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李寒停 《钓鱼》2012,(11):8-9
所谓“公饵”,就是在钓鱼比赛中统一使用指定的饵料。“公饵”比赛,早在十多年前就在一些商业比赛中使用,规定必须使用提供商自己品牌的鱼饵。其实,谁都知道那是一种产品宣传的形式。而近几年国家赛事,特别是最高级别的三大总决赛也在实行“公饵”,对此,钓手们是褒贬不一。那么国家赛事为什么要用“公饵”,意义何在?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竞赛委员会郝卫东主任。  相似文献   

2.
认真、反复地读了《中国钓鱼》1996年第二期《走出台钓理论分析的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后,觉得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 一、台钓的基本钓法究竟是几饵落底?从《中国钓鱼》众多介绍台钓的文章中看到的都是一饵落底,一饵悬浮。况且,拙作《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一期)是“以调四目钓二目,一饵落底、一饵悬浮,浮漂变化相同目数为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没有排除两饵落底也属于台钓范畴。跟“误区”作者的看法相反,笔者全面  相似文献   

3.
初试拉饵     
刘冬 《钓鱼》2006,(8):21-21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钓了这么多年鱼还从未使用过拉饵,不是说没用拉饵来钓鱼,而是没有采用拉饵的方式钓鱼。像以前的“鲫鱼2000”、“九一八”等鱼饵我也用过不少,但都是将上述钓饵混入面粉中加水调制而成,再用搓饵的方式挂钩垂钓的。2004年《钓鱼》杂志第5期刊登了《悬坠钓操作图解》之如何调制商品饵(二)的文章,该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拉饵的调制方法,令我大开眼界。在此之前,拉饵在我的理解中完全是另外一种概念。在本地绝大多数钓鱼人都习惯用传统钓法,而且几乎没有钓赛,所以对悬坠钓法、拉饵等新鲜事物的认识十分有限,并且在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4.
程宁 《钓鱼》2004,(1):41-41
有钓友说:在《浮标篇》中做的有关浮标灵与钝的试验没有带饵,要是加上不同重量的饵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调七钓三,饵的重量被浮标平衡,另一种调五钓二,饵比较重落在水底,这时肯定是调七钓三灵”。他的这种说法我认为也对也不对,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看了《中国钓鱼》2007年第九期上刊登的《老贺头蟋蟀钓“厚子”》,用虫饵钓草鱼获奇效的文章,十多年来钓草鱼的经历,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回。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第四期的《中国钓鱼》上,有一篇由湖北刘悟钓友撰写的文章《土得掉渣的饵,沉甸甸的鱼》看了这篇文章及附图后,我认为刘钓友多年来不得其解的“水蚂虫”可能是“水虿”(chdi),为蜻蜓的幼虫。  相似文献   

7.
李洪生 《钓鱼》2006,(10):8-8
第六届“老鬼杯”钓鲤大奖赛上钓手使用公饵决赛,记者采访了参赛的部分选手,就公饵比赛、对老鬼鱼饵的认识及不允许试塘等热门话题,让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李寒停 《钓鱼》2012,(16):18-19
在比赛中统一用公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多年来有关公饵一说,在钓鱼人当中至今没有“统一”意见。无论是比赛的决策者、赞助商家,还是参赛的钓鱼人,对比赛用公饵都各持己见。本栏目特别邀请到龚平,请他谈谈自己对公饵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陈燕曾 《垂钓》2005,5(1):6-7
最近笔者拜读了《垂钓》杂志上刊登的何蔚蓝先生的《台钓新思考》系列文章,觉得大有收获。作为一个钓鱼人,我对何先生也是早有耳闻——他制作的“钓鱼郎”浮标是笔者用过的浮标中效果最好的一种(这完全是我的真实看法,没有任何广告色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笔者对文中的某些观点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意见,现在提出来,与大家及何先生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0.
吴芜 《钓鱼》2007,(6X):18-19
《丸九钓饵词典》把搓饵归纳为三种基本形状:菱角形、圆形、水滴形。廖心阳、萧春平教授东峻学员搓蛋形饵,为了增强两饵动态还可以把饵压扁一点,可是求快而走样,现在是只要饵不掉,搓什么形状的都有,但“丸九”提醒钓鱼人,藏钩于饵是有原则的,“饵的大小比钩大一圈”,把钩的整体包起来并揉搓得很圆的饵是鱼的咬钩饵,  相似文献   

