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我理解     
“理解万岁广自从老山前线的将士喊出这一心声;多少人亦有同感,心与心的呼应,便在这四个字中得到了升华。 然而,人人都用这个词,说滥了,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风采。有人玩弄权术,却要别人“理解”他具有“竞争意识”;有人懦弱胆小,也要别人“理解”他“老实”、“持重”。 “理解万岁”实际上已被站污了许多次,人活着当然要有人理解,否则便如在荒漠中独行,无依无靠,无担无助。可是,总把别人的理解作为做事的前提,未免自作多情,有失偏颇。依我看,自我理解,便是很可贵的一笔财已 自己想干什么,只要权衡得失,觉得是对的,为…  相似文献   

2.
“有人在家里私藏了枪支!”、“道上有几个伙计屁股上都别把抢,可霸道了!”、“好像专门有人往万州卖枪!”……2004年入夏,关于“手枪”传闻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一伙社会青年持有枪支,重庆万州区公安局局长邓绪学急了。于是,他召集了仅有5人参加的秘密会议;一次神秘的全城寻枪行动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多数成年人的记忆里.童话几乎等同于安徒生和格林;在中国,凡出版过儿童读物的出版社,都出版过“安徒生童话”。他的作品在世界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在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每天都有人读他的童话;而在一年中某一天,人们会想起这个制造童话的人。  相似文献   

4.
追求特色     
什么是特色?我就是特色。有人说我虚伪,也有人说我实在;有人说我软弱,也有人说我坚强;有人说我圆滑,也有人说我固执。你可以喜欢我,也允许讨厌我。因为我的“基因”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你和他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食疗第一人”、“京城最贵的中医”张悟本在媒体亮相迅速蹿红没多久,又被质疑的媒体捅破了“神话”,露出的真相很是不堪。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上市6个月,销量达到300万册;他的“挂号费”高达2000元,据称预约号已排到了2012年;甚至有人把绿豆等杂粮价格一路疯涨,也归结于他那用绿豆等杂粮养生的观念快速在社会中流行之故。  相似文献   

6.
央视年头大戏《天下粮仓》,冷冷热热总算播完了。记得刚“隆重推出”不久,就有观众批评它枝节繁杂,血腥味重,而导演吴子牛却不认帐,说这是要表现“为天地主心”的大主题,并断定观众日后终归会明白,“电视剧就该这么拍的”,一副信心十足,不足为外人道的样子。但结果却并不怎么美妙,收视率竟真的是一路“高开低走”,越往后越下滑,到收场时几乎是悄无声息了,而且日后也未必有人会记起。看来,观众到底都没能弄明白这拍法,并为这天大的主题所感动;也许电视剧原来就不该这么拍?拍得让人看不懂看不顺?比如,“三突击”“高大全”…  相似文献   

7.
李泽厚成名于1950年代,却在1979年到1989年之间,成为“我们时代最灵敏的思考”;在“读朦胧诗和李泽厚长大的一代”中,是新启蒙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有人说他要做柏拉图笔下的“哲学王”,也有人说他想做书斋里的革命,无论如何,他是在那个集体癫狂、思想禁锢的“革”年代里,仍然保持着清醒思考的知识分子之一,是一个在众人失语、学术满目荒芜的年  相似文献   

8.
说起记者的职业操守,在十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一直在琢磨:记者的品格像什么?换言之,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有人说,记者像蜜蜂,像猎手;有人说,记者像矿工,像厨师;也有人说,记者像社会活动家,甚至给记者戴上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当然,也有人说记者像“嘉宾”,整天赶场子、端杯子、拎袋子、抄稿子,忙于应酬;记者像“秘书”,满足于听汇报、抄材料,做官样文章;记者像“小贩”,凭道听途说,靠捕风捉影,不做实地调查,甘愿充当“二传手”。笔者以为,上述比喻无论是褒还是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宗禾 《新闻世界》2005,(12):63-63
有人说,他有何炅的活泼,但从不幼稚;有程前的成熟,但从不呆板;有吴宗宪的幽默,但从不低级。他是个快乐的人,真实而不世俗,真诚而不做作,真心而不虚幻,他的生命因子充满了快乐。他的所有努力都围绕着“快乐”二字来进行,为的是带给观众快乐,也送给自己快乐。在他眼中,快乐就是爱。他毫不吝啬自己的爱,爱他人,也爱自己。他,名叫汪涵。  相似文献   

