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一、选择题宋朝诗人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据此回答1~2题:1.这首诗的一二句主要说明了A.认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认识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C.人们的立场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D.认识是由实践决定的2.这首诗的三四句揭示了事物之间A.现象与本质的联系B.整体与部分的联系C.偶然联系D.因果联系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3~4题:3.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春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初读此作,一般人,尤其是中学生会以为诗中前两句仅仅是对渭城春景的描写;渭城的早晨下雨了,湿润了路上的灰尘;经过雨水洗涤,房屋一新,排排柳树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更为青翠。殊不知这里的“柳”与古代习俗有关。古人好以谐音寓意,这里的“柳”即“留”之意,借杨柳表示挽留友人的情愫。  相似文献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大家熟识的名句,这两句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殊不知这一名句却是从前人的诗句中点化而来的。唐朝温庭筠《杏花》诗中就有“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句;吴融《途中见杏花》诗中也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上行人正独愁”句;宋朝陆游《马上作》诗中也有“杨柳不折春色断,一枝  相似文献   

4.
春天来了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又与我们相逢了。出土的草儿、绽开的花儿、低飞的燕子、丁冬的山泉让同学们为之欢欣为之鼓舞,当然也勾起了不少同学的写作欲望。不过,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古今文人笔下的春天———宋朝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前半句中的“绿”字在这里是吹绿之意。这就把草木与春风的关系形象确切地表达出来了,写活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赞美美好的春…  相似文献   

5.
唐朝诗人王维与储光羲是好朋友,二人经常诗酒唱和。这首《待储光羲不至》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来访时的种种情景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遣词造句的功夫非常重要。一篇作品,因一字之易而使全篇“顿时生色”的例子,古今文坛比比皆是。据《五代史补》记载,唐代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校开。”当时一位诗人郑谷读后,认为“数枝”的“数”字用得不太好,因为既已“数技”就不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更能显出“早梅”的意思。齐已听了,连连点头称是c《蠖斋诗话》记载:元代诗人萨无锡有一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是阳钟”.这句诗在当时很有名,但山东一位老绝不以为然,萨天…  相似文献   

7.
一、用乘数来表示时日唐朝方干的《中秋月》诗:“凉霄烟霞外,三五玉蟾秋。”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佳节》:“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前者“三五”指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者却指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汉朝《古诗十九首》之十七《孟冬寒气至》有两句:“三五明  相似文献   

8.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9.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这是《诗经&;#183;魏风&;#183;伐檀》中的诗句。描写的是春秋时期黄河上游人们劳动的场景。那时的黄河流域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随着人们对黄河流域的开发,资源与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唐朝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一诗中这样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0.
据说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朝,是由一个叫张打油的书生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雪诗》应为打油诗的滥觞,全诗如下:“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抓住雪景特点来进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前两句由远及近,远处的江面被纷飞的大雪笼罩着,近处只剩下一口水井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四周白茫茫一片,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意境。后两句具体描写近前之物———狗:黄狗已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白狗身上的积雪使它臃肿了许多。此诗一出,语惊世人,人们纷纷仿效此诗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给诗坛增添了一道…  相似文献   

11.
宋朝诗人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提示我们,看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这样才能看得全面.了解得细致. 数学中与这句诗最对应的,要数阿贝尔恒等式。  相似文献   

1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谁的诗句?怎么这样陌生?于是,我问了爷爷,并上网查看了详细内容,现在终于明白了。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  相似文献   

13.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14.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司彩霞 《考试周刊》2011,(59):24-25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以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流传千古,19世纪英国的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的一首诗Sudden Light与《题都城南庄》在主题、写作格式和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描写视角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放学以后,趁着柔和的春风,忙着放风筝的场面。诗人前两句写景。二月,正是芳草生长,黄莺飞翔的季节,低垂的杨柳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好象被春天蒙蒙的烟雾陶醉了。诗人抓住春天的特征,通过芳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勾画出了迷人的融融春景。“长”(zhǎng),表示芳草的生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中,“其船背稍夷”一句,课后注释是这样的:“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教师参考用书中摘引隋树森先生的文章,也认为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是“顶部”,并引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作为例证。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并与各位专家及广大师生探讨。首先,在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因此,笔者认为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将白居易诗中的“船背”理解为“船顶”,也正是根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决定的。因为雨…  相似文献   

18.
陈霞 《语文知识》2006,(11):40-41
《追悼》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为悼念亡妻而作,《哭聪娘》是清代中期诗人袁枚悼念其妾新亡而作。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悼亡诗,却因诗人文学主张不同而各具特色:吴伟业创建“梅村体”,他的诗情藏于景.景因情活,无一句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真情:  相似文献   

19.
薛涛是唐朝中期的名女诗人。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据说是薛涛八、九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合作的。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就成了上面这首《井梧吟》诗。  相似文献   

20.
师:《泊船瓜洲》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因为一个字选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成功与否。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作诗过程中曾经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