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以用户的情感依恋为视角,探究情感驱动下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内容特征与行为规律, 为有效识别用户生成高质量在线评论,积极引导用户生成意愿以及优化社区评论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借 鉴。【方法/过程】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识别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质量特征,深入分析用户情感依恋与高质量在 线评论信息的内在关联。结合依恋理论系统分析情感依恋驱动下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内容特征,并在此基础 上探索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的生成路径。【结果/结论】情感依恋是用户生成高质量评论重要的动力来源、内容来源与 情感来源。情感依恋驱动下用户生成高质量在线评论信息具有三个“集合特征”。用户在情感依恋的驱动下存在 一条由“情感唤醒形成总体观点”到“心理情境确立评论主题”再到“情感语义表达引导评论内容”的评论信息生成 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从企业创造内容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微博内容对网络口碑与企业品牌认可度的影响,扩 展企业微博内容的相关研究,并为企业提高微博管理水平提出具体的思路。【方法/过程】构建企业微博、网络口碑 以及企业认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收集企业新浪微博相关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企业微博内容的信息特 征对微博用户的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网络口碑对企业品牌认可度的作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企业微博的 发布频率对用户口碑传播有直接影响,其中,用户转发行为受微博发布频率影响最为显著,并且微博粉丝数对口碑 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微博用户的转发、点赞行为对其品牌认可度影响不显著,只有评论行为对企业的品牌认 可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本文希望通过自动化本体构建将非结构化的用户生成内容组织成为语义丰富的本体。【方法/ 过程】综合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从用户生成内容中抽取本体概念、同义关系及分类关系,形成领域 本体,并且通过京东商城用户评论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本文实现了手机本体的自动构建,发现该模型能够达到 较高准确率,消除了大量冗余,更符合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明确用户评论的情感倾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了解网民的态度及观点,更好地引 导和控制舆情发展。【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新浪政务微博上的辟谣信息,获取数据75847条,构建多元 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用户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对政府辟谣信息表现出不同的 情感倾向,其中,中性情感倾向用户比重最小,消极情感用户和积极情感用户占比接近;内容特征变量、文本特征变 量、用户特征变量均对用户情感倾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各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基于客观行为数据构建微博发布-评论行为的定量模型,解释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交互关系,为微博舆情的监控与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揭示微博群体层面多对多模式中的发布-评论行为特征的五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构建描述微博多对多模式中的发布-评论行为的定量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微博评论数频数分布满足幂指数为1.6659的幂律分布;微博已获评论数、微博影响力、信息可见度是影响新增评论的连接机制。本文构建的定量模型可以较好模拟真实的微博发布-评论行为。【创新/局限】从人类动力学视角解释了微博多对多模式的微博发布-评论行为的过程,揭示了群体层面的发布-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本文没有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评论行为进行区分,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针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评论行为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以近两年(2018-2019)国内有代表性的四件负面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为例,对其微博评论进行 聚类,并找出影响微博用户消极情感倾向的因素,为政府进行舆情应对处理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结合社会网络 分析法与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文本进行关键要素提取,得出评论归因维度,进而通过情感分析软件对各维度进行 情感倾向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用户主要从事件主体、事件分析、事件处置、社会关系、新闻媒 体、同理心、个人经验七个方面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评论,其中,事件分析、事件处置、事件主体、社会关系是微 博用户消极情感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舆情疏导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创 新性的提出了影响微博用户情感倾向度的归因维度体系,但舆情事件集中数量有限且未进行更细粒度的情感分类 分析。  相似文献   

7.
