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覃晓霞 《海外英语》2012,(15):144-14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多元化使译者翻译时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翻译无标准或译者可以任意选择翻译标准..在“笔译基础”课程考试中,评价译文的标准是给定的,即要综合考虑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目的、功能和文体风格.这要求译者应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来考虑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如果改译甚至胡译或者乱译都将被处以“低分”的惩罚.因此,翻译标准在理论上是多元的,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却是唯一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翻译时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译文通顺。目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所附译文中有些翻译片面强调“忠实”,过分直译甚至死译,致使译文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有个别翻译没有准确表达出原文意思,有误译、漏译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 ,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 ,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 (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 ) ,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 ,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 ,舍什么 ?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 ,它们相互结合 ,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 ,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遭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理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9.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太适合应用型文本的翻译,因为他们都强调“忠实”、“对等”,译文的好坏以原文为标准。广告翻译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语言交换活动。在广告翻译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语言形式,而要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翻译家们对衡量翻泽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概括来说,翻译标准以“忠实”“通顺”为核心。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散文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还要“传递原作的思想感情”。张培基先生凭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和熟练驾驭,在翻译散文《巷》中力求做到内容忠实,译文通达顺畅,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感情,实属一篇佳译。  相似文献   

12.
李力 《教学研究》2006,(2):149-151,154
从翻译的目的、过程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指出译文质量受到对原文文体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原文文体的分析与理解是忠实、通顺、流畅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光辉 《文教资料》2009,(36):35-36
《译者的任务》一文涉及翻译的本质、原著的可译性、原著与译文的关系、翻译的忠实与自由等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从探究原文和译文的关系入手。审视翻译的目的与功能,以揭示翻译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译者的任务被解构为语言和语用两个层面.从而突破本雅明从“纯语言”层面对译者任务的单一解读。在翻译中,忠实具有相对性.只有从语用的角度看待翻译的忠实和译者的自由.才能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4.
"信、达、雅"是严复在19世纪提出的翻译标准.这是一直以来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三个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信"即是"忠实于原文".很明显,"忠实"是这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由于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殊形式及不同的词汇与语言结构,并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好的译文应该同时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思想、风格和形式.然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忠实于原文并不是逐字翻译,我们应该考虑以下这些因素:习语翻译、因有限的种类导致的错误的忠实,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类别.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修辞手法.只要我们在翻译中注意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把读者完全地带入原文所表达的意境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翻译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十七大报告的英译不仅牵涉到文化、语言和翻译问题.而且还涉及政治问题.因此.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来看十七大报告的英译,就是要在基本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达到译文目的的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即可根据需要对原文的词汇、句法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由来已久的翻译标准的讨论,提出尝试用两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各种“翻译标准”,只有一元翻译标准才是正确的翻译标准。就是译文必须在内容/意义/意旨/精神/值/效/功能,以及风格两方面信于/忠实于/似/适如/对等于/等于原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认为原文文本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以便译者可以更好的创造交际环境和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更加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功能,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与“对等”理论中所强调的原文完全忠实译文不一样。在目的论下,译语文达到交际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给人以美感。然而,要使译文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却不是一件易事。被动语态的翻译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因为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科技文体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被动语态的翻译需要我们认真推敲。为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列举几种常见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力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2):149-151,154
从翻译的目的、过程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指出译文质量受到对原文文体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原文文体的分析与理解是忠实、通顺、流畅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