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画,有的幼儿在阅读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游戏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朋友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在老师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可在幼儿看来,那根本就不是游戏,而是外部强加的活动,变相的  相似文献   

2.
活动来源在一次户外接力赛跑游戏中,我发现有一小组多出一个小朋友,便向幼儿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多一个人怎么办?期望幼儿能通过协商或通过数学活动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但幼儿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的建议都是让多出来的这个小朋友从事比赛以外的活动:有的说让这个人去休息,停止游戏;有的说让这个人独自玩一会儿别的玩具,或去跑步;还有的提出让多的这个人去当裁判……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契机,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上午第二个活动结束以后,小朋友有的上厕所,有的相互结伴做游戏,这时有10多名幼儿一层又一层地围着靠近窗台边的小椅子,可谓是:严严实实的。我正想上前看个究竟,此刻,有个幼儿向我报告:“老师,他们不让我看。”见此状,我急忙走过去,大声呵斥道:“看看你们挤成什么样子啦?”孩子们听到我的呵斥以后,都乖乖地站成了一排,等候着我的发落,  相似文献   

4.
案例: 星期四作文课,我在班里搞了一个游戏活动——传毽子、表演活动。当宣布这个游戏活动时,教室里一片沸腾,然后有的学生大声喧哗说:“太好了!”有的学生小声嘀咕说:“老师这是怎么了?”有的学生以惊讶的眼神看着我……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大班“点点认路”的集体活动正在进行,红、黄、蓝、绿四队以小组的形式为点点找记略的标志。记路结束,带有记路图的版块展示了出来。老师先请红队介绍自己的记路理由,当一位代表介绍完后,老师说:“真不错!红队小朋友想要老师怎样表扬你们呢?”红队中一位幼儿率先说:“要老师抱抱。”另外几位幼儿也赞同说“拥抱”。老师说:“好啊!”非常热情地拥抱了红队的六位小朋友,小朋友也大胆地回抱老师。孩子们一脸喜色,有的头靠在老师肩上,有的脸贴在教师胸口,感觉得出,孩子们心情非常舒畅。当黄队介绍完后,老师说:“黄队的小朋友想老师怎样表扬呢?”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 周一早上,晶晶捧着一盆和家人一起种的小葱来到幼儿园。可爱的小花盆、嫩绿的葱苗顿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宝贝,引来很多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小家伙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小葱会长大吗?”“老师,我也想要种小葱”……我想,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动植物更是大自然中最具生命气息、也最易于吸引幼儿的一部分。小葱是幼儿生活常见的食材,让孩子们参与种小葱活动不是简单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寓计算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可使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小班幼儿在“找椅子”、“小白兔找山洞”等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一样多后,当老师提出“一箩筐的杯子与小朋友比哪个多?哪个少”的试探性何题时,他们竟能提出要求老师将杯子分给小朋友一人一个的方法来解  相似文献   

10.
太阳出来了     
离园时,晚走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积木,而我正和陆续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忽然,只听哗啦一声响,循声望去,只见强强兴奋地把桌子的雪花片积木往空中边抛边说:“下雨啦,下雨啦!”另外几个小朋友也跟着“下起雨”来。我一看,桌上、地上到处都是红红绿绿的雪花片积木,有的掉在椅子上,有的滚到墙角处,还有的落在了小朋友的头上、衣服上,活动室内一片狼藉。这可怎么办?看着孩子们兴奋地沉浸在游戏里,我想:如果硬是让他们停止游戏把积木捡起来,一是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二是他们很可能不合作,不愿把积木捡起来,而和他们…  相似文献   

11.
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留意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比如,每天12点进餐时提醒幼儿:“到午餐时间了,你们知道几点了吗?”最近,有的幼儿会主动问:“老师,现在几点了,我妈妈怎么还没来接我?”有的幼儿问得令人忍俊不禁:“老师,她玩那个布娃娃好久了,是不是有1个小时了?”实际上,“她”只玩了10分钟。  相似文献   

