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高职专业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枢,但在专业规格、专产互动、人力资源匹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脱节错位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构建"一体两维深内涵"中高职专业衔接生态结构模型,提出中高职专业有效衔接的五条路径:专业规格上,建立职业教育类专业学位体系解决缺位问题;专业设置上,通过专产结构吻合度指数解决脱节问题;专业结构上,以专业人力资源预警机制与职业发展报告制度解决脱位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上,设计"$"型螺旋递进式人才培养目标解决移位问题;课程衔接上,引入"课相"理念解决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生成性目标"以及由来已久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在网络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这也深刻影响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在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目标,是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导向下,学习的"定向点"即为问题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均服务于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可以分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框架设计、问题表征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四个基本环节。与此对应,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包括问题情境材料、问题、知识库、背景材料、策略库、问题解决样例、案例库;非结构化资源包括博文、帖子、评论信息、状态记录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生成性目标"以及由来已久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在网络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这也深刻影响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在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目标,是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导向下,学习的"定向点"即为问题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均服务于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可以分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框架设计、问题表征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四个基本环节。与此对应,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包括问题情境材料、问题、知识库、背景材料、策略库、问题解决样例、案例库;非结构化资源包括博文、帖子、评论信息、状态记录等。  相似文献   

4.
孙宝洋 《快乐阅读》2011,(23):169-170
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效课堂则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的体现。如何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我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三个步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巧妙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5.
数学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是要让大多数学生可以解决,并从中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因此,问题设计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具体案例明确设计的问题,要敢于突破教材编排束缚;要突出数学核心概念;更要体现思维层次.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学生解疑搭桥铺路,落实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在对教学理念、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刻领悟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施教。要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以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问题;要分析学生学情,把握教学起点,以解决找准教学突破口的问题;分析提炼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以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分析教学条件,制定教学策略,以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做好评价设计,促进目标实现,以解决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地去思考、交流、探索、分享彼此的成果.在问题的导引下,以学生熟知的背景、知识为依托,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新知识的发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因此,"问题导学"  相似文献   

8.
本次实践教学观摩课以"急性左心衰病人的抢救护理"为载体,通过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学生能力分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严格地执行,以解决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将多项护理操作综合应用于抢救护理中;对比分析课堂所讲标准操作与临床实践是否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话理念支持下的新课程教学及其语文教学倡导的"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必须思考如何应对处理来自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是相对的,其应对处理:要依据教学经验积累、相关调研做出分析,把握个中差异;有赖于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通过特定程序为有效解决相应问题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对来自学生明显乃至纯粹的个别化问题,也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妥善处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提问在"求同存异"中趋于良性态势。  相似文献   

10.
"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全长与间距、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呼伦贝尔市第七届教学能手竞赛中,有六位教师执教该课,教师通过学生的手指数和空隙数让学生初步构建了"植树问题"的模型;再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规律,形成公式;最后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夯实"植树问题"的模型,成效明显。另外,通过变式问题的设计和三种植树方法地比较,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有效渗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建模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具体案例阐述"1+1问题解决学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展示",采用先学后教的原则,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教师通过对互动卡问题的整合进行展示设计(即二次备课);最后在展示课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生的疑惑,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逐步揭示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13.
"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问题解决的核心要义在于完善、成熟的制度设计。由于"异地高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制度"作为一个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导致"异地高考"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制度风险",本文基于对"制度风险"发生机制的揭示,结合具体实践提出相应规避机制以降低"制度风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以此尽大程度地发挥"异地高考"制度对问题解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方建珍 《考试周刊》2013,(14):68-69
在课堂教学中,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本文主要分析了"问题串"设计的现状、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从新课导入部分;范例讲解部分;结课部分;复习课这四个方面应用设计好的"问题串")。把设计"问题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最后谈了对设计"问题串"进行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寻找解决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掌握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下是笔者"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为问题情境、建模、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整个"测量·坊学·评估"复习教学中,教师通过"测量"的教学流程掌握学情,并基于此开展备课设计。然后,通过"坊学"流程构建复习学习场域,让学生在该场域解决"测量"流程所反映的学科学业的真实问题。最后,通过"评估"流程检验学生在"测量"流程中所反映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并以此设计班级和学生个人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是指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的能力把教科书中要教授的内容设计成方案,然后把设计好的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通过翻阅资料、自主创新去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导位置,老师的"教"放在了指导位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一)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更好地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18.
高考在物理学科中要求学生具备"五大能力",其中"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这一项要求,对学生的理科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学生的日常应考训练中,经常教育学生要能够将部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函数极值关系;数学中的图象法、极值法、解析函数等几种常见的数学方法。特别是用图象和函数的思想,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可使问题变得简明、直观。数学在物理学科上的应用常常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然而,在有些问题中,物理知识的合理应用也可以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就在处理物理题目中发现了一个几何问题,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成功地将该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纳曾说:"一个人往往通过直觉思维对一些问题获得解决……的确,直觉思维者甚至可以发明或发现分析家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我们发现,对某些需要借助辅助线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往往难以顺利、快速地找到解题途径,而少数直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提高我国职校计算机课堂效率为出发点,为实现Excel操作模块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就"任务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尝试着设计出内容精简、操作重点集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套教学任务,通过讲授和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其具体而全面的操作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达到活学活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