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讲“爱心与教育”?我此刻面对的每一位教师都比我做得好,还用得着我去教训他们吗?讲“民主与教育”?他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谈“民主”似乎太遥远了些。讲什么“建构主义”、“对话”、“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所谓“新课程理念”?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现在首先是要有书读!要有书读!  相似文献   

2.
讲“爱心与教育“?我此刻面对的每一位教师都比我做得好,还用得着我去教训他们吗?讲“民主与教育“?他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谈“民主“似乎太遥远了些.讲什么“建构主义“、“对话“、“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所谓“新课程理念“?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现在首先是要有书读!要有书读!……  相似文献   

3.
它的曲折让我心动,它的神韵让我欣赏,它的深情让我折服,它的内涵让我深思。它,就是武侠小说。以我之见,武侠小说是中学生的朋友。“武侠”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基础,无论是“说、写”都离不开“读”。学生只有多读,读熟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掌握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学语文要“读”。平时,我注意观察那些在“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说话写文章大多清楚明白,用词造句毛病很少。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增加课堂上“读”的份量,多创造读的机会,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我常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例如…  相似文献   

5.
1.适时调侃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还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学生听后不禁笑起来,紧张情绪也缓和下来。许多学生都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2.顺水推舟一次我讲《太阳》一课,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太阳公公”,许多学生画后抱怨自己画不圆,我…  相似文献   

6.
多音字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读音和词组,会给学生造成记忆上的负担,而且只要稍一变换词语,学生就无法判断读音了。怎样才能使学生灵活地记住多音字呢?经验告诉我,教多音字的关键是要先让学生了解字义,然后据字义定音。如: 声调不同,意义不同。如“饮”字。当它作“给牲畜水喝”讲时,读yìn,如饮马;当它作“喝”或“可以喝的东西”讲时,读yǐn,如饮水思源、冷饮等。 声母不同,意义不同。如“传”字。当它作“记载”讲时,读zhuàn,如外传、小传等;当它作“转授”讲时,读chuán,如传达、传说等。  相似文献   

7.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8.
要全面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要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而善于把读、讲、写、议、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样化地上好思想政治课。   读 即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正确理解概念,培养自学能力。如讲初一“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时,可利用《中国地图册》配合阅读,让学生充分体会、认识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讲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可能地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轻松、和谐的感觉。如讲“纪律具有规范性”这一点时,可用“公路上来来往往飞驰的车…  相似文献   

9.
一、以读代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体会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首先就要读。教学时,我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扫清基本字词读音障碍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让诗的优美语言带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很好地理解体会。这样几遍...  相似文献   

10.
长期语文教学的经历 ,让我摸索到“以读辅讲 ,读讲结合”、“以点带面 ,点面兼顾”、“以练促学 ,练为学用”的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诗歌教学中的被动局面 ,同时也符合语文教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二丫 《小读者》2012,(10):10-11
去美国之前,我只学过半年英语,因此,语言障碍成为我面临的最大难关。刚开始,同学和老师说的话,我几乎一句也听不懂,那种感觉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语速,总让我在课堂上打起瞌睡。后来,我干脆带几本中文的武侠小说到课上去读,因为觉得怎么听也听不懂,还不如看小说。  相似文献   

12.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3.
生问:“老师,怎样阅读?”我回答:“阅读要敢于‘突破’。”生问:“能不能具体点?”我给他讲,阅读要讲三个“突破”: 一曰“观念突破”。主要是突破一些不被同学们所认同的“阅读”观念。因为,从阅读的本质上讲,只要是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学习活动,都应该被称作阅读,所以观念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写促读。写作前可能有一定的借鉴性阅读,这实际就是一种广义的阅读活动。2.读思结合。读而思,思而读,读思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科学的训练 ,逐步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让学生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读能力 ,“让学生自能读书”呢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十分有效。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才能使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 ,这样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我常常采用下列做法。…  相似文献   

15.
我的语文在阅读文章、理解句意上做得较好。要问我学习语文的方法 ,就是要重视课外语文学习 ,要多读书。我喜欢阅读大量书籍 ,多以小说、杂文为主 ,也有一些古籍。读这些书 ,收获自然不少。它使我视野开阔、思想成熟、考虑问题的能力提高。这样 ,整体语文素质就提高了 ,做起题目来自然得心应手。先介绍我读小说的方法。当小学五年级“啃”大部头小说时 ,我总是先仔细读序言 ,因为序言中介绍了小说创作的年代、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再读小说内容 ,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那么简单了 ,而有很深刻的思想。注意读精典小说忌像看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的科普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可以以读代讲,了解课文大意。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师生配合读、进入情境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就基本能读明白课文的意思了。以读代讲并不是不需要讲,在关键的地方也要讲。这些讲,要简单、明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动物时装表演》一课,  相似文献   

17.
一、讲中育人。在上毛笔字课时,我有选择地讲些书法家的故事,既能激发小学生的练字兴趣,又能让他们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讲颜真卿的忠直刚烈,其中渗透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讲郑板桥的体察民情,渗透着爱民思想;怀素的芭蕉叶当纸用,渗透着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教育。二、读中育人。当学生进入临帖阶段时,要引导他们读帖,并抓住契机点拨,灵活、自然地渗透美育。如读颜帖,在分析笔画、揣摩运笔时,可联系运动中人或自然物,用直观形象的“千里阵云”、“崩浪奔雷”等作比喻,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看中育人。引导学生徜徉在利于学好毛笔字的环境中,让他们在看中轻松自在地接受教育。如  相似文献   

18.
强化阅读训练郑换芝评价一堂课效果优劣的标准有许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有讲有读。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克服“重讲轻读”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导,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是...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要靠读。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就要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以读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候,曾听一节语文课《看菊花》。整堂课上,教师一直让学生读课文——字要一一读准,句要一一读顺,直读得学生兴味索然。下课了,这位老师对我说:本来已经叫学生画了各种各样的菊花,准备贴在教室的窗户上、墙上,上课时就着贴出的图画,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描绘的那一簇簇、一排排、一朵朵的菊花之美的。但“因为你来听课,怕你说我指导读书不到位,就不敢往下讲,这节课上得心烦意乱”。显然,我的到来使学生失去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