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采用量表法,就困境家庭中最具代表性的贫困家庭、家庭关系不利家庭、留守家庭经历大学生的歧视知觉、应对方式及适应性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困境家庭大学生的歧视知觉整体上并不明显,其应对方式尚可,与普通家庭大学生无显著差异。社会适应整体状况尚可,只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普通家庭大学生在社会适应上有显著差异。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客观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提出全方位提升困境家庭学生保护性因素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金陵科技学院2005级新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列入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建设专业化队伍,构建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开展多项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大学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大学生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那么,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  相似文献   

5.
家庭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备受社会、学校的关注和关心。注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锻炼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以点带面、以面选点、树学生明星",对于分析探究如何做好家庭困难大学生的引路人和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家庭和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大学校园内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程度,采用多切入口的策略,通过引导、教育等方式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优化环境、调整组织管理、加强教育等方式进行校内思想文化建设,净化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叶红 《科教导刊》2023,(19):133-135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是新时代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文章分析了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网络,将家访工作作为长效机制建立并健全;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的情感教育理念和措施;服务育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问题;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建立学校与当地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教育管理工作的对接机制等,从而保证家访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原理指出,学校教育同大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能否形成有机的结合,是学校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要考虑全面性、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的能力,协同合作,共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感恩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针对目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学校和家庭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以期全面改善感恩教育,弥补感恩教育发展的短板,从而促进高校感恩教育的持续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品质、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团结协作、择业交友、网络生活、家庭贫困、心理健康等新问题。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问题、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个人实际和社会实际,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性”原则,打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教育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家庭和学生新型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建立学校、家庭和学生互动教育体系是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需要,对高校、家庭和学生新型互动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家庭与学校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家庭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工作,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在孤独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上并不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孤独感、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孤独感;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能够准确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而可知,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是三者互构的机制原理。社会分工引发的社会性别消解了群体的生理性别,代之的是极为相似的社会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参与程度等都会再制着孩子的理念,进而影响其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社会结构中的格局序列。  相似文献   

15.
赵新波 《考试周刊》2011,(45):191-192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纪律观念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学生个人的心理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剖析大学生纪律观念淡化的原因,认为应积极探索新的纪律教育方法,开展预防教育、学生自我约束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工作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任,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政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甚至面临严峻考验。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之路,将是教育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教育形式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关注社会实践部门的需求,增加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以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教育活动的参与性和吸引力;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为平台,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教育、社会实践、择业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华 《文教资料》2008,(4):222-223
近年来,大学生因人际交往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频繁出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有着学生的自身身心健康程度和社会、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原因.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是干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沈萍  陈平 《文教资料》2008,(31):189-191
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加强礼仪教育刻不容缓.目前,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要素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校为重点,以实践为突破口"的大学生礼仪教育体系,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礼仪素养的养成,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家普遍认为,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发展调查”数据,聚焦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群体,运用院校影响力理论框架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在学经历、创业关键能力对女大学生创业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父亲有创业经历等家庭因素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带薪工作经历、就业指导课程的帮助程度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在女大学生群体内部存在差异。为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特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适切性,加强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的实效性,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积极探索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