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张桂成 《考试周刊》2011,(35):46-47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对话且是平等的对话。可是谁掌控着对话的内容和走向及对话中的话语权?毫无疑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即师生对话中处于强势地位。要使师生平等对话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俯下身子甚至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更多的应从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在平等中进行对话。平等对话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和心灵的交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在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反思的结果,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这种"平等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师生间的问答,也不能以课堂上的活动的频繁、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为衡量标准,而是要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因为课堂上问题的最终解决是由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所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实施师生对话,才能真正打开心扉,彼此接纳.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进行的,从而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了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应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态度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对话,是指教师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多重对话,达到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评价语文课堂对话,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的思维广度。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课堂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顾虑,师生“零距离”教学,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拆掉讲台感受零距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然而,以司空见惯的课桌凳的排列而言,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哪一所学校,讲台总是面对着一排排课桌凳高高在上,一如皇帝威临群臣的“龙椅”,让人望而生畏、诚惶诚恐。一位教师说得好:…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互动”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目的是确立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这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意味着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结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参与热情的高涨,创造性的解放。“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对话式”教学。它是对话主体间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和人的关系,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平等合作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情感体验、师生奴役于教材的现象,进而开始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感受,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智慧和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2.
曾凡胜 《广西教育》2007,(7B):56-56
一、反思教学理念,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已被广大教育者否定,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让知识、技能在“师生对话”的课堂上实践,这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能够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感受到情景刺激,萌发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意向,通过积极的主体活动体验实践过程,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促进价值与情感的协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首先体现在人格的平等上,其次体现在对文本解读的平等上。师生间的对话是相互作用的,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前提下,老师应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学生在平等互动的对话式交流学习中体验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只有对话,才有体验;只有体验,才有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蒋志明 《考试周刊》2007,(11):106-1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诚然,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此,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都非常重视,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只是让对话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的对话,使对话缺少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对话新理念。其实,对话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展开,更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一、营造环境,激发兴趣,因"疑"而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  相似文献   

16.
<正>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并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握以下要点。一、以"平等对话"为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应是一种"共享",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的体验。以前曾有学生就对我说过,高中语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已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而应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怎样让学生说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一、营造适合学生的对话氛围。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就是说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在对话中不能高高在上,驾驭整个课堂,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而应该努力假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主动地亲近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对话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