意的朋友了。欧美电视调查表明:游戏节目和谈话节目是观众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愉悦身心,渴望交流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3.
黄灿 《传媒观察》2005,(8):51-52
“教育”和“游戏”是儿童电视专栏节目的两个主导性元素。所谓“寓教于乐”落实在具体的儿童电视节目中。也就是这两者相互关系的协调。但是在现实节目运作过程中,对于二者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的诟病。如果过多地偏重“教育”因素,电视纯粹变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视益智能节目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飞 《新闻知识》2002,(7):31-32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张霞 《传媒》2016,(11)
《开门大吉》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2013年推出的一档大型益智类游戏节目。该节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多方关注,并屡创收视新高,成为我国益智类游戏节目的典范之一。该节目以“游戏闯关+‘草根’模仿+沟通互动”的方式,帮助普通人实现家庭梦想,展现了普通人的人性光辉,传递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同时也为“草根”阶层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分析和探讨《开门大吉》的成功之道,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益智类游戏节目的发展,为业界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国内出现时间较短的新型电视节目,“真实电视”在概念上很容易和“真人秀”节目相混淆。从大的类别上来讲,“真人秀”属于游戏节目,而“真实电视”则应该归入纪录类。当然,两的功能取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娱乐。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时起,一种被成为“娱乐节目”的怪兽带着西半球的霸气,横扫大陆,“让你轻松”是这匹怪兽的口头禅,“不要去思考什么吧,不要去探索什么吧,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了压力,让我们尽情娱乐吧!”。于是各种低俗的游戏节目、智力节目、情感节目纷纷登场。起初,观众,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观众,他们果然很“娱乐”、很“高兴”。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年中以来,竞技生存类型的节目在欧美电视中悄然兴起。所谓竞技生存节目,也称“真实电视”或“真人秀”,它是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因为其制作成本低廉,参赛者都是普通百姓,同时由于其创造出的惊人高的收视率带来的高额广告收入,使“真实电视”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节目类型之一。 在美国CBS电视台新近推出的《老大哥》(Big Broth-er)节目中,十位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选手住进安装有28台摄像机,60个麦克风的屋子里,进行封闭式的共同生活。不管是洗澡,…  相似文献   

9.
游戏者,还是被游戏者?何苏六在中国大陆,电视台设专门游戏栏目的虽还不多见,以节目形式穿插于各类综艺性栏目中的游戏是越来越多了,游戏节目的比重在不断增大,可是总也没能登上大雅之堂。这决不因为它们是游戏,而是因为它们还不是真正的游戏。游戏并不好做,许多名...  相似文献   

10.
(一)记得是在1995年初春,笔者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全国电视游戏节目研讨会”。会上,来自北京、山西、江苏、浙江、湖北等23家省市电视台的同仁们会集一堂,展示了自家的节目,并邀请上海评论界一起研讨了我国电视游戏节目的现状和走向,经验和不足。但会后游戏节目似乎并未在全国掀起太大的波澜,倒是有些台的节目陆续下了马。时隔数年,1998年年末,电视屏幕蓦然“湘军”突起,一个《快乐大本营》带起了一股强劲的“快乐旋风”。转眼间各电视台的游戏节目纷纷起动,粉墨登场,由此形成了一场“娱乐大战”。对此,1999年初…  相似文献   

11.
“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加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真人秀节目是以“平民化”的姿态出现的.观众不仅是节目的接收者,而且是节目的参与者,甚至观众在一些节目中还拥有淘汰参赛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朱玉华 《视听界》2001,(5):34-34
“格调”指风度、仪态。主持格调指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艺术风格。“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和“服务类”节目的主持应该不一样,前者沉着、老练,严谨而又轻松自如;后者亲切热情而又自然大方。“游戏节目”的主持人和“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风格当然也不同。那么,谈话类节目的主持格调应是怎么样的呢? 一、不“俗”不“雅”。包括形象和语言。节目主持人不能给观众以俗的形象,要以美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美的形象包括美的声音、美的外表。声音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13.
电视游戏节目是近年来在我国电视界出现的电视节目新品种。有人将它划为电视娱乐节目;有人将它划为电视综艺节目。归类是否得当和科学,我们暂时姑且不论,但在这类节目身上,我们确实既能看到早年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影子,也可以看到台湾娱乐节目“超级星期天”的痕迹。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类节目确实给观众带来了欢笑。现今的中国大陆,每至周末,各种游戏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是同时献艺,让观众目不暇接。然而,在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也带给人一种忧思,那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指责这类节目的文化品位不高,不少人还…  相似文献   

