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晚清的史学翻译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历时半个多世纪。初传时期的西方史学翻译,主要以传教士报刊为依托。尔后,维新派与革命派为各自诉求,也创办大量报刊杂志,介绍西方的史学知识,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汪帅东 《兰台世界》2017,(3):106-109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晚清翻译文学应以外国小说翻译最为繁荣,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受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影响,活跃于清末的日本文学译才在文本选择、译文体制、译语文体与翻译方法等方面既有沿袭,亦有突破,充分体现出中国翻译文学近代化过程中的诸种特性。  相似文献   

3.
罗雪 《大观周刊》2011,(18):53-53
随着20世纪中叶翻译对等论的传入,西方各大译论也紧随其后“旅居”中国。《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接受史》一书对其在中国的接受做出批判性的全面研究,分析其在“中国化”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迹”,并为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静 《兰台世界》2015,(5):146-147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晚清的通俗文学期刊无论从自觉的翻译意识,还是从翻译的数量来看,它们都为中国对外国文学的"拿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可以说,晚清通俗文学期刊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是功绩卓著并产生了相当影响的,其在翻译史上应该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9):26-30
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9.
晚清翻译文学的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理论建设。除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理论之外,一些译家在序跋、评语、随感和其他论述中,也开始注意介绍欧美小说家及其作品。但到辛亥革命时期为止,还没有一本较系统介绍西方文学的专著问世。近代翻译史上这一空白,由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填补了  相似文献   

10.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一书作者通过理论努力与实践探索,既弥补了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也对长期以来制约翻译发展的译者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改造与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既完善了翻译者的自身人格,也融通了文化,锤炼了翻译艺术,回归了传统的文化视角.本文通过探讨翻译行为批评的基本观点,为有效破解我国翻译创新发展的困局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舒高第是清政府的官方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为著名的科技翻译家。本文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基线,探析了舒高第在西方科技翻译方面的成就,指出了他对中国近代军事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我读过中国出版的以翻译学命名的三本书籍:一本是张振玉《翻译学概论》(1992),它主要讲了中国佛经,明清及清末民初之翻译及译论,比较粗略,未涉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最繁荣而引人注目的成就;另一本是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1998),其特点是以哲学观点探讨翻译学的两论问题,研究比较深入;第三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9月出版的谭载喜《翻译学》,它不仅是该书作近二十年来对中西翻译史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的结晶,同时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译学研究成就的总结。可以说,它既总结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又为新世纪我国译学建设提供了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专。  相似文献   

13.
华蘅芳作为晚清著名的数学家、翻译家,对晚清数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侧重于其翻译活动的研究,以突出其翻译之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经贸活动的增多,广告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译界人士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广告翻译进行指导,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文借鉴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的翻译观,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并提出了若干广告翻译方法,旨在从一个较新的角度阐释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翻译文学盛行,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受晚清占主流地位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对"儿童"的错误理解,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翻译社会学,是建构主义译学思想下社会视角出发研究翻译的新领域。胡牧新著《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以译本世界为中心,以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翻译活动是社会各种张力之下的实践活动。本文就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王甜 《大观周刊》2011,(29):34-34
1、理论综述 《译学辞典》对翻译美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岂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析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海书馆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人创办于1843年,也是上海最早一家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后期的翻译活动既为晚清西学东渐发挥出其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为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