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家族小说”由前期男性神话的重构与消解走向后期女性神话的膜拜。其文化嬗变的原因是由乱伦禁忌和阉割情结引起的种族退化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家族小说"由前期的男性神话的重构与消解走向后期的女性神话的膜拜.其转型的原因是由乱伦禁忌和阉割情结引起的种族退化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 ,在《聊斋志异》中 ,遥承于远古 ,出现了一个女性自我世界。它消解了夫权制度 ,丰富了传统文学中女性单一、病态的性格特点 ,也解构了封建知识分子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文学神话 ,塑造了一系列复仇女性形象 ,并阐明了复仇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在消解寓言,神话的当代坛,学创作中却仍然游荡着英雄神话的阴魂,池莉的《生活秀》就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女性事功的作秀神话。本以来双扬为例,试图透视这一类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化心理内涵,以及在社会转型期,妇女在寻找和实现自我角色转变的时候,社会与传统赋予的退缨保守与进取事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以不同策略抗拒"母性神话"对于女性生存的精神束缚,解构了男权制社会关于男性永恒在场的神话。小说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性别身份之上的中性生存状态,以消解两性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峙;在自我否定之后,作家为追求和谐生存的现代人指出了更具现实性的归"家"之路:从德罗海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坛在20世纪90年代迎娶了女性文学的异军崛起,诸多女性作家及作品闪亮登场、争奇斗妍、炫丽恣肆而争相演绎为世纪之交文苑笔触的一道独特的艺术景观。继而导致“母亲神话”叙事范式的颠覆、消解和重构,从而体认着新型女性叙事话语的韵味隽永的文本情趣。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以一个异端的形象出现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她的写作消解了神话叙事,代之以后神话叙事;消解了爱情神话和母爱神话,放逐了壮美的英雄和理想主义,让小市民唱起了主角,呈现了文学“优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9.
岳娟 《文教资料》2012,(23):15-16
张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上最引人注目、最富争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创作以个人生命体验为基础,不同时期的创作轨迹就是她的生命轨迹。本文从女性文学视角来分析张洁对作品中男性形象从渴望到寻找到失望的情感的嬗变过程。这一方面标志着对男性神话的消解,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主流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却在私情歌谣中直新获得了这种权力。始们以混乱、破碎和非理性的语言形式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以此表速了女性的情思和精神,改变了其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女性从被言说的他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苏青涉过女性生活长河,把笔触深入到了女性生活的各个角落,书写女性人生,书写现代女性面对物质现实的尴尬,消解女性神话,认同世俗欲望。女性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留下了她的思考印记,流露着强烈的女性意识。苏青为女性争取着书写自己的权利,有意识地揭开对女性的那些歪曲书写。坦荡地将女性身体和精神欲望表达出来,把女性自我意识苏醒后而又无路可走的现代性悲剧精神有机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这种权力。《山歌》中的私情歌谣从女性的视角来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改变了其在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其由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张爱玲的女性写作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作为一个与男性一样平等,一样具有人的权利与欲望的女性,她拒绝接受男性视觉下的女性神话:美女神话,贞洁神话,母爱神话;张爱玲作为一个对女人这一性别有着清醒体察的女作家,她打破了同时代女作家女权视觉下的叛逆神话、知识神话、革命神话。她的写作立场是女人而女性的。  相似文献   

15.
希腊神话形式的完美性与神话内容的丰富性共同构成了神话思维。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从不同的侧面抄袭了神话精神 ,只有神话思维能够拯救两种类似冰与火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应该消解在神话思维中  相似文献   

16.
叶兆言的长篇小说《后羿》通过重新设置人物背景,对传统神话传说进行了再创作。该小说从表面上看具有推陈出新的一面,但是若将其置于性别的视角下进行观察,深究其文本中的所谓创新情节,却能发现作者通过赋予嫦娥这一形象以种种虚幻的假面来粉饰自身对其投射的男性欲望这一目的,从而使得小说中的嫦娥形象具有了"圣母性"及"恶女性"的双重特性。这样的思维和创作过程,表达了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性想象,女性的生命主体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抽离、消解,从而使得这部"重述神话"的作品仍难脱成为男性神话的翻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少数几个以女性为主的神话之一。女娲神话涉及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追问、对婚姻对权力的追求等内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神话相比,可以发现二者神话内容的差异,这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与民族心理差异。特别是通过比较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型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发现中西方女性在其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相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能够为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周朝宋 《海外英语》2014,(5):211-212
神话,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神话人物形象具有深刻意蕴。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们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中希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希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以及远古女神们对现代中西方女性所起到的胎记式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在小说的关键部位用女娲补天造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绛珠还泪三则神话暗示了《红楼梦》的立意和统贯全书的主题。这三则神话共同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作者用这三则神话突出表明,在这个特定时期,具有女性特质的文化相对于具有男性特质的文化的优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女性作家,残雪的小说中不自觉地体现着女性的理念。但是残雪又不同于其他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避开了以往女性的创作模式,以怪诞的女性感觉、体验和幻觉,消解了传统的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女性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梦幻的诡秘的女性世界。残雪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恶魔式母亲、复仇式女性、圣洁化女神。通过这几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将男权主义的中心话语和审美趣味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打破了“母性神话”,显现了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残雪的女性形象设计是和残雪关于女性的自我存在和人类存在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其女性主义观点是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混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