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论述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时候,阐述了他的循环经济思想,即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循环经济产生的必然,科技进步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循环经济仍有指导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突出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袁野 《华章》2013,(27)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     
《中国职工教育》2010,(4):13-13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实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对资源和环境的研究从来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循环经济的推广没有比融入市场体系更为有效的方式。作为旨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矛盾的循环经济,实质上是在改变原有的生产函数,而技术创新本身就是导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通过对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追溯和2000年-2007年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相关指标的计量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明了技术创新可以并应当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基础上的新学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还需要通过完备的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模式,来引导、规范企业及经济主体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从而形成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闲环式流程,从上世纪90年代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方式,是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根据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思想,结合本地资源情况,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ADC发泡剂生产中副产的粗十水碱的资源化绿色利用途径,并以其为原料制备得符合工业品要求的一水碱、重碱及过碳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循环使用或深度加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机制问题.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应该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0.
煤炭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但由于煤炭企业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所以煤炭生产、加工与利用不但效益低下,而且还造成惊人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本文从我国煤炭企业生产现状入手,利用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对宏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对民营煤炭企业如何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态化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丽霞 《培训与研究》2007,24(5):61-63,6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集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模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系统客观规律,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化战略和政策的主流和共识。以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化选择,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构建理论、法制、思想、政策、制度、道德诸方面的支持和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资源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民族地区资源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出发,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资源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并指出民族地区只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经济和资源的良性耦合,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最大限度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这一思想来源于人们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资源绝对稀缺论,他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与自然资源的非指数平稳增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人口数量或迟或早将超过自然资源所承受的水平。这种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报酬递减,其结果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将很快被人类所占据、所利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则提出了资源相对稀缺论,否认自然资源经济利用的绝对极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十分清晰的阐述了循环经济思想,提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机制,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减少工业和生活废物、提高生产资料使用率的有效手段.马克思对循环经济思想的论述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具有深刻性,对我们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宏春2005年6月23日在“人民网”上撰文指出,循环经济的术语虽然近年来才进入中央决策层视野,但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古今中外皆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政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资源环境压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因为,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中均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于我国先秦的天人思想,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与环境法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中,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循环经济正式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根据生态科学原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谈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是对生态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绿色消费等一切有利于环境、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活动“低消耗、高效益、低排放”理论和技术的集成和重组,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实践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未来大学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面向循环经济的。关于“绿色大学”的概念,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