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阅读美国记者精心撰写的新闻特稿,常常感到有一些抓人的东西。细细品味,除了视角新颖、笔法娴熟等采写技巧方面的因素之外,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浓浓的人情味,时时都在感染着你,吸引着你,使你难以抗拒地一直往下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注重发掘和善于表现新闻中的人物、事件所蕴含的人情味要素,这是许多美国新闻特稿的一个鲜明特色。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值得我国新闻界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人情味是美国新闻特稿的主要特色,其构成要素表现为反常中的哲理,幽默中的雅趣,冒险和冲突、悲欢与离合,儿童因素,人性的视角和“小人物”的崇高等方面。对美国新闻特稿人情味因素的探析对我国当下新闻特稿的健康发展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特稿是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深度报道的出现诞生于美国。随着特稿影响力的日益增大,1978年,美国专门设立了一个普利策特稿奖。特稿写作奖在西方新闻界被视为实力派记者的标志。特稿将文学的叙事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从而将事件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情感巧妙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加新闻的可读性,达到打动读者、引起社会关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稿潮流”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在广播和电视媒体上,类似特稿的报道方式也普遍流行,强调新闻的故事性、人情味,在社会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法制节目中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2)
评论也要讲人情味有一种意见认为,消息、特写、人物专访、花絮等新闻类作品才能写出人情味和可读性,新闻评论是说理文字,是很难写出人情味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新闻评论就只能板着面孔训人,讲大道理,似乎新闻评论天生便与生动性无缘。是新闻评论长期的不景气导致了这...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的手法.这种报道手法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体"就以平民化、富于人情味的特稿报道新闻,使得新闻的报道富有故事化的情节,成为较早的新闻故事化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都市报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涌现,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特稿是美国报纸体裁中的“常规武器”。涉足美国报坛的“大街小巷”,恐怕很难发现一张不刊登特稿的报纸。特稿专栏、特稿专页,已成了许多大小报纸的必备“佳肴”。据说,特稿发轫于19世纪中期的便士报时期。当时,主编《纽约先驱报》的贝内特独树一帜,在报上发表以往被认为是琐细、轻微而不得见诸于报端的内容,从而拓宽了报道题材,为特稿的诞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一实践曾被喻为美国现代报纸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到了19世纪70年代,达纳主编的《纽约太阳报》脱俗出格,在新闻写作中融入种种故事手法、小说技巧,为特稿写作塑造了雏形。本世纪以来,特稿在美国日趋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突飞猛进,许多美国新闻学者认为,特稿是报纸扬长避短,与广播、电视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下,什么是特稿 什么是特稿?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在新闻学中,特稿(feature)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袋子,它可以写太阳下的任何事物--甚至太阳本身都可以写……直白的消息(news story)与特稿(feature)的-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而特稿通常是娱乐."这是广义的特稿含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新闻的特稿.在消费主义下,由于一个或一连串新闻事件而引发的消费、文化、生活方式、娱乐争议、焦点话题都是特稿的题材.  相似文献   

9.
人物特稿,顾名思义,是以人物为报道中心的特稿,相对于事件特稿、风光特稿、服务性特稿而言.1978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始设特稿奖.普利策评奖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被提名为其他报道奖项的作品最后被授予特稿奖.这一现象说明在美国最高新闻奖项的评委的观念中,体裁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壁垒.  相似文献   

10.
王念 《新闻世界》2013,(8):20-21
新闻特稿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承载着及时准确地向广大读者传递国内外最新信息的任务。本文从新闻特稿的定义,分类入手,分析了新闻特稿叙述与描写结合的语言特点、以小见大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如今,新闻策划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尤其是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策划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家庭主妇报》作为一张家庭生活类的报纸,刊登的新闻稿件基本属于纪实类的特稿。一个题材做成特稿,通常是它已经有了定论,也就是事情已经发展完了,这样,一篇特稿就可以清楚地涵盖整个事件的始末。  相似文献   

