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王强 《东南传播》2022,(11):118-120
电视戏曲节目将我国传统优秀戏曲艺术与电视媒介有机融合,形成了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视听文本,其文本为众多戏迷票友设立了进行艺术展演的空间,充分满足了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和传承的决心。本文以集体记忆理论为依托,阐释了集体记忆建构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关系。以此为基础,分别从价值维度、艺术维度和认同维度,对《模唱大师秀》节目文本进行观察分析,揭示出电视戏曲节目建构集体记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戏曲网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钰 《东南传播》2011,(5):40-42
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戏曲艺术资源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中国戏曲网站是我国最专业的综合性戏曲网站之一,本文运用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进行类型分析和内容分析。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以戏曲表演资料为主,侧重于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相关信息传播。网站在对戏曲信息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传播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视听高度发达的感官时代,艺术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愈来愈多的直接作用人感官的各类艺术形式铺天盖地,挤压着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 近些年,作为传统艺术代表的戏曲的演出和播出与其他艺术形式及娱乐节目相比已明显趋于弱势,尤其是年轻的戏曲观众和听众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现代电视传播样式,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既是一种"复制",又是一种"创造".本文拟从时空构造、观演关系、传播方式、结构形态四个方面对于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本体特征进行总体把握和描述,并将其与传统的戏曲演出、与中央电视台其他春节晚会相比较,以把握其在新的历史情境中的秩序和意义的建构及其所形成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艺术不但自身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流媒体在展现优秀传统艺术时也应凝神聚力,在传播方式上有所突破,创新节目制作理念、内容、手段,做有品质、有品位的节目,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以《戏曲60分》节目为例,阐述戏曲节目的创新传播与大众化追求要借力新媒体与传统戏曲艺术的多样化传播,以达到节目品质与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但现如今,随着各种艺术行为或大众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加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广泛介入,人们审美意识发生变化,戏曲艺术逐渐被湮没,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8.
电视戏曲节目是戏曲与电视的联姻,是魂魄一新的艺术形式。电视写实为主,戏曲写意为先,电视戏曲将舞台上的戏曲放到实景中拍摄,将写实与写意揉合为一体。在这种交汇与碰撞中,如何把古老的中国戏曲艺术和现代科技的宠儿(电视艺术)结合在一起?怎样使戏曲艺术符  相似文献   

9.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0.
王洁 《青年记者》2013,(20):128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戏曲艺术遭遇困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探寻传统戏曲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务之急。电视戏曲节目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电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它运用电视技术的手段,突破了戏曲舞台艺术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戏曲栏目是戏曲电视传播的重要形式.在当今纷繁多彩的电视荧屏上,存在着类型多样的戏曲栏目,它们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电视戏曲栏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地级以上电视台开办的戏曲栏目进行调研,对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电视戏曲栏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视戏曲晚会是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电视传播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歌舞、小品等节目样式早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戏曲节目中便已成型,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电视戏曲晚会中的典型代表.其创作节目的主要思路包括浓缩精华、元素强化、创意混搭、跨界合作.以剧种特色为基础的戏歌是适合电视戏曲晚会的一种独特节目样式,好的戏歌作品应是一个圆融整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曲独具魅力,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长期以来凭借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艺术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戏曲传播也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点话题.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戏曲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传播方式也必然深受影响,直接关系到中国戏曲的未来发展.由王廷信所著的《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一书,以20世纪戏曲传播问题为研究主题,系统全面地介绍分析了20世纪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动力机制,并就戏曲传播中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进行了专门阐述,对当前优化戏曲传播机制,推动中国戏曲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对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不适应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电视媒体比较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等新兴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此,如何让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减缓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完成产业升级转型,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阐述了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韩静 《青年记者》2016,(20):60-61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在时尚娱乐文化的大力冲击之下,戏曲文化开始走向小众化和边缘化的窘境,很多传统戏曲电视节目因创新乏术而日渐式微.而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崛起,以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和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成为电视荧屏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戏曲真人秀节目将真人秀节目的元素巧妙融合于戏曲艺术之中进行节目创新,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娱乐化和时尚化改造,展现出独特的节目风格和艺术品位,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广泛喜爱.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艺术研究会推出10集京剧电视剧《曹雪芹》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学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戏曲艺术同样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杂剧变成传奇,从传奇演变成以昆腔、京剧为代表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对传统戏曲进行整理改编和改革,近年来出现的新历史剧和现代戏,革新了戏曲艺术面貌,丰富了戏曲舞台。近年来,戏曲在电视播出中进行的艺术的和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新闻爱好者》2010,(8):136-136
写意是我国传统美学体系中所独有的理论原则,它最先是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论述中提出的,后来戏曲也移植它,并把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界定为写意艺术。从表象上看,写意与写实是相悖离的。  相似文献   

18.
电视戏曲栏目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它不仅体现出先进的现代传媒电视技术手段,而且展示出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戏曲艺术魅力。两者的结合,使之能够在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不断创新,稳步发展;并且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展示中华艺术风采、活跃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今以电视文化和电视传播为主导的背景下,传统的戏曲文化作为剧院艺术受到了快餐文化的严重冲击,那么戏曲文化该如何应对快餐文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视手段发扬本体?本文认为,积极融入文化传播大潮,建构具有电视特色的戏曲文化形态,实现有机的整合与创新,这是文化传播中戏曲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电视领军"第二媒介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内容涉及了一个本刊以往尚未涉足的新课题——手机电视。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节目。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介.目前在我国已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此文以翔实的资料、理性的思考对手机电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其对传统电视传播方式的刷新作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走向特别是催生新的媒介产业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