14.
当.com公司的业务步履蹒跚之际,电视行业却从互联网中受益匪浅,因为国际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一行业的创造性力量。在传媒公司组织他们这一季的节目阵容时,他们越来越多地将网络融入到节目当中。关国广播公司(ABC)早些时候曾经尝试着做过一些以互联网为主题、内容涉及到互联网的节目,但都以失败告终。 最近,美国广播公司又在积极探索推出一些互动式游戏节目。“奔跑者”是一个以亡命者为主题、模拟现实的游戏表演。在游戏中,竞争者出发进入一个30天的跨国旅行中,并要在旅途上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获得现金和奖赏,同时在“奔跑者…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要抓好长篇小说、电影、少儿文艺作品“三大件”的号召,去年组织实施的少儿电视节目创作“六个一百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六个一百工程”由百集童话剧、百首新儿歌、百集游戏节目、百集人物系列片、百集科普系列片、百集动画片构成。“百集童话剧”中的50集现代儿童生活系列剧《好孩子·坏孩子》、26集人偶剧《玉米人农庄》、20集木偶剧《葵花镇》和中澳合拍的20集人偶剧《神奇山谷》等剧目已陆续和小观众见面;全国近20家电视台参与制作的“百集游戏节目”,包容了100多个运动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  相似文献   

16.
“受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的接受,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受众不总是被动的,他们也常常反过来影响传的认知和行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有了长足发展,经历了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游戏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益智节目(如《幸运52》)、“真人秀”节目(如《生存大挑战》)等若干阶段。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除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自身努力之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功不可没,受众通过收看与评价影响了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王丽 《大观周刊》2011,(31):26-26,29
如今在我国这种熟人社会之下,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托人情、找关系。否则就觉得不踏实。这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由于“潜规则”奉行者相信通过潜规则可以摆平任何事情,一旦遇上“麻烦事”,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走后门,通过关系、权力、金钱摆平一切,在这样社会环境中的高中学生的心态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潇潇 《视听界》2007,(4):94-95
打开电视机,“说声一片”,但潜藏着危机。 危机之一:内容虚假。某婚恋节目肆意杜撰节目嘉宾的姓名、称呼、年龄、血型及兴趣爱好等。有的嘉宾已婚,却被编导要求装成一个未婚者与求婚者大玩感情游戏。为了使节目好看,迎合观众的心理期待,主创人员、嘉宾、现场观众甚至“合谋”,  相似文献   

19.
每星期四晚上9点10分,萨格勒布电视台播出称为《克维斯》(KVIS)的智力游戏节目。贝尔格莱德电视台和其它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播音的电视台都进行转播。虽然同一时间另一频道正在播放外国电影,但智力游戏节目却吸引着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这种“克维斯”游戏起源于美国。最初,有个大学教授每次在散课前的几分钟,总要出一些知识性的间题,让学生迅速作答,这就叫“克维斯”。后来,在美国一个叫埃奇沃的小城市里,有位夫人用这种智力游戏来增添家宴的欢乐气氛,在场的一位新闻记者即在当地报纸上报道了这种游戏。从此,“克维斯”同新闻结了缘。当电视出现时,“克维斯”游戏便迅速地发展起来了。萨格勒布电视台播放这种游戏节目是在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数量和质量已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游娱节目在其间的份量也就愈来愈重。此类节目的兴起,在冲击电视观念的同时,也冲击着电视市场,仿佛在荧屏上架起了一座桥梁,游娱节目缩短甚至消除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成了游娱节目的主要特点。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某些游娱节目的负效应亦日渐突出,比如关于节目“赌”的意识及其现象就值得人们关注。一、游娱节目中的“赌”现象及其特征竞猜:竞猜是一些游娱节目中常见的一种“赌”术,方式颇多,随手可拈。诸如某电视台做过一场游戏,请一班观众来到演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