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当成废物,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将其变废为宝.本文介绍它在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茭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茭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  相似文献   

2.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被人们当做废物 ,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以变废为宝 .下面是其中的几个应用 .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图 1如图 1所示 ,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 ,手持弹簧秤上端 ,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 ,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 .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 2所示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图 2玻璃板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  相似文献   

3.
九、力学实验(七) 28.斜面实验 实验用具与材料; 光滑的木板或玻璃板、表面光滑的重物、弹簧秤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用弹簧秤称一称重物的重量;②用弹簧秤钩住重物向上提起一定的高度,注意弹簧秤的读数;③把重物放在用光滑的木板做成的斜面上,用弹簧秤钩住重物沿斜面向上拉一定的高度,注意观察弹簧秤的读数;④变换斜面的坡度,按步骤③重复做几次,注意弹簧秤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中演示超重失重一般是用手提着挂重物的弹簧秤,先读出弹簧秤的读数,然后使它加速上升及下降,在加速上升过程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大于物体的重量即超重;在加速下降过程中读出弹簧称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量即失重。现有的“超重失重演示器”也是使用弹簧秤的,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需要在弹簧秤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读数,  相似文献   

5.
小实验科学     
五、水的浮力 (一) 准备工作:一盆水,一个弹簧秤,一个较大的带盖玻璃空瓶,瓶口系好绳子,红蓝铅笔。实验过程,1.用弹簧秤称一下空瓶,观察弹簧秤读数,并用红笔做个记号。 2.用弹簧秤在水中称一下空瓶,注意将瓶全部浸  相似文献   

6.
邹晓俊 《物理教师》2002,23(2):34-34,63
从高中物理 (乙种本 )上册第八章练习三开始 ,以后多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都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图 1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 (如图 1 )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用手向上拉橡皮筋 ,拉动玻璃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动手试一试 ,并解释为什么 ?我按照练习题介绍的方法做了该实验 ,只是将橡皮筋换成弹簧秤 ,发现效果十分明显 ,玻璃板接触水面后 ,在向上被拉离水面前 ,弹簧秤的读数有时竟可超过玻璃板重力的两倍以上 ,增加的拉力值最大时相当于在玻璃板下吸附起了 3mm厚的水层 !照教学参考书上…  相似文献   

7.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2.学生动手实验,用细线吊重锤,先匀速上提,线不断,后加速上提,细线断。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问题提出1.通过实验直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掌握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问题一:如何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请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实验1]学生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学生用弹簧秤钩住钩码,钩码静止或将钩码缓慢上提,请学生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并…  相似文献   

8.
叶治康 《物理教师》2004,25(10):11-11,13
笔者认为中学教材[1] 中“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 ,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斥力减小得快”的观点不全面 ,因为“随着r的增大 ,斥力不一定比引力减少得快” ;同时也认为《热学教程》[2 ] 中“又因s>t,故排斥力随距离增加而减少得比吸引力快 .”的推理不严谨 ,因为“s >t的条件不能决定斥力与引力随r变化的快慢” ;现讨论于下 .1 研究教材图 1中学物理教材指出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 ,斥力减小得快 .如图 1所示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 ,引力等…  相似文献   

9.
一、传统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传统的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方法就是在弹簧秤下挂一个勾码,在静止时读出读数,然后用手提着弹簧秤加速向上运动,会看到弹簧秤的读数变大,即为超重;加速向下运动,会看到弹簧秤的读数变小,即为失重(中师物理教材采用此一方法)。这一演示方法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弹簧秤较小,可见度差;二是弹簧秤是运动的,指针一闪而过,学生不容易看清读数,等弹簧秤静止下来,指针也回到原位,这不利于学生对超重失重的理解(也许由于上述原因,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干脆省略了此演示实验)。二、原因分析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发现,该实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两位同学在一只弹簧的两端分别用5牛的拉力拉弹簧(不计弹簧秤重),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围绕上述问题,几位同学争论不休.刘杰弹簧秤的读数为零.理由是弹簧秤的读数应该等于其两端受到的力的合力,而弹簧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合力为零.张磊弹簧秤的读数应等于其两端所受力之和,即10牛.周毅我认为弹簧秤的读数应该是5牛,但讲不出道理来.有的同学认为刘杰说得对,部分同学赞同张磊的认识,还有的同学与周毅一样,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李明大家别争论了,还是找老师仲裁吧!王老师听了各位同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一、解读误差: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数、作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在实验中拉细绳时必须保持弹簧秤与板面平行,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对刻度,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准确,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不能太大或太小,要按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是正常的,不能用数据拼减来追求实验完美,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  相似文献   

