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创业政策对于推动就业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采取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政策.政策在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基层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并逐步升温;二是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大,自主创业人员逐步增多;三是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就业创业其他辅助政策总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专学校的学生在逐年增长,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很多中专学校的重点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的中专学校就业的情况,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来探究当前中专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包括: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搭造一体化的就业服务。通过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中专学校能够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样是民生问题,事关成千上万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势进行了分析,既有社会因素,又有高等教育因素,还有毕业生个人因素.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篇大文章思考有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服务,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鼓励和引导大学自主创业;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建立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与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要解决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需要社会、高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创建诚信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就业监督机制等措施来规范毕业生的就业行为;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毕业生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5.
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大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吸纳毕业生的主体作用;高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有社会和家长观念方面的原因,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力方面的原因,也有高职毕业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为此,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起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设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必须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作为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他们顺利就业成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高校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盾量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熊瑛 《文教资料》2008,(32):162-164
本文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着突出的困难,并从招生规模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专业设置结构失调;教学改革有偏颇,毕业生社会认同度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稳定性不足;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就业观念仍待改善等几方面论述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从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意向、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1000名大四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是从招聘网站、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信息;在就业意向方面,许多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单位;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薪酬待遇不足和学校名气会极大影响就业。综合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尝试从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主动性等方面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相当数量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就业观念有待加强;就业倾向存在理想化倾向;就业的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就业市场要规范市场行为;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指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宏观调控科学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接着,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选择应遵循灵敏性、可操作性、重要性、系统性原则,并从市场供需状况、就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环境、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文章就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体系提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高等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先进、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及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变革的就业环境中遇到的困境的分析,具体探讨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期望、就业渠道等相关方面,提出关于如何完善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并没有收到预期实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就业见习的性质及其法律关系不明确,在制度规范和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立法缺失.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参加就业见习具有学习权和就业权的属性,与在校生实习和毕业生岗前见习或试用都有区别.就业见习是一种弹性用工和灵活就业形式,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非标准劳动关系.在立法上,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适时出台全国性立法;适当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对就业见习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加以调整和保护,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环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着桥梁作用.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有利于做好就业工作,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障的新发展,就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就业.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远未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在政策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保障就业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等几个方面.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障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创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体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全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更新办学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观、质量观;以学生为本,全面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强化领导,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体现在供大于求、就业搜寻时间延长、薪酬缩水、就业重心下移等方面,其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趋缓、就业配置服务不到位.要走出这一困境,短期看,应扩大对毕业生的需求,完善就业配置服务,提供就业保障;中长期看,则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高校培育体制,加强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安徽省2016届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从就业去向、就业薪酬、工作地域、单位性质等方面研究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并提出优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完善就业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是中国国情下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它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更凸显其特殊性。为此,提出从六个方面构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理念,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直通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