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孕育上古神话的摇篮。从历时态的角度看,神话产生在人类尚处于童年时代的氏族社会,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为人类祖先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上古神话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共时态角度宏观地审视黄河流域上古神话的传播,呈现出以关中、晋南、豫西交接的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向中心边缘区域,再向边缘区域,最后向其他文化区域流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美国女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以"意象派诗人H.D."之名步入诗坛。她从女性作家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出发,颠覆了被男权社会歪曲和篡改的古希腊神话,对当中经典的"海伦"形象进行重新解读和塑造,借以证明语言是父权社会用来钳制女性的工具,但同时也是女性可籍以反击的武器,而她的最终愿景,则是创造一个女性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她的传奇中以不同于时代的流行话语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她站在女性生存第一要务的角度,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她又解构传统女神神话,对其进行生命本真形态还原,肯定女性情欲的合理性。她虽直言女性情欲,但又能于生存苍凉的大背景中让人感觉出身体美学浪漫叙事的余味与情蕴,使爱显得真实而富于质感。在虚无的底色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又流露出对生命背后"惘惘的威胁"的敬畏,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情绪。这些都使她的女性观带有强烈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通过历史取材,“重述”边缘话语。她挖掘处于边缘地位的历史人物被掩埋的话语,展示众多受压迫女性的心灵史,揭示女性受男权社会支配的历史生存本质。她以边缘话语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在颠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解构了“大历史”的客观性,同时把作为“他者”的女性从历史舞台的边缘推向中心,体现了她消解旧历史主义中心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7.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设专章论述了女性神话与女性生存现实的关系,女性神话把女性放在概念化的、超自然的观念的世界里,掩盖了分散在具体时空里的一个个具体的女人的真实面貌。而事实神话的路对一个个具体的女人是堵死了的,每个女人归根到底还是得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所以说,在现实中的关系越具体,就越少会被神化,丢弃神话,只是要将行为感情激情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正是以女性话语主体的真实言说,一步步走出了女性神话的幻影,从飘渺的太空落到了坚实的世俗生活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以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蓝图建构,塑造了三位"达洛维夫人"式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互文性出发,从边缘人的处境、边缘人的心态和边缘人的抗争三个角度去探讨女性的精神状况与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美女神话"盛行的外部原因是男权社会的影响和消费社会里的广告效应.从女性自身来看,它体现了女性自身对自我的关注.而结合消费社会的逻辑,我们却发现了更深刻的内涵女性已被符号化,这标志着"美女神话"的幻灭.即便如此,消费社会里的女性正以明知是个错依然坚持的无畏在不懈生存.  相似文献   

10.
唐闻君 《文教资料》2013,(35):116-118
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了“重述神话”项目,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进行基于神话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作品苏童、叶兆言、李锐分别以作品《碧奴》《后羿》《人间》加入,用当代人的思维道德来重述久远的神话传说,由文学视角转向社会视角、从神话层面落至现实层面,从传统背景延伸到当下背景,结合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挖掘新世纪背景下女性获取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探讨其历史渊源以及传统文化对各种危机的推动力,解析当代女性在社会身份认同道路上所遭遇的阻力.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视域来看,"嫦娥奔月"作为"女性出走"主题的神话原型在中国古代置换变形为以"兰芝出走"为典型的带有行孝守贞、重情重德的主题特征的女性形象.至"五四"时期,再度置换为以"子君出走"为典型的昭显女性独立人格意识萌芽的女性形象."女性出走"主题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系列置换变形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认识、思考女性的社会身份、生存命运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虹影的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建构了女性唯美的诗学,展现了女性与生命、女性与苦难、女性与飞翔、女性与寻找、女性与幸福、女性与性等一系列隐秘的女性心理图景,探索了女性生存本相,并从生命出发引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真爱理想的追求,由之产生生存焦虑的情感交集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明显烙上强烈的边缘意识印记,并经由其小说<绿袖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本,那就是蕴籍着唯美和诗性倾情书写边缘情境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3.
虹影的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建构了女性唯美的诗学,展现了女性与生命、女性与苦难、女性与飞翔、女性与寻找、女性与幸福、女性与性等一系列隐秘的女性心理图景,探索了女性生存本相,并从生命出发引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真爱理想的追求,由之产生生存焦虑的情感交集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明显烙上强烈的边缘意识印记,并经由其小说〈绿袖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本,那就是蕴籍着唯美和诗性倾情书写边缘情境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4.
陈染的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意识倾向──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逐渐逃离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既定角色的阴影;在拆解与颠覆男权中心与父权的神话的同时,在绝望与痛楚的叙事中传达出“禁中守望者”的话话,即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在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在这急剧变化的洪流中自我生存,自我实现,就是要去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双重特征—"象牙塔"精神与"经世致用",如何做到使其"边缘"不断拓展,"核心"不断巩固,其内部主题就是研究两者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与影响,这对矛盾的解决将有利于大学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意识来关注女性,是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后文学创作及批评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彰显了女性以往被遮蔽的一面,如性欲,最大限度地消解了以往文本中母性神圣的部分,这必然导致女性体验的不完整。而《千万别让她说话》从女性独有的"堕胎"和"为人母"的纠结为出发点,展现女性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伤痛与无奈,从另外一个层面来了解女性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7.
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此作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作品通过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代女性不同婚姻和不同命运的展示,探索了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揭示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弱点,为20世纪的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命运做了分析总结,并拆穿了男性神话,进而解构了爱情神话,解构了以父权文化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古希腊神话和传说是站在男性中心的立场上书写出来的。因此,女性作家往往故意偏离宏大叙事主题,大胆地对神话加以重构,重新赋予古老的神话鲜明的现实意义。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近作《珀涅罗珀记》通过对叙事方式和叙事视角进行颠覆和置换,体现了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女性作家是如何策略性地解构男权社会的神话传统,颠覆男权思想,重构女性神话的。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大浴女》以尹小跳为中心,呈现了一个意蕴丰富的"姐妹情谊"场景。由于男性的介入及同盟者内部的矛盾,场景呈现出易碎性和虚幻性的特征。铁凝并未在此止步,而是积极探索女性的生存发展之路。以尹小跳为中心人物,通过她心灵的自我救赎,并融入到理想同盟关系的重新构建,尹小跳获得自尊自信和踏实明净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以大量女性隐秘性爱心理的书写,在"三恋"中探讨女性性心理。她揭示了中国女性性意识的觉醒,探讨了文明与女性性爱之间的关系,审视了女性性心理对女性生存的价值。"三恋"及王安忆以后的作品只是在做一些关于本能上的还原,展现女性性心理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关注女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