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作为中华文化资源重要部分的原生态音乐,它的耗竭、更新与永续性发展直接牵涉生态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本文着眼的是生态文化视野下原生态音乐的解读,旨在为探索中国原生态音乐传承的永续发展之路,以利于原生态音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栋梁 《广西教育》2014,(35):37-41
我国西部地区原生态民间音乐的生态系统是原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因其子生态系统众多,形成功能生态系统群。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民间音乐功能丧失或变异,因而生态系统产生变异,出现变生态功利生态系统。为了做到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双重可持续发展,须构建以文化价值为内核、保留原生态民间音乐本质特色和精髓的再生态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贵州西江苗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蕴含着诸多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了西江苗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希望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使西江苗寨的民间音乐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原生态民间音乐的生态系统是原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因其子生态系统众多,形成功能生态系统群。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民间音乐功能丧失或变异,因而生态系统产生变异,出现变生态功利生态系统。为了做到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双重可持续发展,须构建以文化价值为内核、保留原生态民间音乐本质特色和精髓的再生态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与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初衷一致。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本内涵为理论指导,在生态文化建设方向与思路层面,探索马克思生态思想带来的启示,在重视人与自然平等、构建现代生态方式、完善生态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快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视域下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深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在经多方努力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这一特定区域侗族原生态文化的原状地保护。而要进一步使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走向深度发展,就要切实保护其生态审美生境,实现生态美学视域下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螺旋式发展并趋向更高端。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音乐的原生态状况保存较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展,有些音乐品种濒临消亡,有些音乐品种面临着转型,如何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和演变、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人类音乐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狩猎民族,告别原始部落的时间较晚,保留了丰富的原生态文化。本文将聚焦其原生态文化,揭示其中的生态伦理观并探寻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包含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提供了包含丰富原生态内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掘贵州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以学生自身生态道德建设带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本论文将立足学生生态观念培养,从"生态道德观念"入手,阐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乔红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16-117
原生态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原生态文化底蕴丰富,如何传承并保护好是个系统的工程,将原生态文化引进校园并作为学校教学内容进入课堂,对其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民众参与为核心,以原地保护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既能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又便于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元阳多彩的哈尼族梯田文化和特有的大地艺术景观,具有浓厚的原生态文化味道。所以,建立元阳哈尼族梯田文化生态博物馆,实施"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学者指导、企业介入,社区参与,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实行效益回报"对策,有利于哈尼族梯田文化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人民文化生活多样化、渗透化和流动加速化的趋势下,音乐的多样化存在给了文化消费群体和文化创造主体一定程度的精神愉悦之外,便是更多的争论、疑惑。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成了社会民众所赖以唇枪舌战的疆场,那么如何看待民间音乐文化的生态问题,便成了解决民间音乐艺术实践难题的切入点。本文结合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以及艺术哲学等学科角度,从民间音乐的存在方式、民间音乐主体的发展观和民间音乐的社会应用性等方面对民间音乐丈化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关于民间音乐的"生态’’问题的争论直接关系到如何寻觅发展民间音乐文化的出路以及如何解决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遗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理念在成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成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明确了成都旅游的发展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再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理念出发,提出了成都旅游业内涵式发展战略要注重深挖内涵,生态优先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培养生态文化素养等,以确保成都旅游业能快速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增设了原生态唱法,标志着原生态音乐艺术的发展出现巨大转机,原生态音乐形态正式从野曲小唱进入到大雅之堂。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与当前的文化政策直接相关,也与文化乡愁的出现密切相关,它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16.
以终南山文化生态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终南山文化原生态、内生态与外生态,分析了其面临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势文化的冲击、经济环境的改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终南山文化生态保护与优化措施:需发挥终南山文化资源的优势,持"生态"之理念,以旅游为依托,与科技相融合,打造精品文化,加强教育与交流活动,促进终南山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区域大合作创造有利的人文发展环境的同时使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久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尊重自然、永续发展理念,是现代生态文明的哲学渊源。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网络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障碍。推进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网络与教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现代生态文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彝族民间信仰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积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信仰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为利用、永续发展的观念及知识,对当前彝区现代化发展中处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孜藏族自治州原生态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是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情系于斯的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本文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现存的原生态音乐做了分析研究,认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产生及现状与其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有关,并对该地区原生态音乐文化做了初步的美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音乐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存在着保护和传承的危机。本文通过总结原生态音乐的价值,分析我国原生态音乐现状和当代意义,对保护和传承原生态音乐提出了建议,主要阐述了原生态进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其困境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