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龌龊”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在使用的叠韵连绵词。在不同时期,“龌龊”的词形和词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文章认为“龌龊”一词的意义来源于表“廉谨”义的“娕”,后演变出成熟形式“龌龊”。随着时代发展,其意义也由形容人气量狭小、拘于小节引申出某物不干净、脏和形容人品质恶劣等义,用法逐渐灵活多样。此外,文章还简单介绍了“龌龊”一词在古书中的异文情况。  相似文献   

2.
"龌龊"是近几年来在网络等新媒体中常见的词语,其本义指人"拘于小节,过于谨慎",发展到如今既指人"卑鄙、无耻",又表示善意的调侃、嘲讽等,词义程度有轻有重。本文从各个历史时期"龌龊"的含义分析,找出词义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轻重之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史记·管晏列传>有一段话:"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其中"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一句,一些白话译文大抵大同而小异.  相似文献   

4.
案例:<西门豹>教学片段 师:"面如土色"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形容很售怕. 师:形容很害怕的成语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生:心惊胆战、惶恐不安、惊魂未定. 师:你说的这成语描述的是害怕时的心理,而"面如土色"描述的是--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盛济民《不可忽视这个"小节"》一文,力排众译,把"不羞小节"视为动宾结构中包含动宾结构,译解为"不会因轻视节义的行为感到羞愧",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史记·鲁仲连列传》之《遗燕将书》中,鲁说:"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他指出管仲有三项过错:"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并进一步分析:"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伸)于诸侯."他抓大弃小终于"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战国策·齐策六》).鲁在信中总结说:"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而是甘愿"去感忽之怨","弃忿悁之节",以"立终身之名","定累世之功".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中,人们会根据某种动物的特征,用该种动物来形容人,如我们常听到的"你真牛",意思是"你真厉害";还比如"瞧你那熊样",意思是"瞧你那蠢样"。而在英语中,也有用动物来形容人的用法,但与汉语有异同,  相似文献   

8.
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出自唐代诗人自居易《除夜寄微之》,意思是说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形容毫无成就。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什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借游玩散散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赏析,从高考的要求来看,主要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探索以下几种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古典诗词,要在对诗句文辞准确解读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为我们在解读、赏析诗歌的时候,不能拘于表面意思去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而应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和主旨,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心志.  相似文献   

10.
"咬文嚼字"这个词语听起来似乎不太好听,而且很多时候将它形容为死抠字面意思而不理解实质性的意义,但笔者认为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咬文嚼字"的方法,现列举数例,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11.
李子亭  张港 《现代语文》2007,(3):120-120
现在,成语"学富五车"是形容人的学问大,读书多,"五车"就是说,人有五车书.其实,这个成语原来并不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2.
"气"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气"在《诗品》中一共出现11次,意思也不尽相同。有作为自然节气的物色之气,有作为作家气质才性的主体之气,还有是代表作品风格特征的文章之气。"气"也是钟嵘品评诗歌优劣和诗人高下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3.
孙琴 《现代语文》2008,(3):108-109
拼,原写作"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拊手也."段玉裁注:"言拊手者,谓两手相(拍)也.""孟康曰手搏为拚,此则谓两人手相搏也."根据前人的解释,现代汉语的"拼"分化出两种意思.由"手相搏"引申出"不顾一切地干"的意思,也就是"拼搏"之义,如拼命、拼刺、拼杀等.由"两手相栖"引申出"合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拼合"之义,如拼音、拼装、拼盘等词.  相似文献   

14.
近闻,某学校一位女生因为发型不符合要求,被学校领导强按住头剪掉头发,并造成脖子某处被抓伤。乍一看,这则新闻实在算不上大新闻,新闻中的事由——“发型”也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生活小节,犯不着大做文章。且慢,如果这不起眼的小节果真没有什么由头,学校为何又要采取如此过激的手段,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触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乃至带来轻度的身体伤害?如此来看,“小节”恐怕还真的由头不小,很值得细细考察一番。头发原本是人体自然生长之物,在身体所有的组成部分中,它的确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尽管据科学家研究,头发虽然细小繁密,且为外生之物,但丝丝…  相似文献   

15.
周远喜  李正蓉 《初中生》2007,(25):26-29
所谓"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在口语交际中一些话往往含有言外之意,理解言外之意也就成为口语交际考查的一个重点,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提炼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解答这类题目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语文教研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曾多次对"凯旋而归"说法的正确性提出质疑与讨论.部分教师及学生认为"凯旋"的意思是"胜利归来"(《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93年修订本),"凯旋而归"中的"归"也是(胜利)归来之意,因重复,所以没有存在的必要;另一些人认可,这种现象属于"约定俗成",是经过人民群众长期使用并认可的语言事实,多次争论,结果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的句式与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的句式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1.前者的"之"必不可少而后者的"之"不是非有不可;2.前者的动词性词语另有一个确定的主语而后者的谓语部分没有也不必有另一个主语.据此,"句读之不知"不是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的句式,而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的句式.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艺术"二字随处可见,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生活之中.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在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中提出:"其实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他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产生艺术,实际上他也在另一个侧面暗示着"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尤其是在现当今社会中,艺术的泛化,任何的东西或者作品都可以用为"艺术"加以定义或表述,这更加体现了艺术本身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年初的时候,很多行业专家认为:今年投影机的增长将会再创新高,而价格在迈步中将起到"定音"之效.当预言出现之初,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期望与感觉,因为印象中,投影机的价格虽然也像其他一些外设产品一样价格都在下降,但是其前进的步伐就犹如蜗牛散步,给人一种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意思.但是去年的新科探花晨星在今年上半年连续的两个大价格上的三级跳,这又让人勾起了专家的坦言.  相似文献   

20.
"无厘头"青春部落的流行语--浅析"无厘头"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厘头"一词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其语言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二,原是广东顺德方言,是骂人话语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行,很没用.自90年代中后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特别多的"流行"俚语,这些俚语迅速占据着青少年的语言载体,并日益形成一股风潮,这股风潮就被称为"无厘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