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微博时代,个人的话语生产力与传播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不均衡,一方面,精英微博的粉丝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大报的发行量,这说明个人“自媒体”的传播力已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微博的粉丝量不到两位数,他们的话语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表面来看,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是“众声喧哗”的,实际上却存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即精英比草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程丹 《编辑之友》2013,(3):64-65
微博的出现使得草根群体能够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但也只能称之为"发声",其话语权力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精英微博的存在以及微博网站运营商逐利的需要,网站运营商采取技术手段,使得草根微博成为精英微博的围观者和追随者,从长远来看,这种精英策略也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公共话语空间的营造现况,以《一虎一席谈》。为分析对象,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话语实现的五个层次以及如何营造出真正的公共话语空间,实现精英与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平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公共事务讨论常散布着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归因、情感自由宣泄和群体间利益冲突,与"公共空间"的民主商议相去甚远。为理解国内网络论坛的特征和互动模式,本文基于情感框架理论结合质化内容分析方法考察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和"新浪图片"账号对"北大雕像戴口罩"事件(简称"戴口罩"事件)的讨论。本文研究了微博讨论中地区冲突、归因等各类话语的具体内容与其所带情感之间的关联,以及讨论中情感表达与其他话语在对话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本文发现,微博空间更似"减压阀"而非公共空间:微博讨论中情感化批评占主导;情绪会扩散;冲突话语触发愤怒并减少对话。本研究对情感框架理论的建构,对理解中国网络讨论空间,对网络从业人员实践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实与隐忧: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名亮 《今传媒》2012,(5):11-13
微博因其"平权"、"零散"与"再中心化"的技术特质,具有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解读有关微博意见领袖的两份权威的实证调研报告,展开综合研究,并认为:以知识精英为主体的微博意见领袖群体,正在积极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彰显自身的话语影响力;目前,他们的微博话语权力的发挥,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其微博生存的未来也难以乐观。  相似文献   

6.
微博中草根群体话语权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出现使得草根群体能够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但也只能称之为“发声”,其话语权力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精英微博的存在以及微博网站运营商逐利的需要,网站运营商采取技术手段,使得草根微博成为精英微博的围观者和追随者,从长远来看,这种精英策略也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7.
外来工使用微博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0年起,微博在国内持续火热,人们纷纷卷入信息浪潮。微博的盛行被认为是"草根话语时代的到来",部分学者认为微博的草根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媒体出现时"知沟理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但是目前活跃于微博之上的所谓"草根"主要集中于城市白领和在校学生,1.6亿外来工群体却徘徊于微博门外,他们一直处于被微博关注的状态而甚少主动发声。外来工群体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个群体绝对不可以被排除在微博新媒体带来的信息革命之外,不能因知识鸿沟与社会隔绝。本文从对外来工聚集地之一的深圳龙岗工厂片区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外来工使用微博现状,并试图探索提高外来工微博使用率之道,促使外来工主动掌握话语权,突破"被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1):48-51
Web2.0交互平台的发展带来了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形态。微博时代话语呈现草根话语、民粹话语、知识话语和政治话语四大话语形态。本文主要立足于微博这一媒介平台的内容简短、原创性、交互性强、便捷性、群聚性、开放性等特征,对草根话语形态、民粹主义话语形态、知识话语形态以及政治话语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通过分析当前微博时代话语形态的变化现状以呈现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分布现状及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飞 《青年记者》2014,(1):47-48
微博话语权,是指微博作者借助微博平台,通过文字、图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将信息向外传播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所以,微博话语权可以相应地分为表达权和影响力。微博的表达权,强调的是一种微博作者话语的资格以及实现话语的可能性。微博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微博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微博信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微博语境下,微博的话语权出现了表达权草根化、影响力精英化二元分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朱婧雯 《今传媒》2011,(4):50-51
Web2.0时代的到来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所构建的传授模式,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浮现昭示Web2.0媒介与传统媒体迥异的角色定位,实现媒介话语权在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移位、在媒介本位意识的回归中给予草根阶层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消费主义的盛行下趋向市场化转型。正是两大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场域的话语博弈中架构了Web2.0媒介身份、其不同立场的话语交锋与认同寻求使Web2.0媒介"观点的自由市场"的价值生成,成为了当代最优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在微博中仍然存在.通过对新浪微博的观察与统计发现,微博使得草根的声音得到放大,但真正被成倍放大的还是精英话语.这意味着微博并未真正改变传统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本文认为,微博传播对于既有媒体的依附加深了既有意见领袖的地位;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又使得微博对既有媒体进行反哺,但整个媒体系统中的话语权仍...  相似文献   

12.
