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松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各省创办于晚清的民营铁路陆续被中央政府收归国有。这标志着自收回利权运动开始后,民间大规模参与铁路建设的实践宣告终结。民营铁路自身的困境,政府对铁路整体布局的要求以及民国政要对铁路国有政策的大力倡导和亲身实践,都是民初铁路国有政策成功的原因。但也留下了一丝隐患。实际上,国有和民有铁路各有所长,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淞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清代同治朝官员们在是否修建铁路问题讨论中提出四个拒绝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一是怀疑洋人"包藏祸心,觊觎商利";二是修铁路导致"险阻尽失,威胁主权";三是修铁路"妨碍生计,引起内乱";四是修路"耗费巨赀"。这四个方面基本反映了当时修筑铁路对中国的不利事实。对同治朝所处内外形势分析判断是官员们拒绝修筑铁路的内在原因;而西方对中国侵略造成的心理阴影及其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不纯,是同治朝官员拒绝修筑铁路的外在因素;晚清国家职能滞后性是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起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来中国铁路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史是经济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十多年来,学术界对铁路史的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成果主要集中在与铁路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关键历史人物、铁路外债问题、铁路与社会变迁等方面.此外,学者还对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概况特征也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当然,研究中的不足显而易见,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近日表示,目前中国铁路运营里程12.4万公里,而美国铁路最多时超过40万公里,仅以此比较,中国的铁路建设空间还非常大。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了解铁路比较早的重要人物,目前学界对此已论及颇多,但对李鸿章早期竭力反对、盲目排斥、坚决禁阻铁路的原因,到逐渐形成对铁路问题的较为理智的认识,最终发展到“自我兴办”铁路的强烈主张,乃至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铁路规划建设方案,虽有提及,仍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述。本文力求对此问题做一梳理,试图较深入地揭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中国近代铁路工业开启之艰难。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状况。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到了20世纪60年代,获取在中国的铁路兴…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4,(10):1-1
1909年10月2日 1909年10月2日,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举行通车典礼。京张铁路全长449里,始建于1905年,由总办詹天佑负责设计建造经营。詹天佑被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谈论起当今中国铁路的时候,有人会想到舒适,有人会想到便捷,有人会想到物美价廉……这些无疑是中国铁路大发展的注脚。但速度也许才是对中国铁路发展史的最好诠释。截止2007年4月,我国铁路先后实施了六次大面积提速,一列列飞奔的火车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在这背后,凝聚的是中国列车生产公司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特有的勤劳和智慧让中国铁路客车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陈杰 《历史学习》2007,(4):18-20
知识链接 1.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的沪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后被清政府赎回拆除。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主持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81年),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和人民接管、修复修建和经营管理铁路,翻开了中国铁路史的崭新篇章,铁路的性质开始转变,人民铁路逐渐形成。虽然当时党对人民铁路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其内涵还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铁路是人民的公共财产、铁路事业依靠人民的无穷力量、铁路为人民的整体利益服务。这为之后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制度性、主体性和整体性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必读》2012,(11):7-8
过去几年,中国铁路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跨越,昂首走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前列。近几年来,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万亿元,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我国投入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我国目前铁路货运现状和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状况,通过数据图表分析,阐述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我国铁路企业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铁路发展现代物流面l临良好的机遇;结论我国铁路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发展现代物流是大势所趋,而且目前是加快步伐的难得机遇期。中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筑铁路是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中国东北铁路主要控制在日俄的手中,它们借助铁路将其政治、经济、军事势力逐渐渗入到东北。为了抗击日俄,中国东北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多种形式修筑铁路,不仅包含着抵制和反抗侵略的内涵,而且还带动了东北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清商办铁路运动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以创设商办铁路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商办铁路运动。商办铁路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增添了新的经济成分,引起了集资方式的重大改变,推动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实业救国、民主宪政思想的传播,还培养了大量的铁路人才,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下,铁路———中国国有企业的重中之重迈出重要的步伐———大部制改革、政企分开。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许多需要借鉴、学习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国铁路走向市场势在必行,营销势在必行。本论文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就我国铁路客、货运如何在现有和未来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出了一些观点与策略。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束语;正文又分为二个部分:一、我国铁路整体走向市场的方案;二、我国铁路货运走向市场的对策。并希望通过这些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总结能对我国铁路市场营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铁路行业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结合当前中国铁路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铁路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初创时的艰难历程,印证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防御型特征制约了铁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要不要建铁路,二是中国早期铁路功能偏重国防。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在因素阻碍铁路建设,长期争论使中国错过发展铁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京奉铁路债务偿还因东北政治局势的变化而陷入困局。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退据关外,为防直系军队追击,派兵控制了奉天到山海关之间的铁路,并夺取该段铁路收入,拒绝偿还京奉铁路的各项债务。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控制了京奉铁路全线,将铁路收入之余利用于东北铁路建设,致使京奉铁路债务偿还出现阻滞。中英公司作为债权方的代表,多次与奉系展开谈判,却因无有效的反制手段而常处于被动地位。东北易帜后,京奉铁路债务纠纷得到初步解决。京奉铁路债务纠纷的处理既呈现了英国对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扩张所采取的被动应对之策,还彰显了近代铁路事业发展与区域政治格局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创设商办铁路的高潮.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他不仅为潮汕铁路公司、洛潼铁路公司勘测路线,提供技术指导,还主持粤路和川路公司,改变了两公司长期混乱、腐败的状况,取得较好的筑路效果,促进了中国商办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