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鹤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2):120-121
工业设计是一门以产品设计为主要设计对象的综合性学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和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角度的、先进的技术使产品与艺术高度和谐统一。因此,在教授和学习这门学科时不能只注重其中某一分支学科来设计产品造型,而应从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个性等方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设计艺术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几乎综合了所有实用艺术,如建筑、广告、产品外观、室内装饰、环境景观、服装、织染等。而这些差别极大的实用艺术在工业化大背景下,具有共同要考虑的生产、市场、管理、营销等外在制约条件与全球化、商业化的目标,还要考虑内在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技能修养。在这样的情况下,繁杂的实用艺术才能经由交叉、进而综合,形成设计艺术学科。设计艺术学要与其它学科进行广泛地交叉,充实和规范自身在实践环节中制造、流通、消费等过程的知识,并且汲取现代学科规范的话语与严谨的逻辑,以此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能切实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金晖 《考试周刊》2011,(53):195-196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源于文化、艺术和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在课程实验教学中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该专业自身的特点改革创新。本文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验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和开展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为设计艺术学发展提供了文化层面的思考,一方面使其发展目的性及其重要性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促使设计艺术学科研究更多地从外部学科中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在学科交叉与综合中不断变革与完善。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现实,这使得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美学理念的设计艺术学必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设计学科越来越多样化、创新创业能力被置于突出地位以及岗位需求快速变化的当下,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被教育界所重视。结合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主要问题和相应对策。问题包括基层教学单位跨界壁垒、师生学科交叉意识与能力缺乏、教学资源瓶颈。对策包括以灵活性教学活动为抓手、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做好跨专业合作实践的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艺术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艺术学就必须搞清楚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以及目前设计学界研究和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的定位问题。看着国内表面"兴旺"的设计艺术,更应该加速设计艺术学这个学科的健康发展。以设计艺术学指导实践,理论专业与实践专业互相指导、互相发展,才是中国设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该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综合学科背景,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综合一体、专业多样、各具特色的实验室资源和雄厚的师资队伍,不断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努力,中心已成为综合、开放、多元、交叉的艺术与设计实验实践教学开放式平台.  相似文献   

10.
齐霞  索理 《文教资料》2008,(15):56-57
公共平面艺术媒体是平面艺术设计、媒体传播及城市与公共环境设计交叉、融合产生的新的学科.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平面艺术媒体进行研究.阐述了作者对其基本内容、本质、特点及现状的认识与分析.强调公共平面艺术媒体在城市总体视觉形象塑造和发挥积极传播媒体的作用中所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Web网站设计”课程技艺融合式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科渗透,文理交叉,已是大势所趋.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Web网站设计”课程,但大多数的教学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网站设计的教学,要想开发设计一个完美的网站作品,理性的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具有指导意义,而感性的艺术创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如何将技术与艺术两者知识有机结合融入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剧增,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性学科,培养的人才应以应用型人才为标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新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的不断涌现,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更重要的任务和要求。随着学科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设计艺术学科学生现状和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及特点入手,充分说明了构建设计艺术学科学生文史哲基础的必要性,从教与学的双重角度,阐述了构建设计艺术学科学生文史哲基础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设计艺术学科学生的文史哲基础,须从教与学上、学生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上共同努力”的主张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实践,被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成体系,彼此分离。基于对科学与艺术一种自然而融合关系的认识,处理好幼儿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两个领域的教育目标互通,内容相融,活动设计与实施相互交叉的关系,使其既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幼儿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也就是说,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是艺术中特殊的一类。正因为如此,它的美就不同于艺术美,也不同于自然美。设计与艺术是有区别的。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艺术的美是纯粹的美,不需要考虑经济性与机能性,设计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物质",因此必须受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浅析平面设计教育教学评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设计专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设计教育的相对滞后,艺术学科的个性化、创造性特点,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套用理工科的办学方式或评估模式来建设和评估艺术学科。因为按照不同的评估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评估结论,教学评估标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没有合理的标准也无法达到评价评估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工业设计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相互交叉与融合的新兴学科,专业特点体现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复合性。该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全方位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现艺术与理工的自然融合,做到艺术和科学全方位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工业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的交叉性学科,它由技术、艺术与市场经济三门主体学科构成,艺术与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呈现出多元化模糊性发展趋势.工业设计的模糊性贯穿在设计前构思、设计中概念描述、及设计后的方案评价过程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工业设计模糊性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开发具备高新技术、高情调审美艺术感的产品对现代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设计是对人类衣、食、住、行、用等领域进行艺术创造与审美加工的复合型、交叉型、系统型的应用性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的要求。本文从较深层次对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把现代设计的原则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对现代设计师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5,(3):76-79
在社会不同领域的融合、学科交叉的时代,造型艺术教育应该建构以多学科共同的、以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教学课程类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提出系列具有新的视角的训练课题,引导学生在具备对生活观察感受力、对事物的逻辑分析能力、对艺术语言独到见解的能力基础上,形成独立的个性、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