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话语权实现的相对宽松的平台,微博对公众话语权的建构要基于普通用户和意见领袖用户两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微博维权颇有成效,但也遭遇了普通受众力量微弱与该平台谣言、虚假信息滋生的问题。有效构建公众话语权,还有赖于普通受众能明确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升微博素养;媒体能主动参与微博,打造微博公共交流平台;政府能与公众坦诚交流,借力微博疏通官民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2.
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自由言说的话语平台,使话语权重新回到了受众的手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受众在行使网络话语权上却陷入了"沉默"。本文主要以微博时代的"围观中国"和2016年的"吃瓜群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众逐渐陷入"沉默"的原因及受众心态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微博时代,个人的话语生产力与传播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不均衡,一方面,精英微博的粉丝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大报的发行量,这说明个人“自媒体”的传播力已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微博的粉丝量不到两位数,他们的话语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表面来看,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是“众声喧哗”的,实际上却存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即精英比草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王飞 《青年记者》2014,(1):47-48
微博话语权,是指微博作者借助微博平台,通过文字、图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将信息向外传播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所以,微博话语权可以相应地分为表达权和影响力。微博的表达权,强调的是一种微博作者话语的资格以及实现话语的可能性。微博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微博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微博信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微博语境下,微博的话语权出现了表达权草根化、影响力精英化二元分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雪薇 《今传媒》2016,(1):45-46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受众涌入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它们在更新生产机制的同时,也更新着各自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中传递的话语体系更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交往、生活.微信公众平台是"微时代"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重要的分支,一方面,不同类别的公众号都有各自独特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话语形式.本文试图从多模式话语的角度来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及其话语模态,阐明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话语体系来吸引受众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提升图书馆话语权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主要有事实类和评论类两种话语类型。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通过发表犀利尖锐、有独立见解的评论话语提升了其在公共空间内的话语权,扩大了影响力。此种话语实践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在微博中仍然存在.通过对新浪微博的观察与统计发现,微博使得草根的声音得到放大,但真正被成倍放大的还是精英话语.这意味着微博并未真正改变传统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本文认为,微博传播对于既有媒体的依附加深了既有意见领袖的地位;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又使得微博对既有媒体进行反哺,但整个媒体系统中的话语权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到来,新闻话语表达依据所处微平台而发生变化,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典型报刊,凭借其党报身份的影响力,受众庞大多样,在微博新闻的话语表达中具典范性和标杆性。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从受众的中心化意识与话语表达的互动性、受众的人文化意识与话语表达的亲切化、受众的休闲化意识与话语表达的简洁性三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9.
姜嵘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32-133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也意识到微博对传播方式和话语空间的重要影响,纷纷利用起微博这一平台.微博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受益.传统媒体不但可以扩展新闻线索的来源,也可以发布信息,跟踪事件并且与受众互动.本文首先对微博的媒体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平台;最后以电影《搜索》为例,探讨传统媒体与微博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孟洁  张傲 《青年记者》2012,(23):58-59
微博的出现,把社会带入了"自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微博的一个显著作用在于,进入的低门槛造就了其高度的社会化.在微博搭建的平台上,受众围绕各种话题,建立起的是以单纯的"个人"为中心汇集而成的网上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分享信息、交流感情,"人的关系’取代‘内容’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廖雨思 《新闻世界》2014,(6):176-177
公共知识分子代表大众发声,参与对社会事务的讨论,并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在网络时代,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公共知识分子逐渐拥有了一定的网络话语权,形成了独立的网络话语力量。然而,媒体规则的控制和媒体力量的操控,对公共知识分子在微博上发声造成了影响。且公众与公共知识分子长期处于两种话语体系下,种种原因导致公共知识分子的网络话语力量出现式微之势。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具有自媒体性质的微博在全球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话语垄断地位的动摇是显而易见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重构着原有的话语权格局.凭借微博,普通民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微博似乎成为了实现公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谈起,着重分析草根微博在传播公共事件时的发声过程,及在实现话语权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究草根微博在实现公众话语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9月3日,中国举行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引发了舆论热潮。在微博平台上,大阅兵话题更是产生了现象级的数据,一些普通网友的微博获得了巨大的转发和互动量。这些热点微博所体现的委婉表情、话语权补偿和话语蒙太奇等修辞学特征,反映了其传播广泛的话语因素。  相似文献   

14.
董朝 《东南传播》2014,(1):104-106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功榕 《东南传播》2012,(10):42-43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话语权在开放性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权威机构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而是呈现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向性的互动。公共话语权与公众话语权的概念不同,公众话语权是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普遍权利,而公共话语权则有特定的含意,它包含了传播话语的社会属性和受众被动接受的特征。坚持平台开放,明确责任主体,规范传播监督,促进网络自主监督机制建设,推动以过失责任可追求溯为前提的自愿实名等,是当前规范新媒体公共话语权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微博是继博客之后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对于微博热潮,学界多从其与传统媒体的竞合关系、营销模式、舆论生成机制等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本文则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其在受众地位改变、受众话语权扩展、受众使用体验突破以及受众社交网络拓展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微博也存在吞噬受众时间、信息内容深度缺失、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话语权暗藏不平等负面隐忧。针对上述问题,受众应该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正确认识微博中所展现的转型期社会冲突,共同推进微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依然是缺失的。本文从女性话语权的传而无效性,女性话语领域的局限性,女性意见领袖的缺失,微博传播中对女性话语的解码误读,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的扭曲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杰 《今传媒》2016,(10):133-134
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获得了个体话语权,“沉默的大多数”拥有了自由言说的平台。话语权日益分众化,“众声喧哗”争锋主流声音,传统媒体面临着话语权危机。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重塑话语体系,打造亲民风格,追求客观公正,做到权威发布,才能不断巩固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化的新闻专业主义具备现实的适用性,其专业性的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话语权表达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新的话语空间,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培养新的媒介习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推动者,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参与性、全民开放性、言论自由性,促进其迅速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中心。但信息的复杂化、受众的多样化、传播的广泛化,使得一些片面的网络舆论,影响了事件的整体发展,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田园 《青年记者》2016,(33):16-16
从最早的读者来信、手机短信、热线电话,到今天遍地开花的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甚至直播平台,受众参与形态的嬗变几乎构成了媒介进化的另一条主线。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推动下,UGC(用户生成内容)、自媒体平台等新的受众参与形态层出不穷,与过去简单地强调主体话语权、意见反馈、双向交流的受众参与行为不同,如今的受众参与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