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秦汉唐文化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秦汉唐文化的开放性王双怀周秦汉唐文化有许多特点,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对自身文化的传播。大家知道,周文化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代表性文化。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周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发展的自觉设计张岱年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上古时期以至中古,各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而各具特色。自16世纪以后,西方社会突破了封建等级制的束缚,率先进入近代文明时期,而中国仍在原来轨道上徘徊。到18世纪,西方列强东侵,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压之下,中...  相似文献   

3.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张岱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之根,认识民族之根是民族团结进步、兴旺发达的基础。每一个民族之根都有其复杂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传统之一(另三个是印度、阿拉伯与西方),在历史上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4.
巴文化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川西地区的考古发现,对早期巴文化遗存遗物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文化应该起源于鄂西地区,然后溯江西上进入到川西平原。  相似文献   

5.
一长期以来,先秦时期的中国一直被认为从来就是政治统一体,对“中国文明”这一”文化单一体”无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由不同民族地区形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研究作为统一概念的中国文明时,也应该理解其统合对象的文化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考察其统合到“中国文明”的过程。近来许多考古发掘成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研究中国文化多元性和起源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关于新石器文化,考古成果已否定了以往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影响了周边文化,周边文化才形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应德国考古学家吴海博先生和王睦女士之邀,我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塔拉副教授,于1996年3月访问了德国。回国之后,友人相问:“你在德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深有感触地回答:“是德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向往。”仅从我们往返于北京和法兰克福的巨型飞机上看,每次都有500多位乘客,其中多半是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德国人,他们多是旅游者、留学生,以及商企界人士。仅此,即可略知中德交往之密切。在德国,我们与许多文物考古、博物馆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发现有不少德国学者能讲汉语,并且给自己起了一个有意思的中文名字。每当谈起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宗白华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优秀的编辑,给我们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人格建树,令人敬佩不已。他文化视野宽广,学贯中西,识见卓越,人格境界高迈,终生著述颇丰。其重要原因主要在于他能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大转折点上,将西方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派文化的科学思辨精神和浪漫气质,与中国传统的诗学智慧和生存思悟巧妙地融合起来,对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自我开掘。毫不庸言,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细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东部的黄河上游,与陕西、内蒙古、甘肃交界,现有人口约sic万。除汉族外,回族占三分之一左右,另有满、蒙古、东乡等对个兄弟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宁夏区域文化在中国各省区市中具有突出而显明的特色。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载,早在史前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宁夏就有人类在生息繁衍。宁夏灵武县境内闻名于世的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3万年左右。六、七千至四千年前,宁夏北部的黄河冲击平原和水草丰盛的适牧草原上就居住着以畜牧业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童恩正最近40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仅就铜器时代而言,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出土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初这一时期之内西南土著民族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期酝酿 ,由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金沙江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凉山州博物馆联合主持策划的《金沙江文化研究》专辑 ,将于 2 0 0 2年由《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编辑出版。专辑将以强大的专家学者阵容和丰富翔实的考古、历史、民族、生态资料 ,从崭新的视角切入 ,第一次正式将“金沙江文化”这一全新理念推向学术理论界和社会各界。金沙江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 ,它的定位基础在于历史上活动在金沙江流域的各个族群、政治实体和文化单位 ,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往还。由于金沙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国西部众…  相似文献   

11.
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是康巴的世居民族之一。纳西文化进入康巴后,对康巴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已成为康巴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所兼容的纳西文化突出表现在语言文字及生活习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3.
Fourteen Landing Zones: Approaches to Vietnam War Literature. Philip K. Jason, editor From Hanoi to Hollywood: The Vietnam War in American Film. Linda Ditmar and Gene Michaud, editors America Rediscovered: Critical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Film of the Vietnam War. Ed. Owen W. Gilrnan, Jr. and Lorrie Smith  相似文献   

14.
徐金星 《寻根》2004,(5):4-8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沙旭升先生都曾谈到,有开封禹王台所存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郑州、开封在内.  相似文献   

15.
卢军 《寻根》2004,(3):31-35
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信仰过原始宗教,或长或短有其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的历史。先民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在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便产生了“祀神驱鬼”的“祭仪”,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巫”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使神灵附体,替鬼说话  相似文献   

16.
游修龄 《寻根》2005,(1):119-123
麋鹿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单称鹿,甲骨文的鹿字,即是麋鹿的象形描绘,突出雄麋的一对大的分叉之角、引人注目的大眼睛和四条善奔跑的腿。现在楷书的鹿字,其上部的“广”,看不出是麋鹿角的变形,下部的“比”还可以理解是四条腿的变形,中间是单侧大眼睛的象形,总的看,还可以使人联想到它与甲骨文的鹿字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古籍中的单词鹿虽即麋,但麋字出现以后,单独的鹿,既可指麋,也可指其他的鹿。  相似文献   

17.
Cultural development generally relies on two important factors. One is the in- ternal factor based on living needs. In order to meet various needs for life, human beings make creations and inventions with various methods, which drives the devel- opment of culture. The other is the external facto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which prompts human beings to take new approache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two Factors have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8.
19.
Culture Wars     
Abstract

In Revel, Riot and Rebellion, David Underdown reasser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s of social change, revolution and puritanism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Regional cultures provided the framework through which the fracturing of England into opposing societies, cultures and, ultimately, armies could be explained. The book contributed to a re-thinking of puritanism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If the intensity of puritan feeling helps to explain the division of England, so also does the strength of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ed Church identified by recent research. Further micro-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loc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flict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ivil War.  相似文献   

20.
命名、中国女性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寻根》2005,(6):36-41
张天翼先生有一则小小的寓言曰:一条心地很好的蛇抓到一只麻雀,想要把她一口吞掉,于心又不忍。于是把她盘得紧紧的,谆谆善诱地劝她服从命运,还劝她拿出牺牲精神来献身于他。讲完之后,才客客气气要动手吞吃,并且说:“你看,我不像别的蛇那样不讲理,我和他们是毫无共同之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