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完成长时间体力活动的能力通常受下述三种主要因素的限制: ·供氧不足引起的乳酸堆积。·肝糖元储存量的损耗。·水盐丧失而造成的体温过高。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讨论在耐久力运动中水盐丧失和体温过高(过热)的问题。体热产生于食物的吸收、肌肉运动和促进基础代谢率的整个生命过程(如激素作用)。体育运动导致体内大量的热量过剩,如果运动员指望在这样的高温下继续运动,就必须排出体内部分热量。根据阿斯特兰德和罗达尔在(1970)年发表的研究表明:步速的耗氧量约为4升/分的长跑运动员,在动运中一般可以产生相当多的热量,如果不散发这些过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运动员在练习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可使身体为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做好准备。准备活动就是循序渐进地引起生理变化,使身体从休息状态逐步转入运动准备状态。准备活动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练习或比赛前使运动员的肌肉和全身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可提高肌肉的能量产生率,还可影响肌肉的结构效能,使肌肉不易于受伤。准备活动增加了工作肌肉中的血液流量,因而也增加了氧的供给。血液输氧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肌肉利用脂肪和储备碳水化  相似文献   

3.
当今体育竞技愈来愈紧张、激烈,运动员在长时间持续比赛时,体力消耗也愈来愈大.一些集体项目如足球,个人项目如马拉松跑和自行车更甚.据专家测试,参加这些项目运动员的体温往往高达摄氏40度。这类高强度的角逐所导致的体温升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体温     
人是恒温动物,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人们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体温的恒定在于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代谢过程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正常体温24小时内,变动范围不超过1℃,清晨2—6点睡眠时最低,下午2—8点时最高.影响体温的因素很多,如:年令、性别、进食、天气状况和体育锻炼等。在体育活动的影响下,由于肌肉的收缩,使产热过程加强,超过了散热过程,体温可暂时上升1—2℃。体温的上升,不仅可以避免肌肉的损伤,而且利于肌肉做强丽有力的快速收缩运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一般情况通过四条途径向外  相似文献   

5.
中长跑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该项目的特点。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正确地掌握技术,合理地分配体力,并有根据比赛情况加速跑的能力。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随着中长跑项目距离的增长和时间的增加,运动员逐渐由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渡为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耐力素质特别是有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在参加竞赛后,特别是参加大型运动竞赛后,无论是胜负都会在情绪上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这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处于非常紧张、激烈、多变的客观环境中,许多事物和情境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竞赛中,有时运动员因获胜而狂喜引起情绪过分激动;有时因失利而深陷于极端苦恼之中;有时因极度气愤而出现不可遏止的激情;有时因赛场风云突变,比分交替上升或随时面临失败危险等而导致过分紧张、不安感等等。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为了夺取胜利全力以赴投身到比赛中去。比赛后会出现一方  相似文献   

7.
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导致身体产生运动性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消除,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为了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可采用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拉松属于超长距离比赛,优秀运动员跑完全程要两个多小时,在这样长时间的运动中,运动员所消耗的体内能源物质很多。在运动过程中,主要供给能量的物质是肌肉里贮藏的肌糖元。当肌肉中肌糖元被消耗掉一部分以后,肝脏中贮存的肝糖元立即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到肌肉,再转变为肌糖  相似文献   

9.
肌肉劳损是运动员在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后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跑跳项目的运动员中更为多见,肌肉劳损的病因是由于重复过度的肌肉活动所引起的肌肉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性的改变,如果出现肌肉劳损,往往要影响到训练水平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容易引发伤病,所以应该引起广大教练员及运动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肌肉劳损是运动员在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后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跑跳项目的运动员中更为多见,肌肉劳损的病因是由于重复过度的肌肉活动所引起的肌肉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性的改变,如果出现肌肉劳损,往往要影响到训练水平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容易引发伤病,所以应该引起广大教练员及运动员高度重视。本人多年来  相似文献   

11.
游泳运动员需要长时间在低于体温的水中完成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合理的营养补充是保证游泳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重要条件,对训练意义重大。本文从游泳运动的能耗特点出发,为竞技游泳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补充提供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跑运动员的最佳体力来源,原来是花生。据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营养专家合作研究所得,在运动员的规定饮食中加入花生,能补充运动失去的钾。在剧烈运动时,身体脱水丧失大量钾,便引起肌肉抽搐,这往往是长跑运动员由胜变负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体能、能量动员、肌肉力量和神经反射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成功与失败仅仅是百分之几秒或者零点几厘米之差,运动成绩已经越来越接近人体运动能力的极限。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4.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红蛋白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运到肌肉的氧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红蛋白,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5.
中长跑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该项目的特点。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正确地掌握技术,合理地分配体力,并有根据比赛情况加速跑的能力。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随着中长跑项目距离的增长和时间的增加,运动员逐渐由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渡为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发展有氧耐力素质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通过持续负荷法和间歇负荷法,提高最大摄氧量,增加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接近无氧阈强度下进行有氧训练是最佳强度,对提高有氧耐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也较集中地表现在青少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身上。缺乏体力活动到底有哪些弊端呢?1.体力降低例:有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无氧代谢能力、耐力(全身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精力、灵敏性、调整能力。2.颈、肩病由于经常久坐,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各国优秀选手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因此,比赛越来越激烈,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世界比赛中,五个单项比赛时,运动员有时一天要比赛40多局,体重一天中可下降2~3公斤。为使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力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和参加比赛,我们在大赛前两个月给国家乒乓球集训队的16名队员服用了代谢更生素。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9.
试谈运动员的合理营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营养与一般体力劳动者不同。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的代谢比安静状态下的代谢高出近百倍。通过营养素的合理食用,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时的竞技能力,促进运动后体力迅速恢复,避免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年限。当前国内外虽有人提出了许多合理营养的新观念和新...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是通过听觉感知教练员的指令,用触觉、肌肉的本体感觉去感知肌肉的用力时间、程度和方法以及动作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特别是在感知运动强度、用力程度时,还要受到当时体力状况,情绪水准、实践经验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如何把握住运动员在执行相对运动强度时的各种反应,了解相对强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对提高训练效果,保证训练质量,防止伤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