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第九届全运会女子足球运动员若干比赛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场统计、观察和比较等方法对第九届全运会子足球比赛决赛阶段足球运动员的若干比赛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路进攻获得的射门以及进球率仍居首位,个人运球突破获得的射门及进球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传接球失误仍是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盯人不紧仍是造成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手球比赛中 ,进攻队员合理选择射门区域、掌握射门角度与时机 ,完成射门技术是提高射门命中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2 0 0 1年世界男子手球锦赛亚洲东亚区预选赛中日、中韩比赛中射门区域特点的分析研究 ,找出目前中国队与日、韩两队在射门技术上存在的差异 ,为中国队在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八、第九届全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比赛运动员若干比赛能力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的各省、直辖市的男子足球队在提高训练质量和比赛水平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全运会男子足球比赛中路进攻获得的射门以及进球率仍居首位,个人运球突破获得的射门及进球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的趋势;队员对抗条件下射门的比例增大,而后卫进球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传接球失误是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盯人不紧是造成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发现足球比赛中影响射门和进球的主要因素和探究射门次数与进球数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以2013年中超联赛234场比赛当中的4489次射门和619个进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对射门和进球方式、身体部位、距离、时间和区域5个方面特征在整个赛季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2013年中超联赛采用最多的射门方式和进球最多方式都是直接抢点型方式,配合射门的方式使用次数较少但成功率较高;在射门和进球的身体部位上右脚使用频率最高达到49.8%,左脚为30.2%,头球为19.8%差距明显,中超队员不同身体部位射门能力发展不均衡;2013年中超联赛中队员的远射能力普遍较差;中超联赛射门次数和进球数量随着联赛的进行发展趋势并不一致,联赛的射门成功率受到射门方式、距离、部位、时间、区域和防守强度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射门位置和时间段,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找到影响射门成功率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验、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射门有效性的各个因素,运用模糊统计方法研究各因素与射门有效性的关系,定量地描绘出射门的最佳区域,为在足球训练与比赛中提高射门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支球队64场比赛143个进球的主要时段、射门得分区域、进球进攻形式、进球方式、射门部位及进球队员的位置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场均进球数较往届相比呈下降趋势;下半时进球数高于上半时,尤其是临近比赛结束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场中路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定位球进攻是创造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进球方式以直接射门为主;射门部位大多是脚射,特别是右脚;前锋队员是主要得分选手。  相似文献   

7.
以2016-2017赛季,英超、德甲、意甲、西甲等四大联赛共64场比赛551个射门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分析法建立守门员扑救难度多因素回归方程式,探究守门员扑救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达到定量化评价足球守门员扑救难度的目的。结果表明,影响守门员扑救难度的主要因素是:射门后球到达球门时间、射门者前方有无防守人员、射门者后方或侧后方有无防守人员、射门的部位(即头或腿),射门种类(即平直球、弧线球、地滚球)、射门路线选择,进球高度,球的运行轨迹是否因其他球员碰触发生改变、射门角度、进球距离。经检验,该回归方程预测守门员扑救成败的准确率达84.8%。这对于客观评价守门员扑救能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0年女足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的五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将比赛中出现的射门行为划分为射门情况、射门区域、射门方式和射门部位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中国队与交战对手之间射门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队在射门区域和射门部位上与其他球队基本一致;在射门次数上,面对弱队尚可,但面对较强的对手,有效射门不多。如何提高施加给对手的进攻压力,是中国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射门与战术手段提供定量化的参考。对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决赛阶段 8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 ,寻找女子足球运动员射门前战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对射门与射门前战术手段运用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当今世界女足制造射门机会主要手段依次为中路传切战术、斜长、传切战术。任意球、远射、角球、边路传切。D E区是制造射门和破门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10.
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射门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录相对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的24个队、52场比赛创造射门的进攻方式与效果,射门区域、方式与效果等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统计与整理分析,得出了在现代足球比赛中主要的进攻方式,最佳射门区域和射门的有效方式等,为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内U-21足球守门员防守技术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临场观察统计法、访谈法等对国内U-21足球守门员主要防守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归纳分析,研究表明,U-21守门员的失球主要表现在预判和反应能力上,对射门的观察的及时性和思维的准确性不足,导致反应慢、选位差和接球脱手,动作易失误;U-21守门员的出击失误主要表现为对出击时机的把握性上,判断和观察意识的薄弱,势必导致其施展争夺或截击球的技术动作的被动,强干扰状态下失误增多;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守门员的反应和场上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年轻守门员的反应和意识水平重视不够,就难以有高质量的守门员后备人才出现.  相似文献   

