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建党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条件.坚持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实现了党的建设由客体建设向主体建设的转变、由集体建设向个体建设的转变、由外延式建设向内涵式建设的转变.党员主体地位所体现的党建新理念,对于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推动党的建设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员主体地位:党的自身建设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员主体地位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坚持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理念,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均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党员之于党内的主体地位、党的事业的主体地位、党内民主机制的主体地位是科学理解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视角.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个体与群体相统一以及地位与作用相统一,这"四个统一"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建新理念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推进党内民主的着眼点和工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党内民主,要着眼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党内民主监督;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大胆改革创新、制度建设为本、既积极又稳妥、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内民主生活的曲折历程充分说明,党的政治路线与党内民主生活互为基本条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作风很大程度上决定党内生活的民主气氛,科学把握民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其关系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思想基础,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关键环节,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原则,构建完善的党内生活制度体系是健全党内生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党员的这种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党章赋予党员的民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因此确立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贯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只有充分尊重党员地位,才能不断激发党的活力,进而推进党的各项工作.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才是真正找到了党内民主的内在动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清除党内腐败的根本途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应做好四方面工作:加强党员主体地位教育,在党内大力倡导民主、公开、平等原则,完善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各项制度,积极引导、鼓励广大党员进行主体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上海宝山巴士公司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党支部尊重党员人格,营造民主气氛,加强服务型团队建设。党组织带领广大职工为企业做贡献,为巴士服务增光添彩。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确保民主权利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培养党员职工主体意识。支部组织党员结合学习十八大报告,深入开展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的教育活动,积极培养党员的主体地位,使党员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推进,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引起全党的高度关注,进入到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议事日程。然而,囿于传统党建思维方式,学界对党员主体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基础理论部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党员主体的概念、特征、原则、要求等基本问题,尚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分析。由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学界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对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中的作用及如何保障普通党员的主体功能等问题.尚未予以系统研究。有鉴于此,应不断深化、反思“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意蕴,彰显“党员主体地位”的实践张力,探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结合高校特色,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高校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党内民主能够带动高校校务民主管理,同时,也要注意高校党内民主与校务民主管理的区别。发挥高校的特色,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必须将之作为系统工程,有规划有次序地逐步推进,把握核心,务求实效。高校党内民主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活党员主体意识。保障和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诉求;其现实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党内民主建设中党员主体意识培育和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员主体性建设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按照“党的性质、宗旨”来进行,必须始终围绕“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来展开,必须始终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和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的现实来突破,必须始终朝着“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史和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党内决策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一环。民主革命时期在党内决策问题上,尽管有过个人专权,但在若干紧要关口,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较好地实现了民主决策,并为党内民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今天,追述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民主决策历史,借鉴其基本经验,将有助于提高党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推动党内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反对独裁、追求民主的进程中产生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且始终致力于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只有深入考察我们党党内民主的内涵及历史发展,深刻认识发展党内民主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命题,才能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以党内民主为示范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创新的内在理路和基本脉络。新民主主义文化性质的界定、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以及文化纲领的提出,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主体建构和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发展方向,成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党内和谐的实现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普遍存在着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和做法,党内民主法治建设相当薄弱。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遵循依法治党的理念。构建完备的党内民主法规体系,制定科学的党内民主法规运行程序,创建有力的党内民主执法和保障体系。并着力塑造坚定的党内民主法治践行者,从而保证党内民主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对于提高民主意识、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至关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必须培养党员的民主素质,营造发展民主的意识氛围,关注新形势下党内民主发展的新问题,加强民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而且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进行了集中而详细地阐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民主理论中,党内的民主原则、民主制度以及民主环境是极其重要的三个方面。同为无产阶级政党民主政治生态的运行要素,民主原则是基石,民主制度是保障,民主环境是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建党理想,这一理想伴随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中国化的进程,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这一理想贯穿中国共产党"三代一届"领导集体的建党思想中,一脉相承。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回顾,以期为当前民主建党理念的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