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一方面,社会根据其自身需要对教育的功能作出选择,从而确定教育目的,实现教育价值。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间接服务于社会,进而满足社会需要。教育的起点在于社会需要,终点在于对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中.重新确定我们的坐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需要将“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开发,而首先是人的发展,首先在于造就能够自立于社会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而培养更多的专家、提升经济和科技能力,是人的发展的一个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相似文献   

3.
论自律教育     
自律即人作为主体主动地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自律具有社会制约性、发展性、自由性。自律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其行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构建人的自律机制,培养人的自律品质。自律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增进全社会成员自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基生 《中国教师》2008,(23):25-27
<正>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在于:教育不是把人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1],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使人健全发展,培养具有自主的本体意义上的人始终是教育的理想。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人文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目前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愈益偏重于职业技能培养,偏离人文素质教育,致使高职人文教育缺失,为未来职业人的成长埋下隐患.为此需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建立完善人文教育机制,整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措施对高职人文教育做有益的探索,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6.
我们为什么需要创造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造是人之为人、追求意义的需要,人通过创造活动实现自身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及创造教育的功利化,不仅损害了学生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创造性,也损害了教育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基于人性发展需求的创造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创造的欲望、发展人创造的才能、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培植人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人性的完善与卓越。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在于培养出具有广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个体。如今随着社会的变革,大学教育之本逐渐偏离轨道,需要我们重新认清和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教育之本。大学教育应该着眼于长远,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不断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美育是学生全面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自由教育具有政治性格:柏拉图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哲人城邦需要的关注美好生活的教育;赫钦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现代自由民主体制需要的针对大众民主的教育,是对古典自由教育的背离,但它迎合了大众民主社会的需要,其旨意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教育,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洞察及其拯救的考虑,强调人的卓越与对美好生活的探索,迎合了国家发展与强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为了适应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摇篮的作用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等现代教育观念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 ,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当今时代 ,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我…  相似文献   

11.
创造教育是培养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创造性(即创造能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教育思想。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师范教育传统的培养体系与模式已受到冲击,高等师范教育面向新世纪,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特别是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师资,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培养理念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的理论指出 :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以人的幸福为最终目的 ,毛泽东早在 193 4年在为苏维埃教育制定的人道主义的办学方针时就有论述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可见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民众的文明幸福。满足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脱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幸福是空洞的、苍白的 ,而背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幸福是危险的、可鄙的。所谓社会的价值 ,在当前必定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有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和民族的幸福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 ,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 ,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导 《教育探索》2001,(11):30-30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需要教育形式相应发展,适应发展的教育形式必定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特点。人类社会为了要适应生活需要,最早出现生活劳动式的经验传授教育;接着一部分人为了要统治、麻醉广大劳动者,出现了私塾式的文化教育;工业化社会时,为了培养大批劳动力,出现了班级式的文化技能教育;到了现在,为了符合信息化教育的特点,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又出现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素质,必须要在教…  相似文献   

16.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重视心理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教育体系和人的素质发展中,心理教育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它为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美感素质的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一定社会、阶级依据其价值目标和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响,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可能性源于人的未完成性和创造性,以及社会对人的先在性和人与社会的不可分性,其现实可能性则在于价值观教育既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感悟教育     
教育的力量在于培养人和塑造人,而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也有个不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人活动中。爱心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很大作用。爱心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爱心教育是对斗争哲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纠正和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治疗;现实环境很需要爱心教育。现代教育更需要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