12.
冉秀 《今日教育》2008,(3):12-13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孩子:游戏时,经常跟别人争抢玩具;进餐时把饭菜当“武器”扔来扔去;在小朋友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时.突然发出异样的声音;在户外游戏时手舞足蹈,领着小朋友疯成一团……原本井然有序的活动乱作一团,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他们不能很好地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则,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他们就象老师们的一块“心病”,老师们为了教育他们绞尽脑汁,常常被弄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对此.老师们无计可施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做法,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老师和小朋友心目中的“调皮”孩子。怎样让他们变得守“规则”,不再那么“调皮”呢?  相似文献   

13.
棋类游戏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它有助于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正确看待输赢、勇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大班后期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了棋类活动。一、抓住契机,激发兴趣我们班活动区里的游戏材料可谓丰富多彩,特别是棋类区,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的环境保护棋,有遵守行为习惯的棋,还有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跳棋。这不,崔璨小朋友又从家里带来一盘象棋,放在棋类区里。看着新放在活动区里的象棋,小朋友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2001,(11):19-21
孩子们都在自己选择的活动区中活动,只有平平坐在一旁撅着小嘴不高兴,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活动,他说他想玩建构游戏,可建构游戏区的小朋友已经满了。老师建议他选择其他活动区,可他执意不肯。这时,老师犹豫了:如果让平平玩建构游戏,就违反了活动区的规则;如果不让他玩,又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原则,老师不知如何是好。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5.
角区游戏是近几年幼儿园广泛开展并不断探索研究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始之际,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材料,选定主题,为幼儿布置好各个活动区域,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自幼儿升入大班以来,在角区游戏时,我发现幼儿对老师已创设好的活动区,特别是角色扮演区根本不感兴趣,几乎没人在玩,即使有,也只是在机械地摆弄老师精心制作布置好的玩具材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找出了个中原因。周一的角区游戏又开始了,刘鑫小朋友正在角色扮演区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他到“佳世客”保龄球馆打球的经过,并…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山东教育》2008,(7):124-125
一、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7月1日这天,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为了创设教育情景,教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生日蛋糕放在讲台上。“小朋友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说得起劲,孩子们的眼睛却都盯着那个蛋糕。老师继续她的说教:“大家要记住,今天是我们党的生日……”听了这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不住地向窗外望。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孩子们集中精力听讲,但是依旧不起作用,还是有几个小朋友不住地向窗外望。教师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指名问:“你到底在看什么呢?”孩子焦急地回答:“党为啥还不来呀?”……  相似文献   

18.
在创设新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探究、追踪幼儿需要,创设与幼儿心灵相通的游戏,“打地鼠”就是其中一例。“打地鼠”游戏来源于投币电动玩具——打地鼠。回家路上,总是能看到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此游戏。创设这一游戏时有老师提出:“只是基于幼儿喜欢便有了这一想法吗?幼儿在其中能得到发展吗?其游戏价值定位是什么?”我认为“打地鼠”游戏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幼儿的愉悦需要,有老师认为:“打地鼠”游戏的主要价值取向不仅是幼儿愉悦的身心体验,同时也应指向交往能力、手眼协调、灵活性锻炼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散步有感     
每当吃完午饭准备带小朋友去散步时,经常会听到:“老师,咱们今天去花园玩好吗?”“咱们到大操场去散步好吗?”听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小朋友都高兴得欢呼雀跃。如遇到刮风下雨不能出去散步时,他们总是充满遗憾地问:“老师,今天还能出去散步吗?”孩子们对散步竟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兴趣。他们希望了解周围的一切,希望探究大自然的奥秘。那些飞舞的蝴蝶,嗡嗡叫的蜜蜂,随风飘落的树叶……都是幼儿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散步活动中,儿童的观察力、口语表达力、智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有时小朋友在全神贯注地观察蚂蚁搬家。有时小朋友在议论蝴…  相似文献   

20.
向老师挑战     
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苏]苏霍姆林斯基   为了在冬季更好地锻炼幼儿的体质,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跳绳活动。部分幼儿虽然已经会跳,但速度总是很慢,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 户外活动时,我对小朋友们说:“这一次马老师来跳,请小朋友当裁判,看看马老师半分钟能跳几个。”这一提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第一次我跳了40个,这时有的小朋友说:“马老师,我半分钟能跳35个了。”有的说:“我能跳37个,如果再练练,就能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