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恭敬张良少年时代就立志灭秦为韩国报仇。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散步,有位老爷爷走到他面前,故意把脚一抬将鞋甩到桥下,然后说:“小孩,去把我的鞋拾来”。张良感到奇怪,但一想对老人应该尊敬,就照办了。老人又把脚伸出,命令说:“给我穿  相似文献   

2.
《张良奇遇》讲述了张良替黄石老人捡鞋、穿鞋以及与老人三次约会和最终得到《太公兵法》这部书的故事。表现了张良尊敬老人、恪守诺言、  相似文献   

3.
张良拜师     
一次,张良在下邳(p)ī的桥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甩到桥下,命令他:"小子,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张良血气方刚,当然忍受不了,想揍他,再想是个老人就算了,拣了鞋子。老人又命令他:"把鞋子替我穿上!"张良也就办了。老人笑着离去。张良是个聪明人,也见多  相似文献   

4.
周末的时候,我约了几个老师去一个好友家玩。其间,我们和好友的父亲闲谈起来。他父亲是个很随和的老人,从县里的要职退休,在老家颐养天年。老人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全村人都很尊敬他。谈着谈着,我们说起了做老师的辛苦、收入的微薄,言辞间颇有不甘之意。老人对我们的话没有接茬,却跟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周末的时候,我约了几个老师去一个好友家玩。其间,我们和好友的父亲闲谈起来。他父亲是个很随和的老人,从县里的要职退休,在老家颐养天年。老人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全村人都很尊敬他。谈着谈着,我们说起了做老师的辛苦、收入的微薄,言辞间颇有不甘之意。老人对我们的话  相似文献   

6.
<正>张良,字子房,出生于云阳县云安镇,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曾评价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不仅谋略出众,而且从小就尊敬老者、信守约定。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云安桥上散步,有位身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说:"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回来!"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纪大,就忍住心中的不满,跑到桥下捡回  相似文献   

7.
因为我和妻子的工作都是要经常在外面跑的,所以上小学的儿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就很多,可是孩子对老人不仅不尊敬,甚至可以说是放肆,我们经常为此教训他,还打过他,但一点作用都不起,他照样我行我素,蛮横不讲理。不知是太溺爱他了,还是平时对他教育不够。到了这个地步,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尊敬老人呢?吕光伟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这种美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对待老人不够尊敬。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他做这做那。那么,家长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8.
《张良奇遇》一文,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是一则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故事。张良,字子房,“奇遇”之前刚有过谋刺秦始皇的壮举,失败后退至下邳。据说,正是这次“奇遇”改写了张良的一生,使其成了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奇遇》一文情节生动,文字浅显,然而对张良品质内核的把握,后人却各执一词。浙教版“教参”也几易其说,莫衷一是,最近的“教参”版本则把张良的主要品质锁定为“尊敬老人、恪守诺言、虚心好学”。笔者斟酌再三,以为此说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9.
孺子可教     
管凌 《学语文(初中版)》2006,(7):F0002-F0002
张良在博浪沙阻击秦始皇被通缉,逃亡隐匿在下邳。一天,张良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将鞋子掉到了桥下,并叫张良到桥下将鞋取来,并为老人穿上。经老人的重重考验后,老人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便将《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后来张良辅助汉高祖平定天下,成为兴汉三杰这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阳光老师     
高二开学,一个人进来,说是我们的新物理老师。只见讲台上站的是一个邋遢的老头,胡子拉碴的。他衬衣的两个领子不一样高,更夸张的是他的扣子“走错了门”。想不到,他说起话来竟像孩童一样狂妄,完全没有老人那种谦虚:“本人姓武,手下出过不少小有名气的学生,也算是桃李满园了,受人尊敬也是应该的!‘德高望重’,别人都这么说,我也实在没有办法。”我们都笑起来。自然,尊敬的成分占了一半,另一半则是为他的直率。不像别的老人,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尽管大半是虚架子!“以后,由我担任你们的班主任。虽说本人导弹系毕业,但却没有学会捣蛋,希望…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他那浩瀚的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他崇高的品德情操,也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尊师,是鲁迅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不仅在青少年时代尊敬自己的老师,就是在他驰名文坛,学术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老师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地尊敬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圯桥拾履     
《中文自修》2014,(17):42-43
从前有个叫张良的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走到下邳(地名)的一座桥上,看见有位老者,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身边时,一下把鞋掉到了桥下,回头看着张良说:“小子,帮我下去捡鞋!”张良很惊讶,揍他的心都有。转念一想,对方是个老人家,就强忍着心中的不快,到桥下把鞋子拾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  相似文献   

13.
孺子可教     
此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字子房。有一天,张良在下邳附近的沂水桥上散步,看到桥上有个老者。那老人一只鞋掉在桥下,见张良走来,便对他说:"小伙子,你替我把鞋拣起来!"  相似文献   

14.
张良,是帮助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的一位重要谋臣。他之所以能成为汉初的栋梁之臣,是与他在少年时敬重老人,敬重有知识的人的教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每当小学同学见了面时,都说这一生最难忘的老师不是中学的,也不是大学的,而是教我们小学一二年级的武永周老师。他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都非常尊敬他、爱戴他.也非常怀念他。怀念他略胖的身材,怀念他国字脸上的皱纹.也怀念他那满脸的胡子茬,更怀念他慈父般的微笑。  相似文献   

16.
张良纳履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足智多谋,熟谙兵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被世人誉为“兴汉三杰”之一。据说他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从黄石老人那里得到了一部叫《黄石兵法》的奇书。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张良是汉初的三杰之一,关于他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多,可是很少提到他的家乡是在什么地方。即使专门为他立传的《史记·留候世家》,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留候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是战国的七雄之一,张良的父亲叫张平,死在韩国。按照一般情况,张良无疑是韩国人了,可是史记的作者为什么不交代清楚呢? 不过我们屯留人民,并没有把这位杰出的政治家遗忠。张良是屯留人,这是屯留人民的骄傲,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多出些豪杰志士呢?自然我们绝不是想入非非,硬要无中生有地为自己的故乡增添几位名人,我们是有一定根据的。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2005,(12)
任天明,12岁,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西门外小学五 年级学生。提起任天明,周围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 尊敬老人、敬重老师、友爱同学的好孩子。 任天明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2001年,爷爷病故;2002年,  相似文献   

19.
周国强老师是从湖南调来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语文特级老师。他刚来的时候,整个黄埔区就他这么一个特级教师,头衔太耀眼了,因此我们都称他为“周特”,以示景仰和尊敬。一开始,大家都带着“敬畏”的心态仰望他,没有人敢靠近。可没过多久,他的幽默、随和、真诚、睿智,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的确,他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20.
张建杰 《江苏教育》2012,(35):45-46
这篇文字,是由学生的来信或习作以及我阅读它们的感受而组成的。学生的来信或习作称之为"报告",阅读它们的感受则称之为"思考"。报告一:沉重的心曲尊敬的张校长:今天,我们给您送这封信,是要求为我们调换英语老师。我们的英语老师,课上得非常差,我们不能让这样的老师教我们,因为他会耽误我们的前途。尊敬的张校长,说实话,××老师才教我们一年,我们就要求撤换他,这可能有点不近情理;但我们又有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