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贸易开放会导致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一方面使得国外有益文化传递到国内,提升一国居民的信任感、尊重和自我控制等文化特质;另一方面,也可能破坏一国价值体系,瓦解社会凝聚力,降低自我认同感,"湮没"已有的文化观念。那么,贸易开放最终会对一国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40个国家的5轮面板数据(1984、1989、1994、1999、2004)的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文化存在着正向效应,即开放会促进一国文化的进步;但是这个影响效应并非线性不变的,它随着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出具有单个门槛特征的非线性区间关系,当收入分配不平等跨过门槛值后,贸易开放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将衰减。就中国实际而言,其可能的政策含义有两点:(1)政府要正视对外开放带来的有益影响,避免以"文化例外"为由而实行过度的贸易保护,将精力置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市场化上;(2)缓解收入分配恶化的局面,可以有效促进有益的文化特质在不同的阶层间传递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影响高等学校创新的理论逻辑看,研发投入、研发主体以及跨区域的知识流动是影响高校创新行为的核心因素。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教育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扩大对外开放,能够有效加大高校的研发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推动知识交流和互动,促进高校创新水平提升。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的确促进了高校创新,且这一创新促进效应存在高校间的异质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以及促进知识交流与互动等机制促进了高校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1992-2008年间中国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对象国的经济规模、居民购买力、国土面积、科技应用水平以及与中国的文化距离等因素对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有正向的影响;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条件及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因素与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规模成负相关;与中国使用共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会进口更多的中国文化商品;中国的经济规模、居民购买力以及是否与贸易伙伴加入同一贸易自由区等因素则对本国文化商品出口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正> 人类在经历了利用生态繁衍自己和破坏生态保存自己两个阶段之后,已开始由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向自觉地保护环境转变。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已发展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环境保护也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中心问题,环境意识也就随之产生了。其主要表现在近二十年中,世界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 本世纪40年代以来的以高新技术开发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1978-2008年的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其作为技术进步的指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技术进步和中国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内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而短期内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国民对外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国家间语言障碍,提高一国对外经贸合作效率。在此背景下,研究国民英语沟通能力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对增强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将国民英语沟通能力引入Melitz异质企业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基于2005-2006年中国企业对35个OECD国家的出口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主要通过扩展边际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所有权、贸易方式的不同以及出口产品差异程度进行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对私营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较大,对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促进作用较小;对从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对差异化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较大,对非同质产品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对同质产品的出口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提高中国国民对外语言沟通能力,在增强双边信任、增加文化认同、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的视角,选取2001—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高技术产品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对中部和...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的环境效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定的碳交易机制,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开放经济下,若真实收入的边际损失弹性大于1,两国之间的排放交易将导致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目前国际上已形成多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是各个交易市场之间流动性差,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也逐步建立并迅速壮大,庞大的贸易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增长规模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气候协商机制,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扶持政策,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动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为了解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减排政策提供了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本期和上期技术进步负向影响碳排放,且本期影响要小于上期影响,即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但存在一定的时滞;人口和人均GDP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和人口每增加1%,碳排放会分别增加0.284%和0.346%;同时,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本期及上期技术进步减少了碳排放,中部地区本期和上期技术进步增加了碳排放。因此,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中国应重视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同时要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和监管并注重增长的质量,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审批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