12.
访美国《科学》周刊李慧应美国《科学》周刊的邀请,我这个中国撰稿人于6月10日至25日对该刊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作访问,目的是了解该刊新闻选题的政策,熟悉它的新闻采编程序。中国特稿社是从去年4月开始向《科学》周刊供稿的,已有7篇特稿被采用。每篇特稿在采写...  相似文献   

13.
张建毅 《新闻知识》2001,(11):39-40
在浩淼的西方新闻作品中,引人注目的美国人情味新闻延续一百多年而不衰,其中的秘密何在?这种形式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有没有借鉴的意义?如何借鉴?我们有必要做一番探讨。一、人情味新闻的由来人情味新闻(HumanInterest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载。它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便士报时期〔1〕。便士报以它价格低廉、报道面广的优势,冲破了报刊史上的黑暗时代———政党报纸时期,开创了报纸面向广大平民读者的新格局,使报纸成为真正的新闻纸。在美国报业巨臂约·普利策主办的《世界报》上,就曾刊出一条题为“穷人的圣诞…  相似文献   

14.
郭锴 《记者摇篮》2010,(5):61-61,11
一、新闻价值与人情味 人情味是新闻价值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传播的过程就是对含有人情味的信息进行捕捉、挖掘和表现的过程。人情味的英语表述是Human interest,直译为人类兴趣或通人情的趣味,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珂 《新闻窗》2006,(5):57-58
如果把报纸比喻成一个汉堡,那么日常新闻版面就如两片面包,承载着读者每天所需的新闻能量,而面包内夹着的美味就如同周刊、特稿、副刊等其它版面,使读者咀嚼起来更有滋味。  相似文献   

16.
人情味新闻(Human Interest 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裁,深受读者青睐。从开始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一直绵延至今,仍在报纸上保留着它应有的地位。人情味新闻源于美国报业史上的便士报时期。众所周知,美国报业发展经历了北美殖民地的草创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政论报刊及以后的政党报刊时期,而后进入了便士报时期。便士报以售价低廉(一、二美分)和报  相似文献   

17.
党报特稿,产生于社会思想多元化、媒介形态多元化的变革时代。在党报新闻改革的探索中,特稿既体现了新闻价值观的升华,也反映了新闻实践中信源多元化的诉求。一 西方传媒最发达的美国,特稿真正得到承认,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 据美国学者统计,在《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一版的新闻中,有50%左右来自政府、议会。如果再加上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18.
纪实新闻,通常也称特稿或大特写,是近三四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介于新闻与文学、报纸与杂志之间,融新闻、故事、传奇为一体,是离广大受众很近,并对受众能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一种新闻传媒工具。纪实新闻这株新闻百花园中的新秀,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断地引起媒体和受众的关注。那么,纪实新闻独特的魅力是怎  相似文献   

19.
新闻特稿不是小说、也不是消息。新闻特稿是什么呢?有人说它是长篇通讯、特写,也有人说它是报告文学,还有人说它是纪实文学,至今,还没有人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尽管没有发现一部专著从理论上来谈论新闻特稿,但实际上,新闻特稿的实践与成功早已走在了理论的前面。比如发行量较大的《知音》、《家庭》、  相似文献   

20.
特槁,表面上看有特别、特殊、独特之意。我以为,特稿,即重大事件的透视、社会焦点的扫描、重大案件的追踪、人间真情的探求、奇人奇事的探秘等等。都市新闻争夺战中,特稿显得尤为重要。都市类报纸,除对面上社会新闻的争夺外,赢得胜利的法宝应该在特稿中做文章。本人作为主抓社会新闻特稿主笔,更觉身负重荷。正是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使我在社会新闻的采访写作,尤其是在抢抓特稿方面,不断务真、求实、创新,形成了自己“线人多、信息准、操刀快、反响好”的特稿优势。仅2004年上半年,我采写的特稿就有30多篇以上。围绕“三贴”抓特稿,也是时下“学习穆青精神,争当人民记者”的需要,也是寻求媒体平民化与精英化平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