吴应良  黄媛  王选飞 《情报科学》2017,35(6):159-163
【目的/意义】在电子商务服务中,用户评论对交易决策与用户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根据这一重要的 在线语料数据集来正确判断用户的情感倾向,正确理解消费者行为与交易决策机制,是一个重要并需要深入研究 的课题。【方法/过程】本文讨论了情感计算与用户评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提出了一个基于情感计算的在线中文用 户评论研究与应用的分析框架,其次基于这一分析框架,系统地分析阐述了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结果/结 论】指出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危机提供参考 与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影响力靠前的十大新浪政务微博数据,以转发数和评论数为辟谣信息传 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辟谣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谣言类型、 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图片数量、是否有@符号对转发数有显著影响;谣言类型、情感程度、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 内容长度对评论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淑英  刘巍  张艳花  许杰 《情报科学》2017,35(8):129-133
【目的/意义】从用户心理活动自我卷入去探究在线学习信息搜寻行为,为高效培养者提供积极参考。【方 法/过程】基于信息搜寻行为理论和自我卷入理论,构建信息搜寻行为自我卷入研究模型,设计调查量表,利用统计 中的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析不同群体用户在线学习信息搜寻行为自我卷入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分析探 讨高校用户在线学习信息搜寻行为中自我卷入不同群体的差异表现,提高用户素质,保证在线学习的持续动力,促 进高校图书馆功能提升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陈茜  陈思菁  毛进  李纲 《情报科学》2021,39(11):51-59
【 目的/意义】转发行为是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转发者添加的评论能够反映情绪状态与认知情 况,研究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背景下的转发评论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了解公众情绪走向和认知变化。【方法/过程】转 发型微博被再次转发时会产生转发级联并形成不同转发层级,本文利用LIWC软件从情绪和认知角度分析转发者 添加的评论内容,对比不同层级情绪得分和认知得分的差异以及转发评论中情绪和认知变化。【结果/结论】突发自 然灾害相关原始微博和转发评论的情绪和认知具有显著差异,用户在原始微博中倾向使用关于积极情绪、消极情 绪、洞察和原因的词;在不同转发层级中,表达积极情绪、洞察和矛盾的词的使用频率更高,且具有更大的波动;在 转发评论过程中,相同类型的情绪和认知显著正相关。【创新/局限】本文研究了转发者生成内容的特征,为应急管 理部门的灾后决策和舆情治理提供新视角,没有考虑添加评论对微博转发的影响,后续将对比不同转发微博的传 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邢云菲  曹高辉  陶然 《情报科学》2021,39(9):101-109
【目的/意义】网络用户在线评论是用户对某产品或服务机构体验感知的反馈,对网络用户在线评论的文 本挖掘是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为了更有效从海量网络用户在线评论文本中挖掘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本研究爬取TripAdvisor网站四大城市的酒店用户在线评论,基于主题图谱理论和文本聚类算法构建网络用户在线 评论的聚类模型,通过图谱可视化揭示不同地区酒店用户观点差异,并分析不同图谱的社会网络特征。【结果/结 论】研究发现酒店用户最关注的是服务,其次是酒店的环境和位置。本研究能够快速挖掘酒店用户关注内容,对帮 助酒店管理者了解用户住宿需求并以此提高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创新/局限】本文结合主题图谱和文本挖 掘技术构建酒店用户在线评论主题图谱,在大数据文本主题聚类上显示出优越性。但本文仅分析TripAdvisor网站 四个城市中部分酒店的用户在线评论,数据面覆盖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基于离散情感理论,对电商平台在线评论中所含不同离散情感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发掘其 对于营销管理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手机这一搜索型产品的海量中文评论为研究对象,以情感认知模型OCC 模型为情感分类依据,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离散情感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评论星级、不同的商品购买 和评论发布的时间间隔中,评论所包含离散情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包含不同 离散情感的评论在不同评论星级中的分布情况差别较大,在不同时间间隔中的分布曲线却大致相同,虽都与“长尾 分布”非常类似,但仍有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3.
