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白话文逐渐代替文言文成为社会通用的语言工具。旧体诗词选本中也出现了以白话这个语言介质作为编纂标准的选本。这些白话旧体诗词选本拉近了读者与旧体诗词的距离,实现了旧体诗词的曲线传播,也为步入创作窘境的新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同时,选家以白话为标准观照古今的诗词创作,也是探寻诗词创作规律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旧体诗词不但并未如有人所预言的那样被消灭,反而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旧体诗词的内容应该反映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语言应该尽量采用白话,韵律也应该有所发展,这是旧体诗词适应时代、走向完善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旧体诗词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三十多年的旧体诗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旧体诗词发展的纵向研究;其二是对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前景的探讨;其三是对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困境及改革发展方向的研究;其四是对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个案研究。梳理总结新时期以来的旧体诗词研究,对于重建旧体诗词文体的文学地位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去进行写作,但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旧体诗词作为一种学样式有其特有的创作规律,旧体诗词的赏析也要遵循其特有的阅读规律。其中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字词语句的特殊理解,二是对意脉章法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2006—2016)关于旧体诗词的研究,基本上延续了十年之前的研究态势:研究最着力的部分仍旧是案例研究、对旧体诗词的诗史定位、对旧体诗词发展状态和研究状态的述评。于此三足鼎立的研究格局之外,近十年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学界尝试从传播学角度以及从创作层面来研究旧体诗词。由此构成了近十年旧体诗词研究的五个研究面:案例研究、状态述评、诗史定位、传播研究、诗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继承与创新是旧体诗词创作的两个根本途径.启功先生在这两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成为当今旧体诗词创作的典范.前者表现在词汇、用典、对仗等语言、形式、学力诸方面,又表现在立意、格调、韵味等情感、气质、才情诸方面.后者首先表现在新观点、新思想、新内容、新情感的展现,其次表现在新语言的成功运用和幽默风格的全面发展与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0.
改变正常词序的现象叫错位,或称倒装。旧体诗词中的错位比散文中常见而且大胆,有些情况是散文根本不能允许的。诗词中的错位,既是声律的要求,也是修辞的手段。当然,错位也有个限度,就是不能使人产生误解。请看几种常见的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于当下的文学现象,又是对古老的中国诗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在白话文已经成为文学主流的今天,旧体诗词创作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创作数量上有上升的趋势。无论就其社会覆盖面还是创作本身的复杂多样性而言,当代旧体诗词都已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当代旧体诗词面对的是当代社会,却又背负着厚重的诗学传统,这就要求研究者既对传统诗学有足够的认识,又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生命在于它坚实的内容和鲜活的思想。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旧体诗词首先也必须是"诗",用诗歌语言抒发诗情,构建诗意。诗歌表现形式上的发展、创新必须建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同属诗歌大的类别,旧体诗词与新诗在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方面,除去表现方式的不同之外,其余还是共性居多。因而旧体诗词与新诗不应处于对立的位置,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4.
霍成娟 《青海教育》2004,(11):21-21
旧体诗词中的大量用典,给我们今天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用典这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明白作者用典的用意,为学生理解诗词找到突破口,以找到良好的教学途径.是本文探究的要点.下面就以中师语文课所选旧体诗词为主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现代旧体诗词无论是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发生了极大变化,并成为现代汉语及现代自由体诗歌的重要资源与组成质素;这种语言与形式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也不能简单地以古典与现代划分界限,而是能够满足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表情达意的需求.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意味,是它能够进入文学史写作视域的最重要证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文苑晚年致力于旧体诗词的创作,他的诗词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其诗词创作艺术成就也灿然可观.虽然鲜为人知,但对于研究或写作旧体诗词的作者,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萼华、燕玉、朱曦、西林四位同志的诗、词合集《四弦集》,出版在旧体诗词沉寂多年后的甦生热潮之中,近十年来,旧体诗词园地大增,作者极众,直有与新诗分庭抗礼之势,可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非偶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旧体诗词被认为不宜提倡,提倡便会贻误青年,诗词创作顿时萧条下来,非大有身份者,作了也无处发  相似文献   

18.
旧体诗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其特有的创作规律,旧体诗词的赏析也要遵循其特有的阅读规律.其中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字词语句的特殊理解,二是对意脉章法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9.
杨嘉仁教授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任教于山东大学和郑州大学,教书育人,桃李成蹊。五十余年来,吟咏不辍,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有《丁香》、《好秋》诸集,汇为《随缘居吟草》一编。2008年11月,河南诗词学会与郑州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了“杨嘉仁先生诗词研讨会”。本刊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撰文探讨杨嘉仁教授诗词的艺术与成就,今刊出两篇笔谈文字,冀稍有助于当代之旧体诗词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 世纪之交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本世纪风云变幻、波澜起伏的历史,回顾记录并参与了这一历史的传统诗词(习称“旧体诗词”,概以“新体诗歌”比较而言,今姑沿用之)创作活动,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从清季的宋诗派“同光体”到清末民初的“南社”,从世纪之初的诸多“旧文人”到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新作家”,从书斋讲台上的学者教授到政坛上的领袖、马背上的将军,旧体诗词的作者层面广泛,创作活动从未间断。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在不少时间内陷入冷清沉寂的局面。像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时期,知识分子所习用以寄志言情的旧体诗词甚至只能以“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