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出口企业总体上支持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结论,但是,中国出口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不是很明显,从分行业、分地区和分企业性质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现许多不支持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情形,说明自我选择效应对中国企业可能不具备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牵动着中国经济的命脉,尤其的金融危机之后沿海大批小微企业纷纷倒闭,更是将这一企业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家、政府开始逐渐认识到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近两年来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其中不乏金融、财税政策.本文旨在从税收的角度剖析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计算机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1998-2007年),从企业层面研究出口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这既来源于自我选择效应又来源于出口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4.
面对专利技术壁垒,国家和政府除了宏观上政策导向和财政支持外,还应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研究。在对样本进行严格筛选后,选取中国近年来行业产值和出口比例较大的九大行业的沪深股市上市473家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以319家非出口企业为参照系,整理其2005年-2011年间相关数据,对两者在专利产出特征和影响因素上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出口企业专利生产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盛传一时的欧美国家将于今年5月1日对我国出口企业强制推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虽然未成事实,但本文认为SA8000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新门槛,政府和企业界应该正确认识SA8000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积极主动采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但以廉价劳动力产品出口不再是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一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日益削弱。为此,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形成压力机制,中国企业才能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教育》2006,(8):58-61
中国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出口、国际贸易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这一更高起点的发展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要开始与强大的国际企业展开竞争。这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将要在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问题上与国际企业互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中国依靠快速增长的出口经济,成为当今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近年来中国出口经济发展迅速,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中国的出口结构、出口的地域性、外资企业在出口经济中所占地位都有其特殊性。中国应当更重视内资企业的加速发展以及自有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国民对外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国家间语言障碍,提高一国对外经贸合作效率。在此背景下,研究国民英语沟通能力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对增强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将国民英语沟通能力引入Melitz异质企业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基于2005-2006年中国企业对35个OECD国家的出口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主要通过扩展边际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所有权、贸易方式的不同以及出口产品差异程度进行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对私营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较大,对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促进作用较小;对从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对差异化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较大,对非同质产品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对同质产品的出口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提高中国国民对外语言沟通能力,在增强双边信任、增加文化认同、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五年来,中欧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然而,中欧贸易摩擦也随着贸易额的增长不断升级;中国政府将采取有选择的鼓励进口和适当限制出口等措施改善对外贸易环境,这必将对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新的挑战,而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保护自己,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五年来,中欧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然而,中欧贸易摩擦也随着贸易额的增长不断升级;中国政府将采取有选择的鼓励进口和适当限制出口等措施改善对外贸易环境,这必将对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新的挑战,而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保护自己,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Melitz(2003)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后,出口与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关注,针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模型检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一是出口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其二是"生产率悖论"即出口对生产率具有消极阻碍作用。安徽省在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机遇下,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研究出口对安徽省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也就显得很必要。本文主要根据安徽省制造业2008年1 124家企业的经营数据实证分析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对企业劳动生产率(LTF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出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我国出口食品危机管理机制的五点建议,特别提到了应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出口食品企业危机管理,将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与检验检疫监管有机结合,对政府、检验检疫部门、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信用、质量、应急等管理具有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4.
Melitz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企业的出口行为是由企业的生产率和沉没成本相互作用而内生决定的。拟从出口退税视角出发,研究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率和沉没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退税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进入国际市场的沉没成本,降低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使出口企业丧失提高生产率的动力,最后导致出口企业总体平均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将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中国不仅迎来了大量的客户,出口大量的产品,但是同时在出口中外贸企业也会遇到很多的贸易风险,这些贸易风险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很不利,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收益和市场的稳定.为了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我们需要对经济贸易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议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调查的会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欧美等国家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出口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也在日益加剧,无法获取市场经济地位和缺乏一套完善的会计举证系统是关键因素所在。从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反倾销调查的会计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给世界带来了中国国际品牌的冲击波。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数中国企业在经济总量和出口总量不断创造新高的同时,中国传统品牌的竞争优势却在持续下滑,国际品牌更是寥寥无几。金融危机后,国际品牌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大力加强国际品牌建设,加大高附加值品牌产品的出口,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在发展战略上,中国企业必须实施专业主义路线,经营和管理好自己的国际品牌,加大海外并购知名企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将直接影响相关的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牵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又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对其进行研究将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南省的出口总量连年攀升,但处于一般地位,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出口产品加工程度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占比极少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业,特色农业,承接沿海企业转移,加大教育、培训投资等措施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为了减缓金融危机带来的高失业,保护本国市场,对中国企业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其实质就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特保案”的实施造成青岛轮胎出口企业对美出口受阻、利润急剧下降。为此,青岛轮胎出口企业应采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积极开拓新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促进商品出口对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出口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始终受到反倾销的困扰。出口企业采用低价位策略是遭受进口国一方反倾销的直接诱因;出口行业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约束出口行为的主体是各企业竞相压价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国外的反倾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