郑淞尹  王萍  丁恒  谈国新 《情报科学》2022,40(4):171-178
【目的/意义】分析用户对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的体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提 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集博物馆用户评论,构建数字化服务方面词词库,抽取方面级语句,然后使用 BERT-wwm-ext模型(F1=95.47%,Acc=95.36%)对方面级语句进行情感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对用户体验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将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划分为5个方面(预约、验证、导览、讲解、展示),分析发 现用户对数字展示服务和网络预约服务满意度最高,对数字讲解服务满意度最低,并归纳了影响用户体验满意度 的12项主要因素。【创新/局限】将方面级情感分析应用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出了基于内容抽取和深度学习 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有效降低了模型对方面级标注数据的依赖性,同时对用户评论中的隐式情 感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从用户对不同品牌声誉的感知角度,研究评论支持率、评论时效性、评论长度、图片数量、情感 强度和产品属性特征词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方法/过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模型,通过亚马逊电子商务 平台不同品牌声誉感知的手机评论数据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品牌声誉差异而进行在线评 论的有用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商品评论有用性研究需考虑不同品牌声誉感知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郝森森  唐吉平  张安然 《情报科学》2018,36(12):145-149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企业利用移动APP获取用户 信息已成为普遍现象,企业移动APP用户信息披露意愿的提升对企业实现精准营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将 企业移动APP用户信息分别以信息内容和信息获取途径为依据进行分类,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程序公平理论,立 足企业的视角从用户信息的获取内容和获取途径两个层面对企业移动APP用户信息披露意愿的产生及变化机理 进行解析。【结果/结论】基于感知价值和程序公平两个角度提出了企业移动APP用户信息披露意愿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了协助商家和平台获取移动商务在线评论中的用户需求,解决在线评论过载导致用户需求 提取困难等问题。【方法/过程】本文首先获取原始在线评论数据集进行文本预处理和清洗;然后,深入语义层面基 于改进后的 Canopy-Kmeans算法实现用户需求聚合;最后,以聚合结果为层级指标设计 Kano问卷,用重要性判别 方法和用户满意度指数优化用户需求分类标准,实现用户需求的高效聚合和精准挖掘。【结果/结论】通过实验结果 对比分析发现与基于语义的传统聚类方法相比,本文设计的移动商务用户需求聚合与挖掘方法的聚类结果更清晰 合理,能够获取更精准和细化的用户需求。【创新/局限】借助Word2vec模型从语义的视角分析用户需求,提出基于 Canopy-Kmeans算法的用户需求聚合挖掘模型,但选取的研究对象和数据规模较为有限,下一步将扩大在线商品 评论的研究范围及实验数据规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互联网海量评论数据进行情报分析,挖掘出影响客户服务评价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了 解客户差评背后的原因,对提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词云图、语义网络特征关 联分析、LDA主题模型的特征分析以及基于语义的情感词典方法,基于百度口碑中十家快递企业的客户评论数据 进行了情感计算与分析。【结果/结论】影响客户情感倾向的主要因素为:物流速度、服务态度、电话服务、投诉处理、 物流信息更新、时效性以及收费价格。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创新/局限】基于现实世界真实数据,采 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客户情感倾向,为客户情感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提供了数据科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众多质量良莠不齐的在线评论中,将质量高、有用性强的评论呈现给消费者。【方法/过程】 为了比较好评、中评和差评的属性,本研究以京东商城的爬虫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R3.4.3软件,根据不同产品类 型的评论,从评论长度、有用性投票和评论回复数三个维度比较好评、中评和差评。【结果/结论】产品类型和情感倾 向会显著影响评论长度,好评和差评的评论长度要多于中评;产品类型和评论长度对有用性投票和评论回复数都 存在显著的影响,情感倾向对有用性投票和评论回复数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璐  周亦文 《情报科学》2020,38(4):9-16
【目的/意义】构建用户特征指标体系,对恐怖事件情境下微博信息与评论用户进行画像并比较有助于掌握参与恐怖事件讨论用户的特点,加强反恐舆论引导。【方法/过程】以"#巴塞罗那恐怖袭击#"话题下的所有微博及评论数据为例,使用基于相关性的LDA主题模型提取微博主题,从用户特征和文本特征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两步聚类刻画微博用户特征,分析发布微博用户和评论用户的异同。【结果/结论】以往活跃度、影响力较高的用户在该事件中不一定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原始微博用户的平均等级略低于评论用户,但其在该事件中的影响力高于评论用户;原始微博用户类型多于评论微博用户类型。  相似文献   

20.
于灏  王鼎立  白丽  马妍  李雨桐 《情报科学》2023,(11):85-93+150
【目的/意义】在激烈的网络用户注意力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策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短视频内容策略出发,探究其对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对新媒体传播与网络用户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参照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理论,构建了短视频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从链接内容特征与用户行为的两条策略路径出发,以12 694条抖音新能源车企业号短视频为样本对象,对520条特征样本采用内容策略编码分析、OLS回归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心策略路径下,用户参与行为主要受感官、理性以及自我三类消息策略的影响。边缘策略路径下,实拍类视频、非线性叙事、长镜头拼接以及信息交互策略均能同时激发用户多维度的参与行为;视频时长对收藏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拍摄视角则对用户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创新/局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下的理论启示;并针对企业短视频实际运营提供了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