12.
题:由铜、铝、铁制成的三个实心金属球,被细线拴好,分别挂在三只弹簧秤下,将三个金属球都浸没于水中,此时三只弹簧种的示数相同,现将三个金属球提出水面,则: (A)拉着铜球的弹簧秤的示数最大。 (B)拉着铁球的弹簧秤的示数最大。 (C)拉着铝球的弹簧秤的示数最大。 (D)三者一样大。 [分析]:这个题目,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平常这类习题或者已知它们的质量,或者已知体积,只要动笔一算,将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用弹簧秤、带钩的金属圆柱和装水量筒研究浮力的规律。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圆柱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金属圆柱全部浸入或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均可)两次重量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金属圆柱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的刻度数就是它排开的水的重量,比较实验结果即可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14.
几经修改的高中物理教材,始终沿用两只弹簧秤做力的合成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和使用一只弹簧秤做实验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1.两只弹簧秤的机械性能不可能完全一致,增大了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 2.测量时既要注意结点的位置重合,又要读较难稳定的两只弹簧秤的读数,这不仅增大了实验难度,而且增大了读数的偶然误差。 3.实验分组数低。改用一只弹簧秤做实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分析弹簧秤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读数是非常容易的,然而当弹簧秤两端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读数是多少呢?本文将从理论上进行较详分析。大家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秤的弹力P与弹性形变x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如图1所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秤上读数由  相似文献   

16.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重15.6牛顿,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3.6牛顿,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牛顿,如果铁块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弹簧秤的读数为牛顿。(92年广西)2.如图6-1所示,有一个悬浮在液体内部的正方体,如果正方体的边长和上表面距水面的深度均为L,液体的密度为ρ,则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90年四川省)3.水上浮着一个物体,露出水面和浸在水里的体积之比是2:3,则此物体与水的密度之比是;当物体浮在另一种液面上时,露出液面和浸在液体内的体积之比是…  相似文献   

17.
将两块干净的平玻璃叠放在一起,若夹层有少许水,分开它们将会非常困难.有时,双手用尽力气,手指被玻璃板锋利的边缘搁的刺痛,两玻璃板却还"依然如故",大有"永不分离"之势.对该现象,多数资料和大部分教师给出的解释为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的引力在起作用,与大气压没有丝毫关系.并且,总是拿另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将玻璃板从水面上提起时,需要的力比玻璃板的重力大为例来进行比对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233页有这样一道题:取两块平板玻璃,用手指将它们紧捏在一起,会从玻璃上看到许多彩色条纹;改变手指用力的大小,花纹的形状和颜色也随着改变,做这个实验,并解释看到的现象。 理论上认为,捏紧的玻璃片间有一个很薄的空气隙,与空气隙接触的两璃面反射的光形  相似文献   

19.
题目 弹簧秤下端通过细线系一物体,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里时,弹簧秤的读数为3.6牛;当物体15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4牛,求该物体的密度(g取10牛/千克).这是广东省1999年中考物理试题的第36题,这道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有弹簧秤测力、二力平衡、密度、浮力等,其中还要用到列方程等数学知识.下面介绍这道题的五种解法.解法一(标准答案)当物体浸没在水里时F+F浮=G,F+ρ水gV=ρ物gV.3.6牛+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V=ρ物×10牛/千克×V.①当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相似文献   

20.
用气体定律实验器(高中物理第一册263页图7所示装置)来验证玻意耳—马略特定律,为了减少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实验时,要用弹簧秤钩住框架上的钩竖直向上拉,使活塞受到的力通过其轴线。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真正的“竖直”。在用手钩住弹簧秤上端的圆环向上拉时,手难免要前后、左右、上下的摆动,致使弹簧秤的指针上下移动。因为对弹簧秤的示数和注射器外壁上的刻度值只能是一个一个地观察,所以,每拉到一定高度时弹簧秤的读数和空气柱长度的读数很难做到是一组对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