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十九大以来,居民幸福感成为衡量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民生三感的核心价值之一。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开发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广西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村落数量庞大,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此,文章以传统村落旅游地居民幸福感为研究切入点,提出提高传统村落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策略,以期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军  王媛 《资源科学》2011,33(11):2175-2181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对江苏海滨湿地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旅游规划的参与、参与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狭窄。因此本文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墨菲的社区旅游战略模式,结合研究地的实际,从进入性模式、商业经营模式、社会文化展现模式、管理模式、环境保护模式和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决策模式6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促进了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的探究和把握,从而有助于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并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这些内在因素的了解,为当地社区旅游开发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蒋依依  张敏 《资源科学》2013,35(2):332-340
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将旅游活动集中区作为评价单元,定量评价全县旅游生态持续性状态的空间分异,以综合反映旅游地内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及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各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反映了生态环境结构与功能、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需求满足程度,以及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反馈,能够辨识这些关联作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以旅游活动集中区作为空间评价单元,能够直观反映与分析生态持续状态的区域差异与根本原因,有助于生态管理措施的制定与空间落实;虽然旅游者的大幅增长导致对资源和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态保护的意识,奠定了生态保护的经济基础,形成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蒋依依  汲忠娟  谢婷 《资源科学》2019,41(5):943-954
为揭示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及影响机理,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社区依恋、社区关注、旅游获益感知、旅游成本感知和旅游支持度5个要素组成的概念模型,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就台湾地区居民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支持度进行了调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4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台湾地区居民的获益感知和成本感知对大陆赴台旅游的支持度会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社区关注不仅直接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度,同时还会通过获益感知间接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度;社区依恋会通过获益感知间接负向影响支持度;社区依恋和社区关注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没有对支持度产生影响。台湾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对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支持度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旅游地相关政策制定需重视维护居民与社区关系,并积极提高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通过保障和协调居民—社区关系提高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  相似文献   

5.
湖泊景区旅游地价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文结合近些年来我国旅游界业已存在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变相出让转让,和旅游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种种现象,从对"旅游地"及"旅游地评估"两个概念的界定入手,对湖泊景区旅游地的地价评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论文首先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旅游地"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和确认;然后对"旅游地评估"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湖泊旅游地的地价评估原则和方法体系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湖泊旅游地评估的三大基本原则,构建了湖泊旅游地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分级体系及湖泊旅游地的地价评估方法体系.论文并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在对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旅游开发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出让价格进行了评估尝试,以实例进行了湖泊旅游地的出让价值评估实证研究,用收益还原法估算出其出让价值约为38.70×108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系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旅游系统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造成旅游地生命周期还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争论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从地理学和经济学不同学科出发导致其研究对象的差异,另一方面对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从旅游地的角度看,旅游地是组成旅游系统的主体,旅游产品是旅游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地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旅游系统的其他部分作为外在因素影响旅游地演化,并以此构建旅游演化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提高旅游地游客的增长率是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新歌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5,37(12):2404-2413
旅游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一,旅游城镇化过程中当地居民生计转型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对1992-2012年当地居民的生计转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2-2012年,旅游度假区当地居民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生计转变,具体表现为:生计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从原来的以耕地、林地、海上养殖场等为主的自然资本依赖转为现在的以楼房、门面店、汽车等为主的物质资本依赖;生计策略上,从纯农业型转变为其他非农型;生计结果上,生计收入和支出整体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但是,这种生计转型本质上是旅游度假区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调整的结果,而在此调整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计需求没有得到充分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当地居民居住空间被压缩,耕地等自然资产被用于商业开发;当地居民旅游型生计的缺失;当地居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造成生计结构贫困。因此,本文提出:尊重旅游度假区范围内原有自然村落的空间分布,尽量避免拆迁;强化对旅游度假区当地居民本身作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构建多层次吸纳当地居民就业的岗位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旅游社会学角度。以广东省乳源瑶族旅游发展为例.对旅游目的地传统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对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现代化的矛盾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内在发展的一致性.探讨基于传统民族文化开发的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生态平衡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的无序盲目发展加速了当地的文化生态失衡.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不当开发导致当地文化生态失衡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倡导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等途径来维护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黄土风情旅游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风情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得出黄土风情旅游内容丰富,对此旅游资源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变其固有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具有开发的必要性,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其开发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在江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江西农家乐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农家乐发展的内外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服务业是依靠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西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得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江西逐渐转变传统的产业模式,开始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在江西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改善。但江西省现代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省份相比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对江西现代服务业现状的探索,并对近几年江西省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晓楠 《科教文汇》2013,(28):203-204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及扶持下,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但从总体来看,继续推进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和开发,打造河南旅游龙头产业仍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首先综合阐述了河南省旅游业的概况及发展现状,并在对河南旅游业现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以期能够促使河南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安民  赵磊 《科研管理》2020,41(3):142-150
依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采用回归分析探讨了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以及地方依恋的调节效应。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参与问卷的大样本调查,研究发现:⑴居民参与特色小镇旅游发展不仅受到旅游获益感知主效应的形塑,各种旅游获益感知维度之间也彼此交错协同,型塑出居民参与的鲜活图景。尤其是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和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两维度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⑵居民满意度在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居民参与、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居民参与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旅游环境获益感知-居民参与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⑶旅游经济获益参与机制和旅游社会文化获益参与机制具有普适性;旅游环境获益参与机制受地方依恋的显著调节,具有一定的边界性。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阳 《科教文汇》2013,(6):108-10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体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体育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大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着大量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如何利用大连市体育旅游的优势开展体育旅游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大连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大连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希望为大连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胡斐 《科教文汇》2012,(27):160-160,162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极大地推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在充分认识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体育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反映了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实际效应,其内部差异、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从恩施州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otential Conflict Index,PCI),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旅游扶贫村居民影响感知的维度、水平和内部差异,并对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素质提升作用,但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旅游发展没有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本;②居民对旅游发展、扶贫效益、素质提升、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感知存在较大内部差异;③基于这些差异,将居民分为旅游发展认可者、经济成本关注者、谨慎观望者、扶贫效益认可者、环境成本关注者五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五类居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肖鸾  廖兆光 《科教文汇》2014,(11):94-94,96
随着我国国际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适应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前景广阔而且迫在眉睫。以当前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对专业人员英语知识和能力要求为主要依据,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试探性地重构了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参与旅游项目集q-在登山、自行车和漂流上;消费水平尚处于休闲娱乐的起步阶段;自助式旅游所占比重较大。存在体育旅游市场和资源开发不足;营销宣传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和组织机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市体育旅游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春 《科技广场》2014,(6):166-172
国内对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尚不成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江西湿地资源的概况和特点,并深入讨论了江西湿地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及现状,最后提出了江西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