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蕾  成青华  刘菁 《当代传播》2001,(5):56-59,47
记者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记者必须具备特定的个人及职业修养。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新科技等方面信息的需求如同时刻不能离开空气一样。作为专门为人们提供信息的记者,其工作无异于提供空气,至关重要,能否保证空气的新鲜、洁净,取决于记者自身的修养。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记者既要对当时的人负责,也要对以后的人负责,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其自身的修养。记者背靠强大的社会舆论,拥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被称为“无冕之王”,能否善用手中的权力,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修养。那么,记者究竟应该具备…  相似文献   

2.
作为记者,集体行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很少,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独自行动,单兵作战。单行独走,流动作战,难以监督,这是记者工作方式的一大特点,也是记者工作的职业特殊性。建设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不能不考虑到记者工作的这一职业特殊性,除了一般措施外,还要根据记者独立工作,无人监督这一特殊性,提出针对性、制约性很强的严要求、硬措施。对于记者来说,除了平时注意学习,加强修养,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外,还要苦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人踏上社会独自谋生,学习能力将是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样,对于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法制记者来说,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其稿件质量和在媒体的发展前途。换句话说,要做好法制记者工作,就要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那么法制记者如何才能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艾丰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生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应暨南大学新闻系的邀请, 2000年 11月 28日,艾丰先生来到暨南园,以记者的经济理论素养与新闻工作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现根据录音,将艾丰先生的讲学内容扼要整理如下。综合、超脱、主动:记者学习经济理论的优势 艾丰在许多场合强调过,…  相似文献   

5.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有的记者有写也写不完的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该去采访什么?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个个精彩,总能写出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而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却是角度老套,写法陈旧,语言枯燥?有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的因素,更有业务修养的原因,其中缺少发现,眼中没有新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芦晓娟 《新闻窗》2014,(4):30-30
一直以来,记者都被看成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人们曾给予记者工作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甚至给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美名。他们只看到了记者工作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报纸上可以长篇大论地发文章、发新闻图片,以及采访时的风光。毋庸置疑,这个职业是光荣的,但要做好记者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一谈起记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记者应具备的“三勤”——口勤、腿勤、手勤。而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记者,光有这“三勤”还不够,还应具备“三心”,即细心、恒心、责任心。细心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类现象,生活、工作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记者可以写出许多好作品,而有的记者却碌碌无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者的新闻敏感性强。而决定新闻敏感性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记者细心与否。  相似文献   

9.
选择做记者工作就要敢于“说话”,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肩负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记者的生命,它来自于记者的人格修养和对新闻事业的由衷热爱。只有具有真挚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记者才能够创作出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切中时弊、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来,才能够无愧于记者这一平凡而神圣的称号。  相似文献   

10.
具有历史价值是新闻精品的重要内涵。记者要写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作品,首先要具有史学修养。 历史积淀了人类的经验,具备了历史知识的人就意味着已经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他看问题的眼光会史敏锐、更深邃。记者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史学家的风范,他在捕捉新闻信息、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时,就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该新闻的价值,从而为成就一篇新闻精品奠定了基础。 能够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历史知识可以促使记者提高对新闻事实的敏感性。比如历史文物,它是当时人类…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5,(7):46-46
菲律宾是全世界记者工作条件最危险的国家,2004年共有13名记者被杀害,而2005年到目前为止已有5名记者遇害。5月26日,由新成立的“负责报道真相的媒体协会”组织记者到军营学习枪枝使用知识。该协会正在努力帮助记者获得携带枪支的许可并训练记者使用枪支防身。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记者的新闻敏感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记者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来自记者平时刻苦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也就是说,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新闻敏感。 我们从事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新闻工作者只有在平时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三明日报》坚持每周一的记者业务例会,主要是落实报社编委会部署的“中心工作”报道任务,探讨新闻业务,推进采编工作互动。实践证明,记者业务例会是报纸编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平台、本人分管记者部工作多年,也深感记者业务例会对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对提高记者业务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下)薛德震三、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有如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社会性劳动编辑工作的社会性,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它是社会所需要的。任何文明社会都需要出版物,都少不了编辑工作者。我国的书...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修养是指思想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修养,专业技能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这些方面的修养对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要想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就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校对的修养颇广,有政治、思想、文化、语言、专业、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不甚为人注意,但却比较普遍且并非无足轻重的几个有关修养的问题———归结为“三要”———谈谈粗浅体会和看法,企望能对校对人员加强修养有所裨益。一、要耐得寂寞有人认为,校对工作单调、乏味,从事校对,默默无闻。一言以蔽之,搞校对工作寂寞。笔者不否认这种寂寞的存在,但问题不在于客观上是否存在寂寞,而在于主观上如何对待寂寞。积极的态度是:首先,要解除自我思想认识上所造成的寂寞。“一个人能主动地、理智地驾驭寂寞,而不是让…  相似文献   

17.
李彬 《采.写.编》2023,(5):155-157
现阶段,图书编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根据新时期图书编辑工作的新需求、新形式、新内容,在图书编辑工作中做到精细化调整、精细化控制。在图书编辑管理环节结合市场的发展动向、发展需求,实现工作创新。另外图书编辑还需要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进行不断地总结、提升,更好地应对图书编辑工作在不同时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时期记者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中国在各行各业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新闻记者将要面临着很多历史性的课题。在流光溢彩的时代进程中,记者自身的党性、工作、知识、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了。一、党性修养马克思说:“陈旧的东西总是企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的巩固。”在深化新闻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淡化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淡化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职能,主张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规律支配新闻领域,进而提出了新闻商品化。我们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诚然要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媒介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记者的一项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说:“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记者的工作,一头系着党,一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党和群众认可的报道,新闻舆论监督才有威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