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家。他一生爱好诗歌、戏剧文学,将几乎全部翻译精力都用在了莎氏戏剧的翻译上。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30余部莎氏戏剧作品,完成了中国翻译界百年来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莎士比亚戏剧著名翻译家、诗人.朱生豪英文功底扎实深厚,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人,其译文质量出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业界所公认,译本后期影响深远,对造就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莎翁迷功不可没,被誉为中国前不见尝试者、后不见超越者的翻译莎翁戏剧之王和译界楷模.  相似文献   

3.
梅绍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英美文学学作品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早年毕于北京燕京大学,他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梅绍武在中国翻译界的特色就是对英美戏剧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理论作品研究.梅绍武喜欢用北京语句及语来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台词,非常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杨倩 《大观周刊》2011,(31):169-169,166
与剧作家的创作一样,戏剧翻译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舞台表演。本文运用目的论这一翻译理论探索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原则。以英若诚和霍华的《茶馆》英译为例,结合目的论和戏剧表演对戏剧语言的要求,本文提出戏剧翻译的三项原则:戏剧翻译口语化,动作化,和性格化。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翻译在中国翻译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风韵译"及"创作论"给当时的翻译界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翻译作品不但包含外来文化的营养,而且还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焦菊隐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艺术家,还是位多产的翻译家,尤其是在外国戏剧翻译方面建树卓著,堪称翻译大师。本文着重归纳焦菊隐先生的翻译成就,并概括其翻译思想,以期对文学翻译或剧本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欧美留学多年,为方便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不断进行翻译实践,并积累了深厚的翻译思想理论。他将哲学与翻译相结合,用哲学立场解释翻译问题,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先生是新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学翻译家。本文梳理了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成就,以及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翻译思想,阐释了其为新中国英国诗歌汉译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1995年开始,以色列希伯莱文学翻译研究所将于每年春季在耶路撒冷对新出版的希伯莱文学的诗歌、小说、戏剧和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颁发最佳翻译奖。鉴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希伯莱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一些以色列作品已在中国出版,为此,1995年翻译奖确定为中文翻译奖。入选要求是:自1993年1月1日以来出版的书刊或发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在散文和文化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译作颇丰,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梁实秋翻译了莎士比亚300多万字的全部戏剧作品,其坚持的"信、顺"翻译理念,是中国翻译历史上一座不可遗忘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正>苦难是文学的影子,苦难压不倒文学,反而会成为文学的营养,很多文学巨匠的成就与其生活的苦难密不可分。在抗战期间,在中华民族最苦难的日子里。一位翻译家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过人的毅力与执著,翻译出了32个莎士比亚戏剧作品[1]278。他是天才的翻译家,他被中国翻译家协会尊为"译界楷模",他一生淡泊名利四处漂泊,他是将莎士比亚作品引入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翻译事业进程中的里程碑──《中国翻译词典》读后林穗芳中国译协林煌天主编E中国翻译词典》最近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读后深感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融知识性、学术世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优秀翻译工具书,值得向翻译界同行和广大读者推荐。一本书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文...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后,中国翻译界在介绍国外作品的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和方法的对立,并进而引发了对于翻译理论的第一次大讨论。其中以鲁迅和梁实秋对于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社会功能以及翻译方法的论战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翻译界有着不同的翻译标准,近代以来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再到直译、意译标准,从钱钟书的神似说到傅雷的化境说等,人们对翻译标准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但是从近现代翻译标准的发展过程来看,郭沫若的翻译标准起着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9.
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因主演百老汇名剧《西贡小姐》而成为西方戏剧界的明星。《亚洲周刊》称,“由于他的表演,百老汇舞台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美国戏剧》则说.“美国应该承认更多像王洛勇这样的亚裔演员,从他身上可以预见中国演员、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20.
杨益宪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他的译作准确、生动、质量高,在中外翻译界创造了奇迹。他将古典文学原汁原味地介绍到国外,并有着独特的语言翻译特点与形式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