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 构建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评估框架,对现有的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上的数据层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以助推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方法/过程] 根据政府数据开放的定义、原则与标准,借鉴国际开放数据评估框架,基于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要求和发展现状,汇聚各界专家学者的意见,构建起一个系统科学、多维度、可操作的政府数据开放评估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我国现有的46个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上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开放的数据在数量、质量、标准、覆盖面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获取运动的进程中,图书的开放获取正在成为下一个关注点。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文章探讨了开放获取图书的"传统出版—数字化—开放获取模式"、"在线OA出版—开放获取模式"和"自存档—开放获取模式"三种开放获取模式,剖析了开放获取图书同构整合利用和异构整合利用的原理。在考察出版商、研究成果产出者和终端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图书开放获取理念、态度和行动转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图书的开放获取发展会更积极,我国应在制定强制开放获取相关政策、建立开放获取图书出版平台、建立中国开放获取图书目录,图书馆整合利用等方面做好前瞻性研究,并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创造"共享、重组、再造"的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者的科学交流模式,是适应科学交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传统图书馆学技术优势,深入挖掘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服务功能,构建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的新模式,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走出危机并走向辉煌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图书馆在基于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现在知识库中增加构建知识节点图、开展个性化服务、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功能是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促进科学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4):121-128
国内的科学数据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刊载在图书情报学期刊,论文高产机构以图书情报学院系、高校图书馆、中科院的文献情报中心为主,论文高产作者全部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科的研究者。先后出现了科学数据共享标准、科学数据共享与图书情报工作、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科学数据权益、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研究热点。国内研究者应及时调整研究重心,更多关注与国内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进展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科学数据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对美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作法和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 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科学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构建所具有的组织模式、政策制定、标准规 范、主体特点、技术服务等特征,进而从政策法规、标准与管理规范、统一门户、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提升关键 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探讨我国科学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山西档案》2020,(1):33-33
1、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健康信息学研究,2、数据科学与开放科学双驱动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研究,3、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变革,4、图书情报学视域下的数据治理,5、人工智能与智慧档案馆,6、图书馆空间的发展演化与再造,7、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知网平台为数据源,对1949年以来出版的艺术类图书进行梳理,通过出版图书种数及被引次数等指标对艺术类图书及其出版社进行统计分析,据此对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利用和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国内外在开源图书馆平台和生态社区构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云瀚是我国首个基于开放理念和开放社区运行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它通过继承FOLIO的愿景和技术,探索符合我国需求的本土化智慧图书馆平台解决方案。文章通过对“新时代,新势力——2022世界开放图书馆联盟亚太会议暨中国云瀚社区年会”报告、案例与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综述,阐述图书馆开放和互联的背景,介绍FOLIO与云瀚的实践案例、实施进展、应用现状,归纳云瀚社区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开放信息环境下,开放科技信息资源已成为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现代科学生产要素。选取国外科技领域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会议资源、开放学位论文、开放科学数据等五类信息资源,论述近年来开放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及建设特点。基于此,探讨国家层面对开放资源统一管理、开放资源协同长期保存机制构建、多元开放平台内容衔接关联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评价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图书评价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提出了构建科学图书评价体系的一些建议,为图书出版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放科学运动推动了学术出版生态的变革与重塑,是全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以预印本平台为代表的开放获取平台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平台数量在不断攀升。【方法】预印本平台的出现使得期刊、图书等出版生态链有了更丰富的结构和更多的角色,应该说是将形成更丰富的知识服务业态,带来新的机遇,预印本平台的发展对建设世界创新高地、集聚一流创新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结果】文章对比分析国内外预印本平台特点,总结国内预印本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结论】国内预印本平台可以采用重塑观念推广、与学术资源开放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ISI的Web of Science中的SSCI数据库,对1996~2008年8月期间收录的24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引文进行了期刊共引分析,并绘制了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显示,目前国际图书情报学领域主要分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大部分.图书馆学研究大致包括网络资源组织、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知识组织、用户服务等主流学科领域;情报学大致包括网络计量研究、信息(引文)计量研究、科学计量学理论、科研指标与评价、信息检索及用户检索行为理论研究、电子信息系统与服务及用户行为研究等主流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动力,以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规范分析法,解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动力。[结果/结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用于指导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研究机构、研究资助机构、图书情报机构、数据中心、行业协会、出版社、研究人员、其他企业、用户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可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受益,拥有不同的利益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针对现阶段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开放面临的公众关注参与度低、数据利用率差、平台服务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引入公众科学模式构建开放数据服务生态系统,以为打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开放发展僵局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分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开放数据情境下公众科学项目的 主体要素、实施流程,并构建公众科学运作模式.在此基...  相似文献   

15.
从开放获取与图书情报类期刊资源、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名录、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综合情况分析、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文献格式、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下载获取方式等多方面,对我国正在出版的38种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及其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颜彬 《编辑之友》2021,(10):11-15,21
文章从知识中介视角出发,探究以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为代表的图书引读类视频平台如何进行内容层面的调整,又如何进行市场层面的运转.在内容层面,该类平台积极呼应以中产阶层为代表的核心用户,选题方面偏重解决他们的方法论焦虑,并以情节化的方式增强文本的可接受度;在市场运作层面,平台前期通过内容的传播构建社群巩固平台运转,之后再对社群进行泛化线上线下联动,以追求图书市场的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国际视角出发,确定出32篇对20世纪后半期的图书情报科学学术交流有相当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它们在期刊中的分布、主题分布及其作者特点,并将其与同一时间段的其他图书情报学论文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就如何培养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关问题,尤其是构建良好的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进而助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科学、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欧洲开放科学云和中国科技云的深入调查和比较分析,从建设定位、管理模式、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4个方面梳理总结两个平台的异同、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开放科学平台建设和开放科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婧 《新闻传播》2016,(4):42-43
学术图书的出版肩负着文化积累、传播知识的重任,是整个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指的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学术图书的内容进行编辑,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对图书内容进行传播。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我国学术图书数字化出版面临着构建自身新模式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学术图书数字化出版的现状,结合相关知识对学术图书数字化出版的方式及传播效果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我国学术图书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