10.
当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写出好新闻,但又往往苦于好素材难得。到哪里去找呢?有人热衷于跑会议、跑政府“要”素材;有人寄希望于惊天动地的事情“等”素材;甚至有人不择手段地“造”素材;当然,还有人沉下心来在生活周边“挖”素材。  相似文献   

11.
何卫东 《中国档案》2004,(12):10-10
“你两个年幼,恐油滑人见了,便要哄诱你,或请你吃饭,或诱你赌博,或以心爱之物送你,或以美色诱你,一入他圈套,便吃他亏,不惟荡尽家业,且弄你成不得人。若有人这样哄你们,便想我的话来识破他;和你好是不好的意思,便远了他,拣着老成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  相似文献   

12.
对张作霖的评价,有人会说他好,认为他有才能、有魄力,为东北民众谋了很多福祉;也有人会说他坏,认为他凶狠残暴、狡诈阴险、穷兵黩武而使百姓生灵涂炭。尤其受影视剧“戏说”的影响,或把张作霖演义成一个身材矮小、满嘴“他妈拉巴子”的土匪形象,或是塑造成一个英俊潇洒、满腹韬略的大元帅形象,这些无不有些片面或偏激。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张作霖并非如此简单,是位  相似文献   

13.
郭显炜 《出版参考》2007,(7S):26-26
每个人都听过“哲学史”,面对哲学史,想必内心都是五味杂陈。有人觉得,这是吃饱没事干才值得关心的;也有人觉得,这不是普通人可以轻易碰触的。有人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初步了解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哲学科班生才需要研读的。甚至有人可能会认为,不管看得懂看不懂,也不管读得完读不完,唯有读过哲学史,人生才算是完整,才能称得上是高贵一族。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广播界常有人叹息广播处于“低谷”,在多种新闻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受人重视,越办越没劲,以致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5.
侯宜中最近的身份比较多。有人叫他环保“深喉”,也有人叫他叛徒,在环保界他是多事的“大老虎”,但惟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当初的那个身份,仪征环保局书记。  相似文献   

16.
方仁 《传媒观察》2004,(9):16-18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媒体,自以为能做好媒体,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人做媒体栽了跟头翻了船。有人以为只要融到一大笔钱就能做好媒体,结局却是金银散尽,血本无归;有人以为只要拥有几个“大腕”就可以做好媒体,结局却是一番折腾之后各奔东西;有人以为只要胸有才华就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作秀,他们说自己确实需要温暖;有人说拥抱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习惯,他们说为的是打破陌生人的坚冰,寻找“健康的37度”。  相似文献   

18.
叶毅 《兰台内外》2006,(2):68-68
新的一年开始了。有人说:“我们又少了一年。”有人说:“我们又多了一年。”这就是生命的加减法。有人用的是减法思维,所以越减越少,使人的一生充满危机,充满压力:20岁的人,失去了童年;30岁的人,失去了浪漫;40岁的人,失去了青春;  相似文献   

19.
当城市报纸大战如火如荼之时,让我们把看惯了刀光剑影的眼睛移向农村吧,看看在“广阔天地”里,面向农民的报纸是否可以大有作为。农村报纸市场的容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农民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因而报纸市场极其有限;还有人认为虽然农民总体文化水平低,但其中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农民平均收入低,但先富起来的各种专业户绝不吝惜订报纸的那几个钱。虽然许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但留在村里搞种植、养殖的中青年人仍占大多数。其实劳动力转移越多,越有利于土地集中,越有…  相似文献   

20.
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场白:谁都知道,《档案法》规定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可《北京档案》改国际版本的首期,便刊登了马忠魁“属地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有人说这符合“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十六大精神;也有人讲这明明是和《档案法》唱反调;还有人告诉我,别理他,这是炒作。孰是孰非,阿昆才疏学浅,不敢问津。但却觉得这是值得一辩的新话题。为此特向热心读者征集“是分级管理好,还是属地管理好?”的稿件,拟从4月或者5月份开始辩论。当然,一季度的辩题还是“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