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於丹丹 《科教文汇》2009,(16):236-236,241
本文通过对英语习语文化因素的分析与比较,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异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适度运用才是解决英语习语翻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浅谈习语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科教文汇》2011,(13):130-131
习语的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亦是重点。本文从习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其来源出发,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习语翻译策略的研究,对国内翻译作了历史性回顾,分析其现状,并应用多个翻译实例探讨了异化法与归化法这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英汉文化差异在习语中的体现,并借助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科教文汇》2011,(8):140-14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习语受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制约.习语翻译中译者要充分理解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既忠实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又保留习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赖晓鹏 《科教文汇》2008,(4):165-165
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都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林国艳 《内江科技》2008,29(6):39-40
异化和归化是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翻译,主要是就译者的倾向而言,即或异化为主或归化为主。本文分析了两者是依社会历史、译者状况、翻译的目的以及文本类型等因素的不同而显示为现实的、具体的和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康顺理 《科教文汇》2012,(7):126-127
近年来,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异化归化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分析常见翻译实例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归化异化两种策略的亮点和不足,旨在探讨两种翻译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造就了英语习语独特的文化内涵。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本文就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维春 《科教文汇》2009,(36):238-238
本文从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着手,对大量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片名译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电影片名过程中异化与归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云廷 《内江科技》2010,31(5):52-53
归化和异化是中外翻译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翻译理论中两个重要的名词。努韦蒂在对传统的规划翻译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现,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译观。归化和异化都是一种翻译时译者的道德态度。译者尊重译入语文化就可能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反之,则可能以归化的翻译策略占主导地住。在翻译过程中,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文本的选择和词语策略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童龄 《科协论坛》2007,(9):215-216
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讨论仍存在一些误区,最明显的是将归化与异化翻译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将文学策略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同语言的策略和翻译的技巧等同起来,从而将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拉回到传统和经验的讨论之中,这样做有碍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发展。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相互融合促进翻译中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存在的两种方法和策略本文针对归化与异化的起源和对应之争,从而提出了应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在翻译中各取所长,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余欢 《科教文汇》2010,(20):131-132
近年来文化翻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篇文章试图立足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蕴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且具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实体,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做对比研究,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文学翻译,影视字幕的语言有其特殊之处。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评析了归化和异化策略在《阿甘正传》汉译字幕中的运用,指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处理不同文化因素时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彭晓颖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44-244,246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翻译目的、翻译文本和双语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玉闪  张戌敏 《科教文汇》2009,(33):262-264
本文通过介绍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被推崇的原因分析了两种翻译策略对语言文化发展趋势的利弊影响。在提出自己一些新的翻译观点(以独特视角透析一味推崇异化或归化可能导致的对未来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汉字译”的想法)的同时认为翻译策略的采纳赖于两点因素:客观事实以及事物发展自然规律趋势,而不是依赖于私人目的或者短期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界就备受争议,就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传播方面而言,笔者认为异化翻译方法优于归化翻译方法,因为异化翻译方法更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展现给英文读者;而归化翻译方法的使用,虽然更易于被英文读者所接受,但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作想要表达的意境。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来看,笔者认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8.
钱丽光 《科协论坛》2007,(6):180-182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本文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译者以两种文化为背景诠释原著的过程,这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转换和传播过程.本文从文化差异和交流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并指出归化与异化是个动态的问题,具体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新  刚成 《科教文汇》2008,(1):168-169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根据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