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世纪,已推出的“3+X”新高考方案中.“X”既可以指现有中学课程开设的文科科目综合,也可以指理科或文理科目综合。综合科目考试改革,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然选择。新方案的实施,对中学各科教学,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随着素质教育和“3+X”高考的实施,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和新高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运用能力?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复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3+X”高考制度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这必然对师范教育提出挑战,对此需对其进行改革。改变陈腐的教育观念,建构体现师范特色的深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套科的教学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能够驾驭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我国的高考制度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去年,吉林、山西、江苏、浙江和广东等五省已经开始试行“ 3+ X”高考模式的试验。这一改革,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我省将于今年实行“ 3+ X”高考模式改革,因此,认真研究“ 3+ 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切实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的重点。   我省高考科目“ 3+ X”的设置方案为“ 3+大综合+ 1”。从实行新方案后的考试范围和命题指导思想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考综合能力测试“3+X”是高考改革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将在全国逐年执行广东高考改革方案“3+大综合+X”,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1年将参加“3+X”的高考改革。面对“3+X”考试,这对我们物理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3+X”考试,我们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考命题的形式和内容始终引导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方向。高考的几次改革表明了高校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的变化。我省将于 2001年高考开设“大综合”,方向既定,各高中定会全力应对。本文拟就面对“ 3+ X+ 1”的形势以及高中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一、“大综合”考察的实质   1.什么是“ 3+ X+ 1”   “ 3”是语文、数学、外语,这 3门学科因为其特殊地位,无论高考如何变化,都不会变动。“ X”即“大综合”,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6学科的文理综合,改革的中心即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长期停滞于“学术性”与“师范性”孰主次的问题上,很少认识到二者的统一与共存。而教师教育具有“双专业”的特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缺一不可,教师专业化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策略也体现出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两手抓”。根据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当下应在明确教师教育“双专业”特征的基础上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赋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同等的比重和地位;创新教师教育体制,逐步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满足“双专业”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的综合体现。师范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从课堂教学中培养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多问为什么?要探究教材中深层次的东西。如果仅求“知其然”而不求“知其所以然”,这种学习方法最多是取得了“鱼”,而没有得到“渔”。从创新角度来看,不论是数理化,还是文史哲,都是通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现在这个体系的。物理学的三大定律,化学的元素周期率,数学的各种公理、定理,哲学的人工智能等都是如此。从教学中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各科基础上,探究并努力掌握思维深处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这…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宽”“综”的发展,对我们高中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米越高。因此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这对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学习实际,就中学政治课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3+X”模式是全国高考的新方案。它反映着一种深刻的现代教育理念,标示着一种高远的教育立意,即让人来选择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人。这个方案的出台,是推行素质教育深层运作的需要,是培养情知对称、个性鲜明、具有创新潜能人才的需要。因此,广大基层学校就“3+X”模式的要求及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应作出积极的应对。一、优化队伍“3+X”的挑战首先是对教师的挑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系于新的教育,而新的教育则系于有新价值观、新知识现、新能力观的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体现创造教育思想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新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应积极创新未来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未来教师.分析传统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沿着“学术性”“师范性”与当前教师专业性的内在要求相结合这一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式和方法、评价体系这几方面对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三性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研究,以提供借鉴,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口高考生物复习要求生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与辅导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对口高考中接受高等学校的挑选。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人才教育和素质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在2002年我省在对口单独招生中从财会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来看(“3+2”转向“3+专业综合”),我们不难看到“3+专业综合”对口高考的生物复习中理…  相似文献   

13.
陈凤 《中学文科》2006,(10):68-69
自2002年广西加入全国的“3+X”高考模式之列已有4年,2005年地理科的考试又由原来“3+X”科目组的选考变为“文科综合”的必考,这明显加强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要重视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性 教育的功能除了文化教育功能外,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化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进行整合,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心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进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实行的高考“3+X”考试中,综合科也着重考查“学生在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的能力,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3+X”高考新形势,要在高考中让X(即文科综合科目)取得优异成绩,就决不能“原地踏步”,必须认真分析高考“3+X”的新情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作创新,找出应对新策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哈伯特学习法引入“3+X”历史总复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我们运用哈伯特学习法进行“3+X”历史高考总复习的尝试,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模式,命名为“哈伯特历史复习法”。  相似文献   

16.
“3+X”实施的意义,高考改革有力促进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考“3+X”的内涵,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必由之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应策:高考“3+X”高中教育改革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创新教面实施:从实际出发,稳中求进.抓住关键.力求实施。  相似文献   

17.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师范学校必须摒弃“注入式”教育模式,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本文从构建师范创新教育的依据、目标、原则及要求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师范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看,无论是“3+X”还是“3+X+1”,各种试题都突出了对能力的考察,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无疑对肩负现代教育神圣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关键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要全面实施创新教育,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在对电子类职教师资需求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水平和电子类职教师资的实际需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程能力+师范技能”的电子类应用型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了与该模式相对应的“431”(“四层次、三阶梯、一目标”)能力培养体系。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电子类中等职教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