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过多的溺爱与纵容使他们变得目中无人,但他们并非不肯付出,只是不知如何付出罢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师爱是对学生爱心教育的示范.其次培养学生人集体观念,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再次还通过体验生活,培养爱心.  相似文献   

2.
索有福 《青海教育》2014,(11):14-14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将爱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对学生的真情和爱心的感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平等地爱所有学生,要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班里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学生能够对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4.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中的“爱”不应是单方面的,而应是双向交流,是双方互动的。教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付出爱心,学会提供帮助。悟出这个道理是在那一天之后——  相似文献   

6.
十三年的教育之路,我付出了爱心,也收获了爱心。爱心像一盏灯,我给学生,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学生也给我,让我对教育的热爱至今不减。教育事业是用心传递爱的事业。有人说,把教书育人看成是职业的人,那他只在谋生;而把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的引导者。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的付出赢得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取爱的丰收,这是很多班主任的制胜法宝。一般说来,班主任付出的爱心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将爱心当作自来水随意泼洒。如此我们该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以下是我的认识:“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者和被教者“心理碰撞”、“相互印…  相似文献   

8.
问题学生是带病的花朵.需要教师用爱心去精心“护理”和“治疗”。本文主要介绍笔者真情投入,真心付出,用爱感化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学生。在教学中,为师者要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必须"爱"字当头,让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用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付出爱心,培育感情教师要对优等生献出一份真诚的爱,更要对后进生付出真爱。可以说,爱心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自古就被人们认识到的论题,谁都希望得到爱。然而,后进生得到了多少真正的"爱心"?他们听到的大多是批评指责,因而他们往往比较敏感、心虚,甚至怀有敌意。他们总认为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表现得粗鲁无理。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界有中、西医之分。西医中的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它很多时候只能治标,中医中的中药虽然见效慢,但它常能标本兼治。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尽量扮演“大夫”的角色,时时事事对学生施以“中药”。一、多服“爱心露”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予一点“爱心”。一般来说,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师爱作为爱学生的行为,是贯穿于教师全部工作始终的。在特殊情况下,学生更需要爱的“及时雨”:1、学生心存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学生受挫折、犯错误时……如我班学生曾春…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在“超级温暖”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家长对他们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付出了太多的爱心,以至于在过多的呵护和包办下,大多数孩子形成了没有毅力耐心,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如何改变呢?“四会”是培养好孩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等情况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他们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九年的班主任教育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学习和摸索认为:班主任只有付出更多的诚心、关心、爱心和耐心,与“问题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交流,树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切实从“问题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丁英 《现代教育》2013,(9):92-92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转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办学声誉。应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归因,用爱心感化学生,用耐心软化学生,用眼光发现闪光,用惩戒启迪责任,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用“爱”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教师的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爱,师生才能思想相通;有了爱,师生才能情感交融。师爱是一种魔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对后进生的感化,要靠爱心,靠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怀。要以爱心去感化他们、转变他们,付出爱才能收获爱。对于后进生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转化他们,以转化一个成功一个为目标,不能回避,或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歧视,这样做会带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他们的教育倘若一味采取批评、斥责、惩罚乃至冷嘲热讽的方式 ,只会更加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心灰意懒 ,自暴自弃。因此 ,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以厚爱为起点 ,以情感为基础 ,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这“五心”去温暖感化后进生的一颗“凉心” ,使他们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得到进步。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既是师德的集中表现 ,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 ;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 ,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7.
用真诚的爱心去理解和教育学生;科学地管理班级,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10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味到了“付出是一种幸福”,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教育教学调研中发现:少数教师仍然对“顽皮”、“淘气”的学生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才能教育好他们。其实不难,关键是你对学生必须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补充城市劳动力 ,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近几年 ,我们招收了大批农村初中毕业生进入技校。为了培养和教育“农转非”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 ,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之外 ,更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这种爱心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 ,具体体现在育人的公正、真诚、宽容和关心四个方面。一、公正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 ,班主任就像“一家之长”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对他们充满爱 ,无私无偏 ,一视同仁 ,让他们每个人都沐浴到爱的阳光 ,感受到班主任所给予的温暖。“农转非”班级管理工作繁多 ,如班团干部的选配 ,学生住宿的…  相似文献   

20.
聋哑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去教育学生,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