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作之一,其在世界上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实属罕见,是莎士比亚戏剧被拍成电影最多的一部。一个世纪以来,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他们的一见钟情和以死殉情让每一位渴望爱情的人艳羡不已。本文从一见钟情的不稳定性角度剖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  相似文献   

3.
林海 《高中生》2009,(1):71-7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颖  孙世友 《家教世界》2013,(10):210-211
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这部男女爱情的悲剧横空出世,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是莎士比亚唯一的一部爱情悲剧,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从电光石火的相见,到荡气回肠的生死相依,每一个浪漫或紧张的情节都展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人物性格的某些异同,使他们在短短的四天内,经历了相遇、相恋、结婚、死亡。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传统的解读体现了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宣扬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罗密欧与朱丽叶忠贞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中国的梁祝故事和《孔雀东南飞》等只是封建门第观念和家长制包办婚姻所产生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则是家族冤仇与个人爱情严重冲突所造成的悲剧,他们的反抗始终主动和积极,因而更能彰显出他们坚定不移地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人生信仰和博大的宽容精神,更具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是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虽然都是一往情深,但他们的爱情都很艰辛,为了维护自己真挚的爱情,他们都同长辈作了斗争,结局都双双殉情。这两部作品虽然相似,但是两部作品从人物性格,对悲剧命运的抗争,悲剧结局的差异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作者和女儿谈到了“什么是爱情”。“爱情”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中的初中生是个敏感的话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要么绕道而走,要么含糊而过。我觉得大可不必。所以对于这样一篇阐释爱情内涵的经典文章,我打算和学生直面“爱情”这一话题,大大方方地谈谈爱情,说说爱情。说一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教师可抛砖引玉,先为学生讲一则故事。如:朱丽叶和罗密欧这一对恋人因家族仇恨不能结合,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只能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或《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杰克因为…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目的,在于了解故事与作者创作背景的影响,从而发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的递进式的各个伦理结。本文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了这个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搬上银幕12次,其中,1968年由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不仅因为该片严格忠实于原著,更在于它合理地发展了原著,谱写出一首探讨人类永恒主题的爱情颂歌。  相似文献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抒情的人物语言,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包含了以人为“主体”,要求尊重人的本质和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时下“人文精神”大面积失落的背景下,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依然有我们需要汲取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1.
也许我还太小,但必须得承认,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情,也无法理解爱情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让焦仲卿和刘兰芝因爱不能而死,让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这几部爱情的经典让多少人潸然泪下,而我却无动于衷。曾看到一篇文章,分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其实是因为叛逆和反抗而愈发牢固,若是无世仇的阻碍,他们之间未必有真情,掐指一算,两人正是十七八九的青春年华,正是叛逆的血液涌动的时期,这爱情原来只是因为自然的冲动,那岂不显得可笑?经典尚且如此,其它更显得虚假。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思想、权利、政治与现实情况的斗争中,爱情往往含有悲剧色彩。朱丽叶和罗密欧间存在的可歌可泣与忠贞不二的感情常常使人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撼动与震颤,对其后代年轻人具有深远影响。原生家庭视角下,社会环境、家庭矛盾以及人物性格均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悲剧结局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家喻户晓:两位年轻人相爱,却遭受家族世代仇怨和门第之见的百般阻挠。但外界的阻力并未使恋情熄灭.反而使他们越爱越深,最后以殉情作为终极反抗,捍卫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部东西方爱情悲剧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虽然故事情节、悲剧模式基本相同,但却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5.
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以身殉情的坚定选择与罗密欧和朱丽叶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罗密欧和朱丽叶爱得率直、热烈、无畏,而梁、祝却爱得含蓄、深沉、无奈。前者为爱可以不顾一切地走进教堂秘密举行婚礼,后者只能跃入墓穴,化蝶相伴。其次,杜丽娘虽为情而死,又为情复生,但她却希翼柳梦梅明媒正娶,金榜提名,难以摆脱封建礼教观念和夫贵妻荣思想的束缚。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中西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爱情悲剧的根源、主题思想及艺术美等方面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经典悲剧进行比较来解读人类最经典最永恒的话题——爱情。  相似文献   

17.
刘阳 《语文新圃》2010,(8):15-16
为什么除了《红楼梦》以外,中国历史上普遍缺少真正的悲剧? 譬如,可以来比较一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的爱情题材,一样有情人难成眷属。前者,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天崩地坼,黯然销魂,成为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可后者呢,草桥结拜,十八相送,  相似文献   

18.
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了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封建制度的迫害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凸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与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9.
理科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以文入理”,常能让课堂趣味盎然,成效凸显。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勾股定理时,首先这样激趣:“同学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为美谈,但现在有一个难题摆在罗密欧的面前,你们能帮他解决吗?问题是这样的:罗密欧有一把长30英尺的梯子,要爬上高18英尺的朱丽叶的房间里去约会,这个梯子应如何摆放他才能如愿?”由这个故事导入数学内容的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非常浓厚。  相似文献   

20.
《一把酸枣》、《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属于舞剧,但是一个舞出了民族特色,一个舞出了人文精神。两部舞剧虽然都演绎了人间的爱情悲剧,但两部舞剧通过题材与情节、主人公的死因与结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这两部艺术经典,对世人处理爱情与财富、亲情与权势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