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建忠 《考试周刊》2012,(79):67-6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从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生成中进行有效教学。本文试着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解读数学“生成性教学”的一般策略,生成,需精心预设;生成,需尊重学生的发言;生成,需机智把握契机,适时调整,以学定教;生成,需讲究策略,时而放大,时而缩小,时而引申,时而搁置;生成,还需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2.
李梅芳 《教师》2011,(20):44-44
"动态生成"是针对传统教学中静态的固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试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解读数学"生成性教学":生成,需精心预设;生成,需尊重学生的发言;生成,需机智把握契机,适时调整,以学定教;生成,需讲究策略;生成,还需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学主体即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个维度,基于反思是教育主体专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反思所关联的主要内容以及反思的基本程序与运行方式三个层面解读教育主体为何反思、反思什么以及怎样反思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是当代西方哲学在对个人主体性弊端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范畴,主体间性作为一种新的人的生存方式和人学理念的世界观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影响。从主体间性的视角解读新课程,主体间性的生成和彰显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这一理念体现在新课程的目标观、内容观和过程观之中。  相似文献   

5.
贾雪梅 《学周刊C版》2014,(3):187-187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落实,主体的能力只要在活动中才能生成。具体说来,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习目标自主确定;二是阅读体验自主生成;三是学习方法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正逐步从外界导向回归到主体自觉践行上,在"新课标"倡导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观下,正确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备能力.结合个案教师对"三视图"教学中的课堂生成资源的反思性实践研究表明:数学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路径有:提高捕捉与反思课堂生成资源的意识;依托教师专业标准反思并明确问题;在反思性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重构课堂,有效运用预设性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文本解读的主体,必须走向文本解读的前台。我们可以从学生主体发展的迫切需要来理解其必要性,从学生心智发育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其可能性。从深化课程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其必然性,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层面来思考其可操作性,从而把文本解读的视角重心从教师方面转移到学生身上,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已成为思考大数据政治及政治信仰的新视角。大数据政治重塑传统政治的结构功能、组织形态和运行机理,推动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生成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形成数据驱动式政治信仰认同模式。一方面,大学生凭借大数据技术,极力推崇政治信仰的主体数据化向度和价值数据化向度,沿着认知的数理逻辑、评判的价值逻辑和行动的建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大学生不断将现实生活编码,并将其转置为政治信仰的可视化场景,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动力。文章基于大学生需求、代际差异及算法民主,构建数据化生产机制、网络化传播机制及程式化反馈机制,创新政治信仰生成链条。  相似文献   

9.
段德智教授在其大作《主体生成论》中所讨论的"主体生成"充满了近代以来日益彰显的主体文化问题意识。中西文化的理论大视野中有八个层面,即"从基质到主体"、"主体与客体"、"从单数主体到复数主体"、"主体结构与主体生成"、"主体与自我"、"发生与逻辑"、"本性与习性"和"从横向反思到纵向反思",以此为参照对主体的纵向发生和横向结构作较为深入、较为系统的考察,论证和强调主体生成研究的基本可能在于:主体是作为意识的主体,生成是以缘起方式进行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董仁禧 《学周刊C版》2019,(18):101-102
体验数据的随机性是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据随机性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薄弱。我们可以从巧妙预设、巧用生成;激活经验,解读谚语;开展游戏,玩中体验;方案设计,解决问题这四个方面有意识地选取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将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中的事件发生随机体验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吴揽月 《考试周刊》2012,(28):50-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基于新课程阅读理念背景,反思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误区;力图寻求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新思路,努力构建"生成性状态"的语文课堂。一、"文本解读"新解洪镇涛先生认为:"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是针对传统教学中静态的固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试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解读数学生成性教学:生成,需精心预设;生成,需尊重学生的发言;生成,需机智把握契机,适时调整,以学定教;生成,需讲究策略;生成,还需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13.
职业素养是学生在职业情境下通过能动的实践性参与和反思活动生成的特殊身心结构。其生成的关键要素包括主体能动的学生、一定的职业情境及实践性参与和反思。当前职业院校中"学校本位"的素养教育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彰显、职业情境的供给及学生参与和反思的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因而,职业素养培育整体上需要从"学校本位"转为"基于职业"。具体路径为:赋予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校企合作,创设干预性职业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性参与后的结构化反思,以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从零散的单位素养深化为结构化的职业活动素养。  相似文献   

14.
批判与反思: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教育学是在西方影响非常大的学术流派,它强调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解放和批判精神的确立。本文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师角色,把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解当今教师角色发展的出发点。从参与和关注教育改革、建构知识对话和课堂交往、立足和提升职后的培训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的做法和效果,我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一、解读课标,吃透课标许多教师在从教多年的时间里,对教学大纲的双基教学耳熟能详。但课改10年了,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对课标的解读又达到了什么程度?经历了10年,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运用课程标准来引领、指导教学工作实践的?从《大  相似文献   

16.
陈亮 《中学教育》2016,(4):64-70
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文章以学生学习品质和大数据思维的概念为切入点,论述了大数据思维对于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目标、手段和内容的重要价值;并进一步阐述了大数据思维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综合发展、创造和反思批判等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认为可以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学生学习品质数据监测系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建立学习共同体并定制个性化学习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式,从而为教育者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郭荣琴 《快乐阅读》2011,(25):131-133
小语教材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立足之本,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资源。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教材存在不少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我们要理性地解读文本,从文本本身出发,尊重作者其创作意图;要个性地解读文本,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感受儿童之感受,保护自由真心;要人性地解读文本,从生活出发,辩证地看待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真谛,坚信真理。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已在众多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未来大数据技术必将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带来新思路。为更好地迎接大数据技术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以及教师自身应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培训模式、强化自身信息化素养,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智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其保持清醒的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项目的本质是以数据为依托,加强学校过程性管理的实践研究,体现着“循证改进”。当前学校层面数据驱动项目的典型问题有:数据来源主要是学业,侧重结果判断;数据分析与解读的核心要素把握不足;数据驱动项目成为孤立项目。针对这些问题,数据驱动项目要关注四个核心要点:数据获取要从单一孤立走向全面系统;数据分析要从结果描述走向机制分析;数据解读要从数据表象走向教育内涵;数据运用要从单点改进走向综合整治。根据学校已有基础条件和数据支持情况,可将数据驱动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专题式、整合式、全程式。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阶升级完善。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的困境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面临更大挑战.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的主要困境,包括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信息污染屡禁不止、主体价值迷失普遍存在、信息不公持续扩大等方面.从技术根源、社会根源和主体根源分析信息伦理的成因,认为要从明确信息伦理原则、加强社会监管、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等方面消解信息伦理之困.分析信息伦理困境的深层根源,寻求消解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困境之道,以推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