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需要适应学龄人口变动。未来我国总体生育水平可能持续低迷,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学龄人口下降趋势,受教育人口向城镇集中趋势加大城镇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当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快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充分利用乡村闲置校舍资源,改进办学模式缓解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短期内师资短缺问题,保障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经费投入水平、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2.
学龄人口的变动对教育均衡会产生巨大影响。人口波峰和波谷变化,使得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学龄人口纵向波动明显,教育资源配置紧缺和剩余并存;同时,城镇化和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学龄人口在区域间的横向变动很大,进而对城乡教育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和校际教育均衡产生影响。今后有必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加强教育资源配置预测,调整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资源配置,使其结构合理;建立城乡共同体,探索区域均衡发展的强弱互助形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易想和  曹伏明 《考试周刊》2010,(44):213-214
学龄人口变动对初等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是学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龄人口变动对初等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破除通过撤销或扩招来应对学龄人口变动的想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障投入、加强管理,科学管理、重在育人,从而使初等教育的发展适应学龄人口变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启动以及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年龄,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人口政策变动将对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及分布产生较大影响,须提前规划。分城乡预测学龄人口是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信息基础,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13-2030年城乡学前教育阶段学龄人口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017年以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机会窗口",若错过,则会在2017年迎来学龄人口高峰后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城镇学前教育需求受人口政策影响更大,特别在2017-2020年间,城镇学前教育需求规模增速超过农村,尽管农村地区面临供需缺口同样巨大。在分析学前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变动趋势与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学龄人口变动看未来山东省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山东省学龄人口的变动趋势作了预测,同时对未来山东省中小学的教师需求量进行了测算,据此,对未来山东省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规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人口发展的状况。教育事业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在社会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口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学龄人口的数量,决定了教育规模的最大限度。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其基础教育规模的大小与相应的学龄人口的数量是一致的。因此,人口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学龄人口的发展变化,对教育规模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今后十五年中,我省面临着逐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宏伟任务,它直接涉及到相应阶段学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发展变化,本文拟依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精神,分析今后十五年我省学龄人口的发展变化对中小学教育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学龄人口波动与基础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相继出现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生育高峰,学龄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波动曾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教育师资、经费等资源短缺问题频频产生,严重干扰了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每年有2000 万左右的出生人口,基础教育仍面临十分庞大的学龄人口基数,同时,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的本身基础和人口出生波动情形不尽相同,对学龄人口进行超前预测,对各地区合理规划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运用《1991~1994 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1990 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建立人口仿真模型,对1995 年至2010 年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并阐述未来二十多年学龄人口波动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针对地区不平衡性,特殊区域差异,着重讨论各地区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配备和经费供需矛盾两个重要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发展规模的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对不同夫妇的婚配概率和堆积释放生育估计的基础上,从全国、城镇、农村三个维度,对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的受教育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受教育人口的规模有所增长,但长期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学龄前儿童在2017年达到峰值,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龄人口经过不同的波动轨迹在2020—2036年间逐类达到高峰后转为下降;城镇在波动中增长,农村则单边下降;全国受教育人口的变动态势,主要受城镇受教育人口变动的影响;要特别关注城乡学龄人口的不同发展态势,为应对未来各级学龄人口变动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十三五"时期城镇学龄前儿童的快速增长,是制定"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历年人口、教育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变化特征及其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20—2050年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高峰已过,但2011—2017年的出生堆积使得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正迎来学位需求高峰;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在2020—2050年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到2035年后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只有当前五成左右的水平;当前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和规模增大,向城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集中趋势明显,2020—2050年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30年后学前教育在园人口和小学在学人口的城镇化率均超80%,初中在学人口城镇化率超90%,基础教育进入以城镇教育为主体的时代。基于此,建议建立学位需求的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建立人口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同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0.
到2030年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基于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部署,保障全纳、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是能否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基础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基础性事业,其发展过程也必然与人口变动紧密相连,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科学掌握人口变动规律对实现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国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落后,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学龄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升人口素质,建设县域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学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学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与学制和年龄相对应的“标准(或适龄)受教育年数”为基本参数,以受教育程度构成的年龄变化为依据考虑学龄段内的错龄上学,对学龄人口的分龄及整体平均受教育年数的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龄人口的分龄及整体平均受教育年数普遍提高,总体受教育程度高移化趋势显...  相似文献   

13.
对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历经数载的酝酿,已经真实而坚定地向我们走来.在人口分布占80%以上的农村地区,其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关系到整个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针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应该做到:编写教材,立足农村实际;改革教法,适应学生发展;培训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善硬件,提供课改条件;营造氛围,构建和谐课改.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施以后,南充市顺庆区相关部门按照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的要求,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教育调整和改革,打造了四川丘陵地区教育改革的成功样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顺庆区采取一系列举措,即"撤、改、建"并行,调整校点布局;"疏、送、引"同步,分流适龄学生;"选、留、转"并用,调整师资队伍;"移、存、废"并举,处理闲置资源。顺庆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调整与改革顺应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趋势,有效调节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尽可能地满足了本地群众的文化教育需求,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往返交通不便、寄宿生管理有待规范、基础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料遗失等等。可以采取开通特定时段公交路线、建立规范的寄宿生管理制度和建立乡村教育文化档案馆等办法,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调整与改革的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功能定位是对高中阶段学校进行规划与建设的前提。走向普及水平的高中教育意味着其是一种适龄人口都可以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大众的、基础的教育,它的性质和功能与精英性质的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单纯的升学或就业为中心的高中教育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更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突出基础教育的定位与公民培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影响的渐显、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力量的释放以及国外教育机构争夺生源的加剧,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生源竞争。生源危机这一外部环境的改变将影响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格局与发展方式,高职院校必须在实践中调整发展战略,着力于扭转高职院校的竞争劣势、明确类型定位与生源定位、寻求特色与差异化生存和关注学生发展与学习收获,方能在未来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7.
Since 1986 when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ratifie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Law, China's achievement of nine-year compulsory basic education for its huge school-age population has been rapid and successful. However, the rate of achievement has grown unevenly across the country, reflecting the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more prosperous Eastern coastal China and poor Western and rural areas. As quantitative targets were gained for most of the country, attention turned to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gap between the more advanced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 Shortage of resources fo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poorest areas l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eek assistance from international donors, including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joint European Union-China project undertake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ulsory nine-year education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reducing poverty in one of the poorest Western provinces, Gansu. It outlines the policy context and summarises the project's organisation,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It identifies the main issues that arose during its implementation and examines the inter-cultural dimension of collaborative work on this project.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乡村建设运动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把教育作为起点,把教育作为改良乡村最重要的途径,特别将学龄儿童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当时的青岛市政府以财政为基础,施行强制义务教育、"二部制"班级编制、"小先生制"等,在各乡区建设办事处的努力下,青岛乡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陕西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2000—2020年间的变化为单峰曲线,2008年为高峰,人口为403.35万人。预测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为120万人,毛入学率约30%。"十一五"期间规模扩大新增配套办学条件需经费73亿元,其中民办高校需16亿元。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在总量上可满足发展的需要,但在结构上需要调整,在质量方面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职教院校正面临严重的生源枯竭危机,其主要原因包括适龄入学人口减少、职教性价比下滑、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和职教实效性低。职教院校要实施社会型职教的办学方针,实现校园型职教向社会型职教模式的转变,拓展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进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