周雪怡 《青年记者》2011,(24):42-43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信息技术取得井喷式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态和生活方式的变革,web2.0时代,用户的交互性得到尊重,围观与参与的意识越发强烈.作为web2.0时代的领军产品,微博为大众提供了针砭时弊的互动空间,公共性话题尤其能获得一呼百应的意见表达,无数个小诉求,在微博中碰撞融合,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在互联网的匿名特性中获得准入平等.迅速勃兴的微博为推动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曾娅洁 《传媒》2018,(13):84-86
民间草根性质的意见领袖出自普通网民群体,正逐渐以较为专业化的方式维系着与粉丝的日常互动.研究发现,微博草根意见领袖在主体身份、话语修辞及操作技术方面做了持续性的调适,以此形塑着话语监督和理性表达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民沟通,对其社会情绪的疏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草根意见领袖群体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协调其与其他主体的话语冲突,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不同的交际语境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交际平台,实现了精英与草根的话语权平等,其交际主题更多的是娱乐话题,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个人化、多媒体的传播特点,这些构成了微博的交际语境。在微博语境制约下,形成了微博碎片化的表达结构,适应娱乐化的词语、句式和修辞,从而表现出亦庄亦谐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王杨 《东南传播》2011,(6):27-29
微博以其即时、便捷、开放的传播特点和低准入门槛,为弱势群体和草根民众提供了话语表达平台,形成了"互动环境下的舆论场".微博中的民间"舆论场"给公众意见的自由表达提供独立空间,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核心概念不谋而合,通过有效搭建公共话语平台、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彰显了独立精神和理性批判气质,为公共领域重建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陈一沫 《今传媒》2012,(1):92-93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乌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17.
时至今日,具有自媒体性质的微博在全球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话语垄断地位的动摇是显而易见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重构着原有的话语权格局.凭借微博,普通民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微博似乎成为了实现公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谈起,着重分析草根微博在传播公共事件时的发声过程,及在实现话语权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究草根微博在实现公众话语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微博凭借其及时、快捷、低门槛等特点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无论草根大众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平等置身其中表现自己的关注点,表达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微博成为两会征集民意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媒体争相开辟的沃土。在经过了之前的“小试牛刀”之后,今年通过微博关注和报道两会的景况有增无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3)
本文以一起记者被打事件为例,分析了推动维权活动展开的两个相互交织的因素——微博与意见领袖,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中记者维权倡议和利益表达的实践空间。研究发现,微博在S事件动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包括事件直播和可视化,建构群体认同,传播抗争诉求和展开话语博弈等,进而促成了舆论共鸣;"意见领袖型"记者起到了居间联络和组织动员的作用,这包括建构虚拟组织、情绪动员和联络制度性社会资本等。本文最后讨论了新媒体环境中记者维权活动的可能性及局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话语的微观层面,来分析作为自媒体的微博是通过何种话语建构策略,将个体话语推向网络公共空间,并且形成公众广泛讨论的"微博事件"的。以"罗永浩砸西门子牌电冰箱"事件为案例,运用话语及物性分析、互文性分析、元话语建构分析方法,探讨罗永浩微博文本的话语特征,及其在推动"微博事件"进入公共话语讨论空间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