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李烈老师《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书中涉及的"双主体育人"的教学思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双主体育人"从根本上回答了我内心的疑问——活力课堂下信息技术老师创新的空间在哪里?即: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老师为主体是在不同层面而言的,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教育历来是以育人为己任,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仅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强调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主体”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新教育观,“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要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就能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育人效果。“爱”与”会”是“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主旋律。高扬这一主旋律就能创造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鲜经验,就能买际促进教师生命体和学生生命体交互辉映,融合一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贾宪章 《中国德育》2006,1(8):93-93
时下,“许诺”在教育中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下解决……”;家长也经常告诉孩子“只要你这次考好了,我会答应你……”;活动前老师经常宣布“如果这次活动中谁不遵守纪律,下次我们就不再……”。学校教育是以天真无邪的孩子为对象的,教育者的诚信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明明都知道许诺必须践诺,但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许诺却越来越显得轻描淡写、随心所欲,使“许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虚诺”。如此的“许诺之轻”,让教育又如何承受?  相似文献   

5.
课堂要突出育入作用,重要的是构建课堂育人文化,而育人文化的核心就是——师德。师德作为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古已有之。孔子就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当老师就要以身作则。今天,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师德始终是大家关切的问题。全国师德标兵、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换句话说,在课堂育人文化中,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充分肯定教育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为活动过程的“双主体”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斌 《中国德育》2004,(9):25-27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  相似文献   

8.
颜华 《课外阅读》2011,(6):149-149
“双边”即老师和学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这一教育规律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搞好语文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即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对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得出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时下,“许诺”在教育中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下解决……”、家长也经常告诉孩子“只要你这次考好了,我会答应你……”、活动前老师经常宣布“如果这次活动中谁不遵守纪律,下次我们就不再……”学校教育是以天真无邪的孩子的工作对象的,育人者的诚信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明明都知道许诺的关键是践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实现新课标有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中找准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题材。站在建党一百周年历史节点上,厘清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路径,对新时代高校实现党史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学生、老师、学校三方面主体,探讨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逻辑;借助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提出的“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可实施路径,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生命在于“活动”,构建活动方式体系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是把素质教育引入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我们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中,关于“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认识和体会。1“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涵义。1.1数学课堂活动:是指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包括:(1)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2)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3)学生主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1.2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即把数学教学设计为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13.
郑仁霞 《现代语文》2008,(2):112-113
一、语文新课程课堂原则的转变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分狭义的课堂教学与广义的课堂教学。新时期以前,许多语文教育实验均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师生活动在一个教室内展开,这个上课过程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随着改革逐步深入,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外延,是向前、后、左、右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荒谬的。刘国正多次谈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指出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要以构建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式学习”.老师要把过去学生单纯记忆和重复做题训练的负担减掉;而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上有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所谓活动教学,主要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①由此可见,活动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实践,因此是落实...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胚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因此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建立在科学人生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烈     
李烈,女,1954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小学数学学会理事。李烈常想,当今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什么?他们最需要像甘露一样的来自老师的爱,最需要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氛围。因此,在她的带领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确定了“双主体”育人办学思路,即:学校教育工作教师是主体,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相似文献   

18.
李沅 《贵州教育》2009,(21):37-37
和谐教育如何进入课堂?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正确认识并尊重学生 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谐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既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  相似文献   

19.
陶耀娟 《广西教育》2009,(19):4-5,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贺州市教育局领导认识到:就教育行业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学生,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贺州市教育局都紧紧抓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核心,切实以学生为本,从多方面关注各种类型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很高兴在卢英老师的课堂中能感受到主体教育的思想和策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卢老师的课堂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