11.
刘勇先 《收藏》2008,(6):103-103
我收藏了几本古籍,有关中书院“仁在堂”版的《时艺话》《课士赋》和陕南“来鹿堂”版的《天崇百篇》,还有宁陕汪利润、郑子修录印的《司马温公救婴宝筏》。这几本古籍对研究清中晚期到民国时期陕西关中、陕南文化教育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台钓法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地后不久,我便开始尝试着将其从竞技池引向“野战”水域。以前,粉饵装钩均是“搓粒”为主,由于“搓”装的团粒不能做得很小,加上冬春季的鲫鱼嘴张不大,胃口又小,故收获量不明显。近几年,随着“拉饵”装钩的普及应用,对春季张不大口的鲫鱼来说,那絮状之饵只要轻轻一吸即入口。但是,由于“拉饵”每次装钩量不会太多,“续诱”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张铨 《中国钓鱼》2005,(7):59-59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剩余浮力不是浮力》。目的是对一些文章中的“剩余浮力的理论”表示一下异议,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没有进行讨论。剩余浮力论的要害是:认为剩余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能将线组绷直,将钩饵悬浮。我想,触及一下这一要害就够了。读了安徽钓友陈猛的文章《也议剩余浮力》(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以后,我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不切合实际。触及了要害而缺乏具体一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垂钓鳙鱼(俗称“胖头”或“花鲢”)的用饵,钓界首推酸臭饵。鲢鱼喜酸,鳙鱼好臭,似已成共识,几乎所有的垂钓出版物在谈及鲢鳙垂钓技术尤其是垂钓用饵时都持同一看法,香甜饵大都被排除,仅少数几种垂钓书把甜饵也归入鲢鳙钓饵,但排位最末。“鲢鱼鱼饵以酸味为主,而鳙鱼鱼饵以酸臭为主,并略带甜味……鳙鱼既然偏爱酸臭甜味,因此在制作鳙鱼鱼饵一定要使它以酸为主,以臭辅之,略带甜味。”《钓鱼技术问答》一书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邹德林 《垂钓》2006,6(8):70-70
2006年7月16日,由湖北龙王恨鱼饵公司主办、沈阳禾氏钓具商行承办、《垂争》杂志社协办的第三届“龙王恨蓝旺杯”全国钓鱼大奖赛沈阳分场赛,在沈阳市于洪区容升垂钓园落下了帷幕。这次比赛,是继第一、二届“龙王恨蓝旺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后的第三届蓝旺杯,也是由龙王恨和韩国世界钓具株式会社(worldfishing)、韩国钓鱼竞技联盟发起的“中韩友好钓鱼联赛”的选拔赛,各分场的优胜者将有机会代表中方与韩国钓鱼高手一较高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钓鱼》1997年第二期上刊登了介绍“用泡沫塑料颗粒”钓鱼的经验的文章,我觉得这种“饵”不值得推广,且有必要向广大渔友呼吁,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尽快放弃这种“钓饵”。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泡沫塑料全是不能  相似文献   

17.
“谋”,原名“谋攻”饵,龙王恨鱼饵公司2001年新发明.我有幸在该饵试验阶段即得以使用并提出了改进意见。2000年9月在江苏宜春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上,我施此饵夺得老年手竿钓混合鱼成绩第二名。  相似文献   

18.
李歌 《中国钓鱼》2005,(8):56-57
钩重饵重,结合基本重浮力平衡原理调钓,便决定了悬坠钓组水下不同状态,逐步掌握后,可灵活用于应对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钩饵状态调钓的基本步骤及大致区域,我在《状态调钓法浅谈》(见《中国钓鱼》2005年4~5期)一文中已叙述了大概。其实,“调4钓2”也好,“高低灵钝”也罢,绕来绕去,都是表面文章,所涉及的还是状态。因此可以说,状态调钓是悬坠进阶上最直接、也最实用的一项基本技术要领,是第一层窗户纸。  相似文献   

19.
王大禄 《钓鱼》2005,(9):21-21
二、“线组运动轨迹”到底是怎么样的?下,先是向“前下方”运动,接着,由于钓线牵牵扯作用明显加强,处于坠的“前上方”钩饵《回忆与思考》(五)、六)在论及“线(扯力和坠下沉作用力影响,又作“后下方”运对坠有一定拉力,坠作“后下方”运动。此时,组运动轨迹”时,对漂、坠、钩、饵的水中运动动,然后,由于漂、坠及钩饵本身运动的共同由于钓组相互影响,都在作同一动作,向后向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铅坠的上圆弧摆动”影响,钩饵向“下方”运动,直到下沉到底,慢下运动,只是其幅度,速度各不相同而已。这和“鱼钩的下圆弧摆”观点。作者说:“如果风…  相似文献   

20.
我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4期夏立君等两位老师的《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之后,认为夏老师等对体育教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同仁学习。我对文中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夏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