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的影响下,“无厘头”话语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尤其受年轻人的青睐。“无厘头”式的语言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话语之中,成为他们思维的调味剂,口头上追求时尚的标签,大有形成“无厘头”文化的趋势。“无厘头”话语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对其语用的研究尚且不多见。一、由来关于“无厘头”话语的起源,大致有两方面:其一,是出自中国本土的广东方言。这也有两种说法:(一)“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2.
“无厘头”这词儿是广东方言,它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进行莫名其妙的组合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中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英语俚语在字面意思和实际所表达的意思上存在很大反差,有时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语言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继承和历史的发展演变。由于中英文化和历史的不同,在实际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大量的英语俚语使人束手无策。所以如何了解并掌握英语俚语,如何正确处理中英俚语的差别,对学习者进一步掌握英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无厘头源于广东话,意为滑稽有趣,那么无厘头英语自然是有趣的英语了,先看看该书的《引子》够不够“无厘头”?  相似文献   

5.
苏洵的<六国论>中有一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其中的"抱薪救火",好像没有什么问题,都能理解,就是"抱着柴草去灭火"的意思.老师不会深究,学生更不会深究.其实,这四个字是很好的语言学习点,还是很值得深究的.  相似文献   

6.
吴颖  余斌 《现代语文》2015,(2):93-94
"无厘头"是周星驰电影的标志,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代名词,而周星驰电影也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无厘头"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语言世界的偏离,常见的偏离主要有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及语法偏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原型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原型理论与无厘头语言的作用及其无厘头语言的偏离模式等层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无厘头语言因其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新颖独特、思维跳脱、轻松诙谐、挑战传统等诸多特征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同样,因其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模仿.  相似文献   

8.
高彩慧 《海外英语》2012,(4):227-228,232
在周星驰电影的影响下,"无厘头"话语从香港迅速蔓延到大陆,因其搞笑幽默的风格,在年轻人中尤为流行。"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规范性语言引起众多学者关注。它运用Grice的合作原则,在电影台词、网络对话中选取了一些典型对白为例,分别分析了在"无厘头"话语中故意遵守与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9.
散句和整句,一般是一组或一串句子.分析做句和整句,要兼顾语意和语言结构;分析语言结构,既要分析散句或整句内部的用词、句式、衔接、情趣,又要兼顾外部的上下文的联系.根据散句的特点,分析散句要注意:一、把握中心意思.一个散句,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一个散句的若干句子,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安排的.散句的中心意思,往往用中心句形式出现,或在句首,或在句末,或在句中.没有中心句的散句,中心意思需要从各句中概括.把握了中心意思,分析散句就容易了.二、把握结构顺序.描写性散句多用时间、空间顺序.叙述性散句多用时间顺序,说明性散句多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无厘头喜剧电影常常因为它的无意义———精神仪式的式微和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转变———受到批评。但是人们没有看到,正是这个“无”给它带来自由和灵感,造就了“有”的生成———狂欢书写的创造力,具体体现在“广场语言、狂欢场景、虚实狂欢”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直以为,学识渊博的大师,做人著文就应该是一丝一板,不苟言笑,端庄严肃.大师也是人,也有"无厘头"的一面.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上造诣甚高,但他生性幽默,参加科举考试,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 主考官追问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主考官大怒,其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与老鼠有关的谚语和俚语,如"多鸣之猫,捕鼠必少"、"大猫头,老鼠尾"、"老鼠看仓,看得精光"、"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小老鼠捉光,大老鼠惊慌"、"猫咬猫,老鼠笑",等等.这些谚语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来颇具韵味.在日语中和动物有关的谚语、俚语也有很多,但是与老鼠有关的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年是鼠年,笔者特意整理了一些日语中与鼠有关的谚语、俚语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鲁楠 《初中生》2015,(26):33-35
一 有位演员“无厘头” 将一些看似无联系的事物、现象、故事等进行莫名其妙的组合或串联,以达到带着搞笑风格的讽刺目的,这种“说话”和表演的方式被称为“无厘头”. 有一位演员最“无厘头”,他就是电影明星周星驰.周星驰在电影里用许多“无厘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欢笑,观众在欢笑过后常会发现“无厘头”的深刻含义,这就是“无厘头”搞笑且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无厘头式喜剧电影在香港出现时,谁也未料到这种源自香港市民文化和日本漫画的喜剧形式,会在多年后与网络文化结合,对内地年青一代网民产生巨大影响。无厘头的流行代表着一代人的精神需求,反传统、戏谑、莫名其妙,为长期以来习惯神经紧绷的中国人打上一针松弛剂,“你妈贵姓“式的表达方式更让网民乐此不疲。虽然,无厘头这个词如今逐渐褪去了炫耀色彩,但这种思维模式和娱乐精神却在网络和现实中延续了下来,滋长在各个空间之中。孔老夫子有句名言:温故而知新。在话语多元化的今天,再来品味下无厘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不仅是复古,还可以看作是一种致敬。  相似文献   

15.
"龌龊"一词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多指卑鄙丑恶、肮脏的意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但是在古代,它的贬义却并没有这么严重,中间经过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龌龊"本义是形容牙齿排列的样子,因为牙齿排列得很紧,几乎没有任何空间,因此引申而形容一个人器量狭隘,拘于小节.左思的《吴都赋》中有"龌龊而算,顾亦曲士之所叹也"的句子,李善对此注解道:"龌龊,好苛局小之貌.""龌龊,小节也."都是指拘于小节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我的老师>一课时,安排了语言训练的内容.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本课第二自然段"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话中"狡猾"一词应如何理解.这时一位同学抢着回答道,"‘狡猾'就是‘鬼灵精'的意思."这个回答似乎并不"规范",却很通俗、很生动,用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话,说出了很多人可意会却不好言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四句中的三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策勋十二转"只是言木兰记功次数之多,也不能理解为木兰被提升了十二次.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妈妈是个超级无厘头。你瞧瞧她做的事情就知道了。她吃什么菜都要加醋,酸萝卜已经够酸了吧,她还要再加几勺醋进去。她买了一个背包,嫌太俗气,就用橡皮刻了个小熊章,在自己的包上印啊印的。别的妈妈养小猫、小狗、小花、小草什么的,我妈妈却养了一只小天牛。黑咕隆咚的小天牛,样子极丑,触角一颤一颤的,看着都恶心。我妈妈却视若珍宝,给小天牛找了个鞋盒,堂而皇之地养起来,还给小天牛取了个名字叫"宝贝"。这我可不干!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跟着时间在演变,俚语(slang)也不例外。现在也有老外把常用的俚语,当为口语使用。不论是俚语还是口语,多半都是用在非正式的(informal)场合。有的俚语(口语)在一个地区比另一地区流行些,有的也慢慢地被时间所淘汰。以下这些目前仍很普遍、流行。(1)to be goody-two-shoes:意思是指有些人自以为比别人好,好像自己是十全十美从不犯错似的。(a person tries to be perfect,or nev-  相似文献   

20.
邓世俊 《文教资料》2008,(16):40-42
比较句本身是一种逻辑表达形式,本文从逻辑关系出发进行分析,指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的语义特征.把"不比"句和"没有……W"句进行比较,指出两者表达意思的异同,阐明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应该是对称的.并进一步搜集语料来证实"比"字句否定形式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