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出现的三次新闻大众化浪潮中,商业主义和新闻伦理不断博弈,新闻从业人员对德性伦理有了初步认识,在新闻行业内部,报道真相、追求准确与客观、标榜独立、提倡勇敢等美德被广为认同;尽管当时行业协会制定的伦理规范在新闻界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却架构起新闻专业主义的雏形。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所积累的伦理成果,  相似文献   

2.
"黄色新闻浪潮"时期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典型的阶段,在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早重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研究的国家之一,美国在第二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的新闻伦理成果较为丰富,在道德伦理和规范伦理双重层面都较早期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3.
以爵士新闻事业和"小报热"为标志性符号的新闻业图景构成了美国第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的主要内容。全文以新闻伦理为切入点,围绕新闻界自身和社会舆论形成的集体反思,就德性品质和新闻道德规范两个层面对美国第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的新闻伦理观作了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4.
江萌 《新闻界》2004,(6):81-82
大众化报刊是指面向社会大众的,以广泛的社会新闻或娱乐休闲题材为主要内容,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注重知识性、趣味性的这一类报纸和期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都市报和文化休闲类期刊为代表的大众化报刊蓬勃兴起,中国传媒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结构上来看,媒介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5.
帅瑜 《新闻前哨》2002,(4):46-46
21世纪,“读图时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时代里,不仅仅是新闻报刊担负着“读图时代”的传播重任,更重要的是新闻报刊向人们传播什么样的图片,新闻摄影记者向报刊和人们提供什么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王蕾 《新闻知识》2003,(8):38-40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7.
李杨 《当代传播》2002,(2):88-89
2001年金秋10月,在昌吉召开了第十一届新疆“新闻奖”摄影作品、报刊使用图片评选会,这是进入21世纪新疆新闻摄影界第一次研究新闻摄影报道发展与改革的会议。前十届评选会倡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使新疆新闻摄影事业和报刊使用新闻图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报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新闻图片精品,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及报道效果,并形成了新疆新闻摄影的特色。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报刊也步入了“读图时代”。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  相似文献   

8.
张星月 《新闻传播》2009,(8):118-118
大众化报刊是市民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很多都充斥着黄色新闻的特征,笔者通过对这些报纸的阅读研究.希望能够从黄色新闻的特点出发,找到二者的关联.黄色新闻对于都市报纸的影响以及具体到武汉的都市报纸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的产生要晚于报刊新闻,由于新闻行业的特质,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一样,具有权威性,它保障受众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知情权。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一样,逐渐走下神坛。大众化意识形态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倾向开始消解电视新闻的权威性。面对新世纪的传播规律,电视新闻在挽留受众的同时,同样需要警惕泛娱乐化,保存新闻的独立性。一、电视新闻权威性的消解当今电视新闻的权威性正在消解。面对着众多新生媒介的竞争,电视新闻不得不迎合大众审美趣味,为生  相似文献   

10.
余烺天  汪森 《新闻记者》2002,(11):13-15
一西文JOURNALISM有“新闻学、新闻专业、新闻主义、新闻规范、新闻原则”之义 ,其词根源自JOURNAL,原意“日志、记录、备忘录” ,后引申为“日报、杂志、期刊”。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中 ,“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报道的主导准则。“客观性原理”起源于19世纪 ,它的产生与美国报业发展史息息相关。18世纪末 ,美国报纸正处于政党报刊时期 ,各派报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诋毁政敌。在各报刊的相互攻击中 ,事实被当作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 ,大加歪曲。因此 ,有识之士才打出了“独立办报”的旗帜。“客观报道”在美国19世纪新…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国的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呈现出一种传播形态:新闻选择更趋向于大众,新闻报道步人大众化。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基于特殊的历史情景以及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这种传播形态从19世纪70年代发轫一直延续到当代。  相似文献   

12.
让形象说话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手段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教育和激励读者的一种有效新闻传播形式,是一种视觉新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接受并实践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道思想,各家报刊都非常重视新闻图片的运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1世纪的到来,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如鱼得水,备受欢迎。然而,我们在为新闻摄影得以迅猛发展而高兴的同时,发现许多报刊刊用的新闻图片非常一般,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新闻图片,新闻信息量不丰富,人物形象蕴含的感染力、震撼力不强,以至于几乎没什么视觉冲击力,不能打动读者。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13.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7,1(6):67-68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寻求新闻抗战的有力途径,中国新闻事业的大众化就是他们找到的一副治病秘方。20世纪4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报刊实践如火如荼,中国新闻事业真正走向大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大众化编辑思想也走过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同样的办报救国治国理念,不一样的新闻传播理念与从业实践:一个高举商业化、大众化旗帜,极尽负面揭丑、煽情之能事;一个恪守新闻党性原则,视典型报道、正面报道为毕生追求。这是中国媒介巨擘穆青与美国报刊骄子普利策分别在各自国家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后半叶所演出的新闻活剧主调。探赜索隐,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文化传统使然。本文通过"大众报纸与勿忘人民"、"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媒介经营管理和党报体制下的新闻事业管理""、负面揭丑与正面宣传"五个方面等对穆青与普利策的办报理念与实践等诸多异同进行较为详尽地梳理,以期对当下中国新闻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杨文环 《今传媒》2013,(4):144-145
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亦被称为“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等.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又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从而展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荣翌 《新闻世界》2012,(10):158-15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报刊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规定了对新闻事业及其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被早期中国资产阶级报刊和报人接受并实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发展,但也面临多重困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反思,有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体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广播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虽同属于新闻文体,但由于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它们在语体上既存在共同特点也表现出不同差异.本文基于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的真实语料,从受众群和传播学视角,考察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言在语体特征上的异同,并着重分析其在词汇、句式语法和语篇结构层面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彭湘蓉 《新闻知识》2006,48(5):32-34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奠基人,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报刊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谈论马克思的新闻思想,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从政治的角度理解并加以引  相似文献   

20.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