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理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内心想法。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思想变化、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立体感,也更有感染力;同时,它也有深化文章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描写什么是描写?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离不开成功的描写,因此写作过程中我们也要有点描写意识。无论是就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行动,还是就场景进行描写,最终的对象都是人物,所以我们要善于借鉴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描写方式。  相似文献   

3.
情态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表情、姿态、行为、动作、语言进行恰当描写,从而有效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它属于细节描写中的一种,与单纯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相比,更能传神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思想及性格特征,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相似文献   

4.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高语四册(必修)“知识短文”在论及我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时,曾作出如下总结:“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立体感。”这也就是说,我国古代小说,一方面着重描绘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之间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强调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不主张直接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在塑造典型性格时,由于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凸现,人物的性格往往是由作者规定好了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往往只围绕人物的主要性格,缺少变化和行动的依据。因此,这样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不丰满,缺乏立体感(散见该册1995年第2版第268—269页)。  相似文献   

6.
传神的语言     
第一站初出茅庐在写人物的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露。生动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所谓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人物语言写得好,人物性格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相似文献   

7.
杨紫 《高中生》2013,(1):8-9
语言描写是一种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列活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现行人教版高语四册 (必修 )“知识短文”在论及我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时 ,曾作出如下总结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 ,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人物性格单一 ,少变化 ,缺乏立体感。”这也就是说 ,我国古代小说 ,一方面着重描绘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之间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强调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而不主张直接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一方面 ,在塑造典型性格时 ,由于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凸现 ,人物的性格往往是由作者规定好了的 ,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往往只围…  相似文献   

9.
<正>【技法点拨】所谓心理活动描写,也称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心理描写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能够  相似文献   

10.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思想、性格与精神品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与精神品质又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的。(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就是运用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把人物的光辉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指导。2.语言描写的个性化、生活化,能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道德品质。3.语言描写要精炼、灵动、鲜活,以形传神,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九一年四月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新编入一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征》。编写者列举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个特点,笔者认为其中第一个特点的一些说法不甚妥当,特提出来商榷。编写者认为:“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立体感。”而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缺乏人物内在世界的真实凸现,人物性格往往是由作者规定好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往往只围绕一个中心性格,缺少变化和行动的依据,因此,这样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不丰满,缺乏立体感”。为了证明这一点,编写者还将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作一比较,认为“现代小说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意思是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性格单一,不丰满,缺乏立体感”跟没有心理描写也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以上说法有两点值得商榷。其一,是不是所有的中国古代小说都没有用到心理描写的手法,是不是所有的中国古代小说都没有挖  相似文献   

13.
邹扬 《现代语文》2014,(7):150-151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普遍是记叙比较清楚,而描写意识不强,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大多数的人物语言多是学生腔,缺少生活气息和个性化。加强学生语言描写指导,以提高他们写作记叙文的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汲取语言描写的技巧。初中语文课本有大量的语言描写的精彩片段,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理解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如《羚羊木雕》一文中"我"的妈妈、爸爸和奶奶的语言描写:"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相似文献   

14.
古人讲:言为心声,可见人物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应该得到积极地发扬和推广。成功的人物语言描写不仅能够准确表达文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以下内容是笔者总结的关于中学生作文人物描写应该注重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师生提供一点帮助。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15.
人物描写不外两个方面,即外表与内心。阅读文章时,注意人物的外表与内心,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了解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外表描写包括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肖象描写——即对人物的身材、衣饰、四肢、头面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这种描绘可以使人物  相似文献   

16.
1、理解课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基础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凡写以“人”为主的作文,大都没能把人物写好、写活,所写人物多显苍白无力,缺少鲜活之感。一般情况下,学生凡是写到人物时,只对人物抽象概括地写,具体描写少,这样写出的人物十有八九没有立体感,不鲜活。如何让塑造或写的人物鲜活?大道理很多,但操作却不易。简而言之,只要作者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心理进行准确、贴切的描写,就能让所写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胡少华 《江西教育》2004,(11):38-38
心理活动、语言、行动.是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要素。学生写人,一般比较长于描写语言和行动.心理描写则是他们的弱项。为了使弱项转化为强项,我利用小作文的时间进行心理描写的单项训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语言描写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做到人物语言个性化。也就是说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和性格。但是有些同学写人物时忽视了这一点,要么是作者的叙述语言同人物语言一个样,要么是文章中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心理描写是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写出人物的七情六欲,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在作品中,心理描写往往是与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心理描写是写人物"怎么想",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散地进行描写,这种情况比较多;另一种情况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