12.
第11届欧洲杯足球赛形成射门的进攻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11届欧洲足球赛形成射门的进攻过程的研究,利用标记法、因子分析法对形成射门过程中的58项进攻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建立了形成射门过程的进攻模型。结果发现第11届欧洲杯足球赛形成射门的进攻过程模型主要有:“中后场发动逐步进攻射门因子”模型;“角球、底传中包抄抢点射门因子”模型;“前场任意球射门因子”模型;“前场发动阵地战运球突破射门因子”模型4种。  相似文献   

13.
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前四名球队射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08年世界杯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前四名球队射门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前四名球队罚球区内的射门次数虽少,但成功率很高;直接射和间接射运用数字相差不大,间接射主要带射;罚球区外射门主要部位是脚背正面和脚内侧,罚球区内射门部位主要是脚内侧;形成射门的协助与方式主要以传切配合为主,定位球主要以角球为主,同时前四名球队更加注重运用区域防守战术,各队员之间配合相对比较默契。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射门次数逐渐增加,进球数却呈下降趋势;下半场进球数多于上半场,76—90 m in是进球的最高峰期;罚球区中间附近区域是进球的主要区域,射门角度小的罚球区内两侧成为新的得分区域;进球方式最多的是抢点直接脚射,其次是头顶球;4次内传球完成的进球占进球总数的95.86%;前场发动进攻造成的进球最多;中路进攻是主要进攻形式和进球重点方式;球门下方是主要部位;前锋仍是主要得分手,前卫进球逐渐增多且接近前锋。  相似文献   

15.
摘要:将世界高水平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进球作为研究对象,把进球的方式、时间、区域、队员所处状态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对2016年之前的7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2093个进球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另外对第7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和亚洲杯共521个进球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旨在从专项特征的角度概括出五人制足球比赛中进球得分的基本规律。结论:禁区是比赛中进球得分的主要区域;比赛临近结束阶段,得失分变化更加明显,主要是比赛双方依据临场比分的情况,经常做出针对性的战术调整使双方进失球出现更多;禁区内得分多以脚内侧推射为主,禁区外得分多以脚背正面大力射门为主;小组配合是进球前主要进攻组织形式,多以2-3人间的传球-跑位配合为主;完成射门得分的高效进攻具有简练性,快速性、准确性的战术特征;队员进球得分时身体多处于中速运动和弱对抗状态下完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视录像观察,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32场比赛中75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下半时段进球远多于上半时段,进攻组织时以4人以上参与的中路中短传渗透为主,射门得分区域以1区、2区为主,射门方式以脚内侧抢点直接射门为主,任意球直接射门和点球得分比重大,以洲际划分的各参赛球队之间实力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竞技水平的篮球比赛中,球员使用的投篮方式也有着差别,它们受球员位置、投篮距离和投篮角度的等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五种不同竞技水平篮球比赛的投篮方式的研究,调查它们中的投篮方式、投篮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成人比赛和青少年比赛之间的投篮方式差距较大;青少年比赛中相对较多的投篮出手是以单脚起跳或单脚站立执行和相对较多的投篮不能被归类,青少年比赛中还会出现较多的运球或内切到篮下完成.在NBA中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好,与欧洲联赛和CBA相比,扣篮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勾手出现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