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早期,著名政治家周瑜和诸葛亮,分别发表了精辟的时局分析和论述。周瑜"时局论"在前,诸葛亮"隆中对"继之。本文总结、比较这两人的政治思想,立足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而揭示三国早期社会反抗思潮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王秀莹 《班主任》2006,(1):21-22
<三国演义>中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已家喻户晓.周瑜帮助孙策创建江东大业,屡立战功,成为东吴最有威望的人.但这样一位能力不同一般、具有威望的人何以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呢?这暴露了周瑜强烈的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3.
张文成 《现代语文》2009,(11):19-20
蒋干作为曹操手下一个谋士,出使江东说服周瑜归降,可为何"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甚至还中了别人的圈套呢?一般人都将此因归为蒋干的愚蠢。但笔者通过通读《三国演义》一书后发现,蒋干的失败除了少一点机智之外,他与邓芝、李肃、诸葛亮等说客相比,还缺"勇",缺"谋",缺"援"。正因为如此,他不但没有说动对方,反而被对方将计就计,从而害苦了曹操,成就了周瑜,其教训是深刻的,很令后人警醒。  相似文献   

4.
巧借东风     
航航 《初中生学习》2014,(10):18-18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便亲率80万大军南下,屯扎于长江北岸乌林地区,准备和东吴一决高低。当时周瑜统领5万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地区,两军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兵力悬殊,难于抗衡,周瑜决定用火攻对付曹军。为此,他先诱蒋干盗书,借刀杀人,又命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再令黄盖诈降施"苦肉计"。  相似文献   

5.
在三国历史上,东吴大将周瑜并不是人们眼中的"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物,而是一位既独具慧眼,又能够远见卓识、骁勇善战、谋略过人、雅量高致且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将才.时人称赞其"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性度恢廓",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才华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周锐 《小火炬》2010,(12):6-7
吴国又要和魏国打仗了。 约好了,再过十天就开打。 吴国大都督周瑜对他的魔法师于吉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得侦查一下对方的军情。"  相似文献   

7.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使"既生瑜,何生亮"几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至今仍在演绎瑜亮相斗的故事。考察历史资料发现,赤壁之战前周瑜和诸葛亮对操军实力的分析,都认为曹军必败;且周瑜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瑜亮相谐,共治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瑜亮相谐"是一种和而不同,更是一种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历史上,东吴周瑜并非民间流传的"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嫉贤妒能、量小短毒的人物,而是一位有远见卓识、智勇兼备、气度非凡、多才多艺又富开拓进取精神的将才,时人赞评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性度恢廓",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才华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周瑜《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的人。其实大都督年轻有为,气量宽宏,是赤壁之战大破曹操的第一功臣,而且毕生都没跟诸葛亮交手过,两人有没有见过面还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0.
说周瑜提起这位江东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三气周瑜”的故事,是“既生瑜,何生亮”,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周瑜也是一个漂亮之极的英雄。他的“帅”,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三国志》说他“长壮有姿貌”,还说“吴中皆呼为周郎”。郎,就是青年男子。呼人为郎,…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历史上,东吴周瑜并非民间流传的“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嫉贤妒能、量小短毒的人物,而是一位有远见卓识、智勇兼备、气度非凡、多才多艺又富开拓进取精神的将才,时人赞评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性度恢廓”,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才华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点击精妙:一气周瑜——降雨大法,"诸葛牌人工降雨炮",高科技战胜"雷公、电母、风伯"。二气周瑜——诸葛亮"心脏起搏器"治好周瑜的心脏病。三气周瑜——KTV赛歌,"金嗓子喉宝"助诸葛亮人气飙升。话说三国之中,诸葛亮智力最佳,于是周瑜怀恨在心,想出出他的丑,便费尽心思想整诸葛亮。于是,他在QQ上找到诸葛亮,决定来一场降雨大法。周瑜自  相似文献   

13.
周瑜性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又是三国时期实有其人的吴国重要辅臣。罗贯中出于拥刘的写作宗旨,在其笔下的周瑜身上,虽显露出许多才气、勇气,但更多的是"小气"。因此,在谈周瑜才气、勇气的同时,必须透过小说中周瑜"小气"的现象去考证其源由,以还周瑜的本来面目———大器。  相似文献   

14.
“周瑜”是唐诗中咏史怀古类作品里常见的意象。唐诗中的周瑜书写承继魏晋南北朝,又启发了宋代以降的周喻形象建构。总体来说,唐前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谋臣能士、英雄豪杰为主;唐中后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雅量高致、才子佳人为主,更创造性地把周郎小乔联系起来作为典型。周瑜的形象被从政治话语中解构出来,转而近乎于名士做派。唐诗中周瑜形象的变化,固然有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的延续性,但更反映了唐后期士风松弛,狎妓之风盛行的历史现实。唐人的周瑜诗词为认识历史人物的形象变迁提供了一个可视路径。  相似文献   

15.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只是缺少了诸葛亮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痛惜。缺少容忍,你的心胸就会狭隘,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自己生闷气,又何必呢  相似文献   

16.
难得糊涂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一回堪称经典。当时孙权、刘备结成联军,合力抗击曹操。周瑜怀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想要难倒诸葛亮,让他在几天之内赶造出十万枝箭,  相似文献   

17.
草船借箭     
徐嘉炜 《辅导员》2014,(Z1):81-82
正时间:三国时期地点:东吴大营周瑜帐、曹军水寨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徐晃第一幕【周瑜见诸葛亮机智过人,有损自己威信,便想除了他,以除东吴大害,一天早上周瑜想出妙计,便去找诸葛亮。】周瑜:(客气)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由于东吴占据长江之险,所以我和谋士鲁肃决定水战,用骑兵围攻。我想知道哪种兵器最有用,便想问问先生。(拱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周瑜身后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像。在正史与野史、官方与民间之中,1800年来,出现着形形色色的周瑜,并与那个曾经真实存在的周瑜,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周瑜墓考证     
历史名将周瑜病卒后葬于何地,地方志书多有不同记载。上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保护局组织专家组,经实地探测、考察,并查阅大量史志资料及相关连的古遗迹遗存后确认:周瑜首丘之地在庐江。然时隔近30年,围绕“周瑜故里”之争,又有人对庐江周瑜墓真假提出质疑。本文依据当年辑存的相关资料,结合其他各地周瑜墓概况,根据考据学必需的理证、书证、物证三大证据,系统归纳、整理成篇,以供方家辨析。  相似文献   

20.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也是我国历史上实有的三国鼎立之时吴国的重要辅臣 ,对后汉三国之势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作为艺术形象、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周瑜 ,都是值得研究的。在周瑜的身上存在着非凡的“才气” ;周瑜因才气而成为吴国的重要辅臣。在对曹操的战与降的选择和赤壁大战等情节中充分显示出了周瑜的“才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