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实践与创新等一些新教育观念的提出,元认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元认知被认为是人的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与最高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源动力.本文是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实验探索.“反思型数学日记”就是通过让学生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记下他们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已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的自我反思.“反思型数学日记”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  相似文献   

2.
利用"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学生化学元认知能力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费伦猛 《化学教学》2001,(12):12-14
元认知概念 (metacongnition)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 (J.H .Flavell)提出 ,近年来 ,随着终身教育、实践与创新等一些新教育观念的提出 ,元认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是利用“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实验探索。化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 ,记下他们自己对每次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 (包括自己在化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化学日记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体差异的工具 ,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 ,降低忧虑 ,有效地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初中数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也属于其中之一。而教师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其中可以通过反思型数学日记的方式来展开。教师具体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运用反思型数学日记,这就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反思型数学日记,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数学日记范围很广,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也可以记录实践活动,记录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等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以记日记的形式,记述着自己在一节课或一单元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及困惑等。如:数学知识、意志、情感、经验、实践、故事、反思及总结评价等都是学生数学日记所写的内容。数学日记不拘泥固定的形式,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是学生用朴素的语言客观真实地反映数学学习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数学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可以分为预习型、随堂型、巩固型、反思型、生活型、探究型.通过记数学日记的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状况、效果、问题、困惑、感悟、收获和反思,使教师的“教”为主体转向了学生的“学”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魅力引导学生多从生活“找”数学、“想”数学和“做”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以数学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来。如学完了乘法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则数学日记:①我觉得“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挺有趣的,可以让…  相似文献   

8.
廖肇银 《江西教育》2006,(12):32-33
构思“数学日记”,是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是学习分类体系中层次较高的一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本人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判断,以日记形式反映或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或态度,体现出学生对实际问题处理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对“数学日记”的构思,其内容可以是学生在阅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科普书籍的读后感或心得,学习某段教材(或其它数学材料)的体会或专题小结、解题或研究中的发现、应用数学问题的建模与求解等,日记的主题思想可以是“所涉及到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利用批改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信息的反馈。引人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为了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经验、兴趣,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美国的部分学校已开始采用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数学日记”。这里所谓的“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次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与体会。牵手“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因为它是师生睛感交流的桥梁、知识回顾反思的纽带、自我评价的平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数学日记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数学教学反思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数学教学反思是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它有助于使数学教师“所采用的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趋于一致,促使数学教学从“经验型”走向“合理型”,是数学教师的行动研究。其内容包括对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及其数学学习活动,教师教数学的活动的思思,可划分为一般、理论观念、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3种水平。其过程为“发现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3个阶段;其途径为写数学教学后记、写反思日记、观摩与分析、职业发展、行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检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教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问题解决是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活动,创造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人类心智活动的最高形式。因此,与其它较为低级的心理活动相比,数学问题解决更需要元认知的统摄、调节和监控。  相似文献   

13.
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本文主要从数学日记的概念入手,对数学日记的理论根据和在学校数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在学校中开展数学日记教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可以说,数学日记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反思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把“探索型课题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时间.而“数学日记”就是数学“探索型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展现形式.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领悟、理解、应用和推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向教师请教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日记”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日记"是学生自我化、自动化叙说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对老师、对数学、对课堂、对学习的一种主观认识和"真情表露"。孙旭花老师在《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日记"》一文中指出:"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从这段话中可  相似文献   

16.
数学日记属于数学交流中的书面交流形式.首先对“数学日记”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运用案例研究法,对数学日记展开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数学日记是一种具有交流性、反思性和拓展性等特征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如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关心的或者渴望倾诉的问题、自己的成绩、失败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是对老师的要求等。哪怕是一段或几旬真实的话.也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体差异的工具,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如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关心的或者渴望倾诉的问题、自己的成绩、失败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是对老师的要求等。哪怕是一段或几旬真实的话.也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体差异的工具,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元认知心理开发与运算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心理学与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心理学元认知理论在开发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上,越来越引起国内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从理论上讲“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主要包括三大成份。 (1)、元认知知识(即学生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2)、元认知体验(即学生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3)、元认知监控(即学生在认知活动进行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调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技巧的获得,还是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解题”[1].影响解题的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相关知识、智慧水平、解题策略和动机信念.以往研究多关注相关知识以及解题策略对问题解决影响,如武锡环等研究了学生数学经验知识、元认知和解题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概念知识对解题策略没有直接效应,是通过中介变量双基和元认知对解题策略产生间接效应,与概念知识结构、元认知水平相比,双基水平是对解题影响最大的要素[2],喻平研究了自我监控对数学解题作业的影响,发现学生的内部调控比外部调控对数学解题的影响更大口],而对于动机信念对数学解题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